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島嶼轉譯:馬祖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與空間再生
    出版社:成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04
    ISBN:9786269938131
    參考分類(CAT):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社會學各論

    優惠價:9折,450

    定價:  $5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110 元
    特價:90折!99
     
    定價:120 元
    特價:90折!108
     
    定價:900 元
    特價:90折!81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島嶼轉譯:馬祖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與空間再生》是一部探索馬祖戰地文化遺產保存與再生實踐的專著,完整記錄了「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階段性成果。該書以「轉譯」為核心概念,聚焦於歷史、空間與社群的多重層面,試圖在文化保存與永續發展之間尋找平衡,並為其他地區提供啟發。
    全書分為三大章節:「歷史與現場」回溯馬祖軍事文化遺產的發展脈絡,探討從冷戰地景到文化再生的轉型過程;「空間與轉譯」聚焦於四鄉五島軍事據點的選址策略與設計實踐,展現建築團隊如何通過創新設計重新賦予軍事據點現代功能;「共存與再生」則深入討論轉譯實踐中的挑戰,並收錄建築師訪談與相關活動紀錄,揭示跨領域合作如何推動社群參與與文化再生。
    本書不僅關注有形遺產的保存,亦重視無形文化的詮釋與再造,試圖通過多方協作將靜態遺址轉化為動態文化資源。無論是從戰地化與去戰地化的設計光譜,還是從田野調查到實地施工的挑戰,都展示了馬祖作為冷戰文化遺產典範的多樣可能性。
    透過跨學科的視角與實踐經驗,本書不僅是對馬祖文化轉譯實踐的總結,更是一部結合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的重要參考,為島嶼文化遺產保存與再利用提供了可行性路徑與策略藍圖。
    作者介紹
    總編
    鄭泰昇
    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築博士,曾任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等職。專攻建築資訊模型(BIM)、智慧建築與互動設計。領導互動建築研究室,致力於數位科技在建築與城市規劃中的創新應用,研究涵蓋智慧空間、AI與物聯網技術整合,推動未來建築設計新視野。

    編著
    龔柏閔
    本書著編與編著,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目前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職涯實務始於建築師事務所,後因專業發展返回母校參與校園空間規劃等相關工作。自2020年起,加入成功大學「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同時參與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計畫,並擔任該計畫中「戰地轉身.轉譯再生」展區共同策展人。
    序言:
    從歷史到未來:馬祖轉譯的實踐與展望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地圖邊陲,以其獨特的戰地歷史背景,成為冷戰時期全球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文化地景之一。1956 年至1992 年,馬祖作為冷戰前線,承載著臺灣的國防重任,留下三百餘座海防據點,包括碉堡、坑道、營舍、播音站等遺跡與深刻的歷史記憶,構成馬祖重要的文化資產。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後,馬祖迎來身份轉型的契機,如何保存與再生這些軍事遺產,成為重要的課題。

    2016 年,文化部啟動「再造歷史現場」政策,旨在挖掘臺灣戰地文化資產的歷史價值,並促進其轉譯與活化。2023 年,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與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合作執行的「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榮膺第四屆《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在地共融」首獎,成為「大學與離島政府合作」的典範案例。這一成就標誌著臺灣「再造歷史現場」實踐的革新,由過往側重「修舊如舊」的物質性維護,轉向兼容有形與無形、物質與非物質層面的文化治理。

    本書《島嶼轉譯:馬祖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與空間再生》記錄了「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階段性成果,圍繞「轉譯」概念,探討軍事地景從防禦機能到文化功能的蛻變過程。透過田野踏查、工作坊、建築設計團隊的設計提案及據點空間改造歷程等,本書嘗試以「轉譯」作為核心概念,試圖在歷史、空間與社群的多重視角下,重構馬祖的文化價值,並探討文化保存與空間再生之間的多元對話。「轉譯」不僅是歷史語彙的重新詮釋,更是一種積極的介入實踐,將靜態的遺址轉化為動態的文化資源。在馬祖,「轉譯」體現於軍事據點由防禦機能向文化功能的轉變,也反映再地方居民如何重新認識並定義自身所處的空間。這是一個由歷史、空間與文化交織而成的轉變過程,也是多方協力推動的集體實驗。

    本書結構分為三大篇章:「歷史與現場」回溯馬祖戰地文化的歷史脈絡,探討再造歷史現場的理論基礎;「空間與轉譯」聚焦於軍事據點的選址策略與設計實踐;「再生與共存」則分析轉譯過程中的挑戰與多方協作,展現轉譯的多樣性與未來發展方向。

    一、 歷史與現場:這一章節試圖梳理馬祖戰地歷史脈絡及「再造歷史現場」的整體論述。黃資婷教授在〈譯者的任務:如何重述馬祖的故事?〉探討轉譯理論的形成脈絡,剖析馬祖地景的記憶政治與文化轉譯,並從島嶼學視角反思人地互動的歷史與文化;傅朝卿教授以史學角度出發,在的〈從冷戰到後冷戰:馬祖軍事文化遺產轉型與再生的四部曲〉一文中分析馬祖軍事文化遺產所經歷的戰地、觀光、文化景觀,以及再造歷史現場等四個階段;鄭泰昇教授在〈「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成功大學在馬祖的多元實踐〉中,回顧成大與馬祖合作之經歷,介紹空間轉譯的設計實踐與案例,與成大團隊在馬祖戰地轉譯再生計畫中的角色和貢獻,並基於世界遺產公約宣言,提出「韌性、人性、創新」三大主軸作為未來島嶼轉譯的行動計畫。

