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建築 
     
    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05-30
    ISBN:978986216750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建築藝術總論

    優惠價:85折,383

    定價:  $4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以前我父親總會說我是個夢想家,但那並不是稱讚;  他說得一點都沒錯,只是他低估了做夢的力量。」  ——Frank Gehry  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無疑是當代最具創新精神與影響力的建築家。他不僅在1989年贏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許多已完成的劃時代作品(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布拉格「跳舞的房子」等),也讓蓋瑞堪稱擁有最多地標性鉅作的當代建築大師!  有人說:「在古根漢美術館開幕前,蓋瑞是有趣的建築師;開幕後,蓋瑞蛻變為卓越的建築師。」從多倫多移居到洛杉磯、從徬徨少年到逐漸展露天分,再從有趣到卓越;蓋瑞說他把自己當成海綿,樂在吸收新的資訊,也說自己像隻貓咪,總是伸出好奇的爪子探索各種可能,而且拒絕抄襲自己、只有不斷成長才能滿足。然而在無數獎項肯定的光環背後,成名的滋味苦樂參半,卻也讓蓋瑞對設計者與業主的角色、對外界的褒揚與貶抑,也對自己的創作生命有更深的體悟。  如今年逾八十的蓋瑞,仍在顛峰中實驗各種創意,無論已完成或進行中的作品也持續啟發無數後進。回顧自己的建築人生、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所有對自己影響至深的人事物……蓋瑞在本書中暢談自己,一如他的作品——沒有設限、毫無矯作,是蓋瑞給所有人的又一次大膽而精彩的獻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芭芭拉.艾森伯格 Barbara Isenberg  擅長針對藝術議題與人物進行撰寫與講課。曾任《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記者,並多次為《君子》、《時代》、《談客》(Talk)、《國家》(The Nations)、《女人》(Ms.)等雜誌和倫敦的《週日泰晤士報》撰稿。榮獲洛杉磯音樂中心頒發「傑出藝術獎」。自1980年起,多次訪問法蘭克.蓋瑞,為報章雜誌或書刊描寫蓋瑞歷年來的建築軌跡。譯者簡介蘇楓雅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任天下文化編輯及大小創意的智識編輯。譯有《死人的生活》、《半農半X的生活》、《休閒活動規劃與執行》、《這樣記不會忘》、《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等書。熱愛文字,崇尚天然生活,期許自己用有情文字傳遞人間的真善美與生命智慧,共同珍惜藝術、文學、哲學與大地的無盡寶藏。
    名人/編輯推薦
    專序推薦(依姓氏筆畫序)姚仁祿 / 大小創意齋、大小媒體創意長劉育東 / 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序)詹偉雄 /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劉維公 /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1法蘭克.蓋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風流人物姚仁祿 / 大小創意齋、大小媒體創意長  法蘭克.蓋瑞的建築作品,總會讓您瞳孔放大,無論您喜歡或不喜歡他的手法。  展讀這本訪談書的草稿,讓我不斷想起東坡先生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令人心悸的兩句——  一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二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穿空」一句,形容蓋瑞六十歲之後的作品,再恰當不過——他做設計,透過一個又一個(經常幾十個)的模型,不斷精研,不斷調試,不斷溝通;終於建造完成的作品,總讓人,有亂石穿空的驚訝,有驚濤拍岸的震撼,永遠在行內行外的人們心裡,捲起千堆雪,有人看門道,也有人看熱鬧……  「大江東去」一句,總在蓋瑞敘述他自己仰慕的建築師時,隨著文句,不斷跳進我的腦海——好幾位蓋瑞敬仰的建築師,也正是我心儀多年的建築大家;當然,這些風起雲湧的風流人物,也隨著時光流轉,隨著大江東去,一位接著一位,都被浪淘盡。  幸運的是,浪淘得盡風流人物,大浪的沖刷,卻洗不去他們的思想結晶;他們的作品,像赤壁的岸邊巨石,依然穿越時空,依然拍打人心。  從年輕時,我就佩服偉大的法國建築師柯比意;我很開心,知道蓋瑞也佩服他。蓋瑞說,柯比意是他心目中排名第一的英雄!「每年我都至少會去探訪一次柯比意的廊香教堂……廊香教堂令我落淚……我知道當自己屈膝向前,就是受到偉大作品的感召。」  我一直非常喜歡萊特的住宅作品,以及他設計的家具燈飾;但卻不知何故,多年來,每看萊特的照片,總隱約覺得哪裡不對勁。看了蓋瑞對萊特的描述,多少感受到,我的排斥從何而來。  蓋瑞受到萊特作品相當的影響,他對萊特的觀察,非常情緒化,也非常深入,他說:「我研究過萊特的每棟建築、每張剖面圖、每件模型,一個都不放過。」;「從我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不停在研究萊特。……我愛極了萊特……我對萊特早就再熟悉不過了。」。