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與動物的衝突會帶來物競天擇的危機感
人與制度的衝突會暴露自私自利的劣根性
而衝突,往往來自不理解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珍古德~
從保護校園流浪狗的理工男變成為了保育動物的生命科學研究者
從保護國家公園的基層公務員變成致力於環境關懷議題的民意代表
走遍台灣海岸線、台灣高山、森林、離島、鄰近小島
本書是林于凱從學生時期起,參與動物保育的每一趟行動的記錄與心得。
他發現:
眾多動物問題的根源,還是來自人類不負責、以及不願理解的行為;如果更多人能體認,這個地球環境不只是為人類而存在,還有很多動物住在人類本來不去的地方,只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擴張,導致了彼此領域的重疊而產生衝突。
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面對種種的動物議題時,時常都感性多於理性,偏狹的愛常常發生。不過,這就是人性,如果動物講話人類聽得懂,可能就比較能同理彼此的處境,從而找出更好的理解共存之道。
「理解共存」,不只適用人類社會,也適用於人及動物社會。
名人推薦
推薦所有關心環保、動保、海保及漁業永續的朋友們都能閱讀此書。作者將自己二十多年來對這些頗有爭議的課題的觀察和體認,作了很客觀理性的剖析。相信會讓您重新思考自己過去所持的觀點是否合乎情理法。──邵廣昭,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
跟于凱曾在玉山國家公園共事過,彼此認識已超過10餘年了。他從學生時代到公務職場對於野生動物保育的專業與執著,是從事保育工作者的典範;尤其在當上民代後對與保育議題的投入更是令人感佩。此書集結于凱大學、公職到議員各個階段所遇到保育事件的觀察與看法,內容寫實、剖析精確,值得推薦給社會大眾來閱讀,共同為生態保育工作盡一分心力。──林文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似乎只是轉瞬間,于凱從一個青澀、愛狗、關心動物保護的大學生,成為高雄市議員。要在多元的價值理想間做出衡平、適切的選擇,本身就是政治的一大考驗。本書「非關政治」,但為動保發聲,正是最佳寫照。值得一讀。──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作者介紹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時代力量)。主要關注議題為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海洋保育、行人路權、幼兒托育、勞工權益、年金改革與臺灣政府部門改革。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碩士。2010年考上高考,分發至玉山國家公園。後來轉調高雄市環保局、農委會漁業署,持續推動環境保護、生態保護與海洋保育工作。
在職期間,經常利用假日採訪農漁業生產者與從業人員,了解農漁產業議題,以筆名「魚凱」將採訪報導刊載於上下游新聞市集[6]。
擔任公務員第七年,將身處公部門之見聞與省思進一步集結為《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一書,點出人事關說、繁雜評鑑、過度防弊、官僚文化,學用不一等公部門弊端,獲2017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2017年,辭去公務員,加入時代力量,擔任黃國昌助理,2018年1月宣布參選高雄市議員。2022年11月尋求市議員連任。
目次
推薦序
環保就是最先進的政治 陳玉峰
菜鳥不死,理解共存 柯金源
前言 「我上輩子應該認識你」
第一篇 從工程師走向保育員
一之一 浪浪——大學動保社的記憶
一之二 黃鸝——美麗殺機與夭折的研究
一之三 燕鷗——救或不救?研究者的兩難
第二篇 海洋序曲
二之一 鯨豚・飛魚・鬼頭刀
二之二 鯨鯊・海龜・砂瑪磯
二之三 漁獲・漁法・水產市場
第三篇 山林神秘事件
三之一 日治時代的駐在所
三之二 玉山裡的大分記憶
三之三 深夜的山林傳說
三之四 電力不足的人生,更飽滿
三之五 山裡的奈何橋⋯⋯
三之六 穹頂的石牆蝶
第四篇 各方焦土戰——當議員遇上各種動保題
四之一 動保界的論戰
四之二 一場肢解的生命教育——長頸鹿Marius之死
四之三 真正的台灣原住民——台灣獼猴不是你的敵人
四之四 狩獵的傳統文化 vs 山林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