    二、 空間與轉譯:第二章節則聚焦於馬祖軍事據點的選址策略、轉譯設計的操作手法及建築師團隊的設計理念。筆者嘗試梳理計畫執行期間對於潛力據點的規畫,並撰寫〈據點的選址策略:馬祖戰地文化遺產的再生規劃與未來展望〉,整理馬祖四鄉五島的海防據點分布區位,並說明團隊如何分階段遴選據點進行改造,將其串聯轉化為符合當代需求的文化場域;〈地圖總覽〉清晰標示各據點位置及其在轉譯計畫中的角色;〈轉譯設計提案紀錄〉則收錄建築師團隊的設計圖說,以模擬圖像及設計概念呈現各據點的空間轉譯策略,使讀者得以直觀地理解轉譯過程的系統與邏輯。

    三、 「再生與共存:此部分著重於轉譯實踐中的挑戰與回應。提案的實踐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資源有限且條件特殊的離島地區,設計與施工面臨諸多技術限制與文化考量。此篇章以建築團隊的訪談與課程記錄為基礎,收錄五篇訪談紀錄,並整理成功大學自2020 年,來參與馬祖移地工作坊及課程資訊。〈戰地轉譯的光譜:馬祖據點的轉譯實踐與文化再生〉一文分析比較南竿26、53、77 及86 據點等現階段施工中或已完成據點改造案例,並嘗試從各團隊的設計與執行策略中觀察其如何在「戰地化」與「去戰地化」之間的光譜上取得平衡,並展現軍事文化遺產再造的多樣性。〈從設計構思到現地工程施作:訪談建築師團隊〉則是更詳盡地收錄了我們與五組建築設計及監造團隊的訪談稿,以對話形式紀錄了轉譯據點落實的歷程,以及建築團隊在施工過程中遭遇的困境與解決方案,為讀者提供更為直觀的理解。此外,我們也整理了成功大學執行計畫以來,投入相關教學課程、工作坊實踐與展覽策劃等安排,跨領域合作的計畫團隊成員們攜手整合學術資源,搭建起促進馬祖在地參與及社區互動的橋樑,連結理論與實踐,讓文化轉譯的力量於馬祖能獲得充分的體現。

    本書的出版,不僅標誌著「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階段性任務已圓滿達成,更彰顯「島嶼轉譯」策略在活化戰地文化遺產、促進馬祖永續發展方面的積極效用。在此,謹向所有參與計畫的團隊成員致以誠摯謝忱,包括國立成功大學教授群、建築師團隊、連江縣文化處以及所有合作夥伴。正因各位的群策群力,馬祖戰地轉譯行動方能順利開展,並留下彌足珍貴的紀錄。

    文化轉譯不僅是對歷史的保存,更是一場與當代社會的深度對話。馬祖經驗表明,文化遺產的再生不應止於物質層面的修復,而是一個不斷協商與共創的動態過程。本書希望以馬祖的探索經驗,為其他地區的文化遺產保存與活化提供啟發,促成更廣泛的對話與行動。它需要建築師的創新思維、研究者的深刻洞見、地方政府與社區的積極參與,以及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本書詳實記錄了「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跨領域團隊在馬祖的探索歷程,亦期冀能為其他面臨類似挑戰的地區提供借鑒與啟發。

    作為編者,期待本書成為讀者認識馬祖轉譯實踐的窗口,並成為促進對話與行動的橋樑。馬祖的故事是一個起點,揭示文化遺產保存與空間再利用的多元可能性。我們相信,透過「轉譯」,歷史地景將不再僅是過去的遺跡,而是當代與未來文化的積極參與者。

    龔柏閔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兼任助理教授
    目次
    目次

    傾聽歷史,開創馬祖戰地文化新生
    連江縣縣長 / 王忠銘

    戰地轉譯:跨界對話與全球視野
    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 蘇慧貞

    序言 從歷史到未來:馬祖轉譯的實踐與展望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兼任助理教授 / 龔柏閔

    歷史與現場
    譯者的任務:如何重述馬祖的故事?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助理教授 / 黃資婷

    從冷戰到後冷戰:馬祖軍事文化遺產轉型與再生的四部曲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名譽教授 / 傅朝卿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成功大學在馬祖的多元實踐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教授 / 鄭泰昇

    連江縣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進程

    空間與轉譯
    據點的選址策略:馬祖戰地文化遺產的再生規劃與未來展望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兼任助理教授 / 龔柏閔

    據點轉譯的布局與藍圖

    戰地再造:轉譯提案與馬祖據點的文化實踐
    建築設計團隊

    島嶼觀察與新世代的奇想

    再生與共存
    戰地轉譯的光譜:馬祖文化轉譯中的建築實踐與施工挑戰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兼任助理教授 / 龔柏閔

    從設計構思到現地工程施作:訪談建築師團隊

    文化轉譯行動紀實:「戰地轉身・轉譯再生」活動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