不過,蓋瑞也說:「我不喜歡萊特跟員工之間的主僕關係,不喜歡他的披風和平頂禮帽所表現出來的誇耀……當他來南加大演講,我並沒有去聽……我的確想要了解萊特,但是透過他的作品,而不是透過表象的風采。」  不過,隨著時光流轉,作品不老,人總會老。1929年出生的蓋瑞,今年82歲了,對建築師這個工作,他的見解精闢;他說:「要獲得人們的信任,並且發展出你個人獨特的建築語言,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此外……還要能保證成品不會漏水、不會超出預算……等到萬事具備時,你已經快六十歲或六十幾歲了。在建築界,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鐵則;……建築師是一個大器晚成的行業,接著很快就要迎接落幕。」  讀完掩卷,我有幾個想法與期盼——  也許,因為蓋瑞作品的知名度,這本訪談書,能使許多建築行外的仰慕者,理解建築家的思想、生活與孕育。  然而,我更期盼,因為這本蓋瑞坦承對答的訪問錄,能使許多建築設計行業內的人,深深理解,建築家,是晚熟的,急不來,也急不得。  台灣許多受制於地產商、代銷商的建築師,也許更應該聽進去蓋瑞的這句話,他說:「我們……企圖改變建築行業,讓我們這類型的建築師不再……遭到邊緣化。」  最後,也要感謝,原著與中譯,行文都能平易近人,讓人讀來愛不釋手。推薦序2電腦不只是任天堂——傳奇、調皮、永不滿足的劃時代建築師劉育東 / 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建築向來只是小眾的藝術領域,不像音樂,大家都知道貝多芬、莫札特(即使沒聽過他們的音樂);不像美術,大家都聽過達芬奇、畢卡索;不像雕塑,大家都聽過米開朗基羅、羅丹。然而這種現象在台灣和大陸一般民眾的心中已開始變化,大眾開始琅琅上口安藤忠雄、清水模、清水混凝土,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應該是他拳擊手出身、自學建築的傳奇故事。  一次在台中的安藤演講,聽眾發問:「安藤先生,您打拳擊又開卡車,請問您是何等艱苦的學建築?」安藤驕傲而惺惺相惜的說:「打拳的是我,開卡車的是法蘭克.蓋瑞。」  愛夢想也愛畫畫的蓋瑞,知道自己考不上多倫多大學建築系,家境不好而開卡車4年送貨賺錢,婚後二十二歲才開始念建築,起步雖晚,但英雄不怕出身低,以他不畏驚世駭俗的許多「解構建築」,1989年便獲得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蓋瑞的人生夠傳奇。  1994年起我見過蓋瑞三次,大師不僅沒有架子、愛開玩笑,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純真、甚至調皮。第一次印象最深刻,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演講中,蓋瑞說他的事務所雖然大量用電腦,但都只是用來算算結構和畫畫建築圖等機械性工作,不像一般人除了用電腦做無趣工作以外,還會用來玩好玩的Game(當時最夯的是任天堂)。  在那次演講中,蓋瑞也提到1988年開始設計的巴塞隆納魚雕塑,當時成熟的建築技術無法讓他合乎預算、準時完工,於是他靈機一動向電腦部主管說:「你們不是有電腦嗎?」當這條魚以電腦數位科技完成、排山倒海的數位建築時代也隨之出現的那一刻,他又調皮的對那位主任說:「喔,電腦不只是任天堂」。  通常,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後,就安頓了,接下來可以終其一生享受桂冠的尊榮;一位建築師獲得普立茲克獎後,也安頓了,接下來能夠終其一生享受大師講座、設計邀請、動土典禮、完工剪綵。然而蓋瑞在1989年,六十歲時獲得普立茲克獎,對他而言僅僅是「前半生」的小結,認為自己僅僅是20世紀自1979年起,年度世界最傑出建築師的第十二人罷了;蓋瑞的建築史觀讓他很清楚一件事,大部分獲獎建築師當下燦爛、但很快就會被歷史遺忘。  令人發自內心不得不佩服的是蓋瑞的「後半生」,因緣際會的以數位科技發展設計,不僅完全顛覆20世紀初期建立的「標準設計流程」,也完全解放了歷史上的「建築框框」(建築以往真的大都是方盒子所組成的框架),建築從此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讓建築史向前躍進的原因、讓建築趨向純藝術的動力,就是蓋瑞永不滿足的創造力。  舊的建築史教科書對20世紀通常只寫「現代主義時期」與「後現代主義時期」,有些會繼續寫「解構主義時期」(蓋瑞是其中重要建築師之一),但最近有許多建築史已加上「數位建築時期」(蓋瑞是開創的第一人)。其實歷史分分合合、全憑詮釋者的觀點,不易蓋棺論定。我不很確定,在一百年後,22世紀的建築史教科書在回顧20到21世紀建築時,是否必然留下「解構主義時期」與「數位建築時期」這樣的斷代名詞;但我確定,法蘭克.蓋瑞的名字與作品,在建築歷史上必然留下。  回到剛開始談的傳奇建築師,對安藤,我是安藤迷;對蓋瑞,我不只是蓋瑞迷,我是他的追隨者。
    目次
    4 推薦序 蓋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風流人物∕姚仁祿6 推薦序 電腦不只是任天堂——傳奇、調皮、永不滿足的劃時代建築師∕劉育東8 前言19 設計夢想屋26 Part 1 學習之路28 起步——從多倫多到洛杉磯44 蓋瑞大兵的從軍生活54 勇往直前——成為哈佛人70 藝術品該有廁所嗎?——蓋瑞與藝術家的交會86 Part 2 創新之路89 蓋瑞揚名海外102 密西西比河畔的廟宇——靈感、藝術與展覽空間120 終於,當上在地英雄——迪士尼音樂廳的波折與成功146 畢爾包效應160 Part 3 穩健拓展163 工作側寫186 與天才攜手共創——MIT史塔塔中心200 躍上大螢幕與Tiffany展示台214 雙海岸:大西洋院與格蘭大道230 玻璃屋內的人——蓋瑞的東岸經驗246 蓋瑞建狗屋262 衣錦還鄉276 遲暮之年284 誌謝286 圖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