兩岸視野-大陸當代藝術市場態勢
    編/著者: 胡懿勳
    出版日期:2011-02-24
    ISBN:978986282011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其他各種營業

    優惠價:85折,323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380 元
    特價:95折!361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800 元
    特價:90折!72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想知道當前最為火熱的藝術市場包括哪些類別?天價般的藝術品定價到底又是由誰來訂?兩岸藝術市場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可能?《兩岸視野:大陸當代藝術市場態勢》將為您解答這些大小疑惑。  ◆本書精心集結胡懿勳教授多年的發表專文,是一本能快速了解藝術市場與投資的第一手資料。  當全世界矚目於中國崛起、躍升的同時,大陸當代藝術在市場上蓬勃的表現,同樣也受到世界的關注。  要如何看待大陸當代藝術的生產、中介、消費的關係,以及拍賣行情不斷衝上千萬美金的紀錄,是否這就能表明未來兩岸的「藝術市場」也充滿榮景?本書作者以立基台灣、深入中國的專業優勢,從兩岸的視野來分析當前最具變化的藝術市場態勢,更從各種交易和傳播現象,有層次地探討兩岸「藝術市場」實質的內容,並剖析大陸當代藝術的現在和未來走向。關心兩岸當代藝術市場態勢,本書具有「新」與「史」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胡懿勳  出生於台灣桃園,祖籍南京市。  2005年獲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學位。  專事中國美術史、藝術評論、藝術市場研究與實務工作二十餘年,歷任藝術顧問、策展人、研究專案負責人。  曾任:台北典藏藝術雜誌、畫廊等藝術顧問;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研究組,擔任文物鑒定、策展、研究、教育推廣等工作。並於淡江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輔仁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校擔任藝術課程。  現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藝術市場組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市場與管理組副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兼任教授、吉林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序文何政廣  大陸的藝術產業在21世紀開始即有令國際矚目的發展,追究這種似乎在短暫時間內突如其來的繁榮景象,成為目前兩岸當代藝術界熱門的一項顯學。在中國大陸的內部,只要涉及當代藝術的議題,必須要牽涉藝術市場的探討,甚至有北京的學者認為,大陸的當代藝術若是沒有商業就無從發展了。他們從最初就對準拍賣會上的最熱門明星作品和天價成交紀錄,大陸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第一資訊,習慣地來自於拍賣會結束後還繼續升溫的熱烈討論。這些現象放在學理、國際常規和市場規律,似乎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內容,若要了解大陸當代藝術市場的態勢,將目光放在兩岸的視野裡,或許可以解答一些關鍵的疑問。  從時間的先後序列看,大陸的藝術產業建立與台灣香港有著密切的關係;港台畫商收藏家在1980年代進入內地搜購名家書畫和油畫作品,可謂為第一波的接觸,結合港台畫商長期經營寓居海外的中國畫家作品,在當時的港台藝術市場形成「華人畫家」的觀念。經過十餘年的過程,由台灣的畫商或收藏家透過拍賣和零星的交易,逐漸將華人藝術圈的觀念帶往亞洲市場,促使同屬華人圈、中華文化、語言甚至血緣相同的市場結構,取代當年僅從大陸到港台的單向流動。其後,在以香港為中心的亞洲市場的交易,逐漸擴大為國際性的範圍。  在華人藝術圈的經營範圍之下,當大陸尚未有市場機制的90年代,除了在國際藝術市場已經成名的朱德群、趙無極之外,前輩級的李可染、潘天壽、石魯到中青輩的羅中立、何多苓、楊飛雲、艾軒等人在台灣的兩級市場受到頗高的關注,尤其是初級市場對於大陸創作者的經營,為日後大陸藝術市場累積了市場行情的基礎。及至近年兩岸藝術市場的互動頻繁,台灣許多畫商轉戰大陸設立據點開拓業務,經營大陸創作者的作品,更多過於台灣本土的創作者,也引進初級市場的經營理念和模式,提供許多值得借鑒的實戰經驗。  在藝術社會學的觀念裡,社會化和商品化促進藝術生態的變動關係,也構成我們可以較有體系地觀察兩岸當代藝術市場各種現象的成因或內在意義。胡懿勳教授以藝術社會學理論分析兩岸當代藝術市場的生態和結構關係,確實是一種適切的角度。他在書中從生產、中介、消費三大機制,有層次的為我們解讀了大陸當代藝術的生態特性,也提出新的觀點針砭現象面的問題,並提供許多第一手資料,方便讀者能深入認識兩岸當代藝術的動態。  胡懿勳教授在上海的大學執教講授藝術市場課程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他對於兩岸藝術市場的實地觀察、理論教學和有系統的研究撰寫專文持續發表在《藝術收藏+設計》雜誌,頗受讀者歡迎。現在結集整理,構成本書的內容。《兩岸視野 : 大陸當代藝術市場態勢》包含著他近三年之間對大陸的藝術產業、市場為研究對象,體現區域藝術經濟、城市文化、文化政策、經營策略、社會心理、藝術生態等方面的成果。對於研究或關心大陸當代藝術動態與趨勢的讀者,將有所助益。
    目次
    序言導論--兩岸當代藝術差異的根源第一節 討論範圍與理論的有效性第二節 兩岸藝術市場發展的參照座標第三節 大陸美術教育的兩化運動鳥瞰篇第一章 大陸當代藝術市場的幾個問號第一節 當代藝術的範圍究竟在哪裡?第二節 當代藝術市場包括哪些類別?第三節 藝術品價格應該由誰來訂?第二章 大陸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與本土第一節 大陸藝術市場的戰略地位第二節 大陸當代藝術產業的本土性第三節 從藝術市場的交易紀錄看問題第三章 從兩岸到全球化的差距第一節 兩岸藝術市場的輩分關係第二節 非營利機構對藝術市場的作用第三節 大陸藝術市場在全球化之下的拉扯生態篇第四章 藝術生產第一節 兩岸藝術生產差異第二節 受忽略的勢力-兩岸當代水墨畫的市場話題第三節 老將與新生各有場面第五章 藝術中介第一節 上海藝博會玄機第二節 拍賣策略下創作者的自處之道第三節 市場和學術的共生第四節 初級市場中的二手市場第六章 藝術消費第一節 當代藝術的消費第二節 藝術品與奢侈品的抗跌性第三節 消費檔案與趨勢的判斷動勢篇第七章 三個一線城市的藝術市場評介第一節 上海畫廊業評析第二節 北京藝術產業的動勢第三節 自成生態的珠三角地區第八章 霧鎖西南──重慶與成都的藝術產業生態第一節 穿過塵霧看重慶的當代藝術第二節 成都的藝術生產與產業矛盾第三節 大陸西南地區藝術生產的特性第九章 區域藝術市場形成第一節 兩岸共同市場的設想第二節 美術館時代的趨勢第三節 區域市場前景第十章 區域市場開發的可能第一節 2007秋季開始的連鎖效應第二節 統整長三角區域市場的好時機第三節 藝術市場需要冷靜的氣氛藝術收藏的前景第一節 收藏的參考座標:如何了解藝術收藏與投資第二節 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導向:藝術收藏的關鍵報告第三節 當代藝術收藏的未來:對新生代的期望第四節 台灣藝術市場的「後繁榮」效應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