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攝影 
     
    人與土地MAN AND LAND 1974-1986
    編/著者: 阮義忠
    出版社:行人
    ISBN:978986882360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專題攝影集

    優惠價:85折,323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750 元
    特價:90折!67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阮義忠的可貴處,在於他那動人的誠實。──陳映真那些人,那些土地,通過我的相機,令我溫暖和感動,使我一天天從幼時的惡夢醒過來,我已不再覺得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可恥的包袱。──阮義忠1970年代,攝影大師阮義忠離開台北、走遍台灣農村,希望找到人與土地以前的那種親密痕跡,因此留下了如都蘭、美濃、南澳、旭海等地的早年人物與景色。阮義忠說:「人與土地要回到以前那種親密的關係,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們,才會有希望……。」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重新拿出這批照片,以每週三幅的速度,一篇一篇說出這些照片的背後故事。於是這些原本就令人動容的照片,與新增的回憶文字,一起產生了另外一種震撼。攝影師的敘述從中連貫出一個台灣農村歷史的縮影,也說出攝影師自己的成長,讓《人與土地》這本絕版已久的攝影集,發出新的光芒。《人與土地》一書最早出版於1987年,當時台灣都市崛起,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逐漸淡化。當年為此書做序的陳映真,認為這些照片從「現代人」看來,明明應該熟悉不過,卻又異常生疏,如同「國境裡的異國」。他期待這些來自農村的照片,能協助現代人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這個對於「現代人」的期待,竟也發生在阮義忠自己身上。阮義忠曾經自言,對於自己出身農村曾經感到憎恨,而經過在鏡頭裡重新尋找人與土地的親密性,讓他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往,返回家鄉,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今天台灣,人與土地愈加疏離,城市裡踏不到土地,高樓掩蓋天際,即使見到農田,也是遠遠地透過高鐵窗戶。希望這些四十年前留下的農村經典影像與回憶,也能協助我們重新認識這塊餋養萬物的母親,重建人與土地的倫理。
    作者介紹
    阮義忠1950年出生於台灣省宜蘭縣,23歲開始攝影,出版《人與土地》、《台北謠言》、《四季》及《告別二十世紀》等十本攝影集。論著《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被視為海峽兩岸的攝影教育啟蒙書,所創辦的《攝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被譽爲攝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攝影作品被海內外重要機構展出及收藏,規模最大的是2009年廣東美術館為其舉辦的個展〈一個時代、一本雜誌、一個人──阮義忠•轉捩點〉。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及佛教慈濟基金會志工。
    名人/編輯推薦
    吳晟、林懷民、胡德夫、黃春明、劉克襄、漢寶德、
    老天給的禮物我以拍照被熟知,以所撰寫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兩書被當成將西方攝影潮流引進華人世界的傳道者,又因創辦《攝影家》雜誌,被認為出了點力,將中國當代攝影家推向國際舞台。其實,在拍照前我是個勤讀書、愛畫畫的文藝青年,寫過詩、小說,發表過數不清的插圖,但一路走來,在攝影投入的時間、精力最多,受到的肯定也比較大。文學、繪畫著重想像與回憶,攝影卻仰仗直覺與發現。兩方各有所長,但攝影的見證性凌駕其它符號,難怪日本人將之譯為寫真。《人與土地》是我的一個攝影主題,將我在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六年間於台灣農村所捕捉的畫面分為「成長、勞動、信仰、歸宿」四個單元,共八十六幅照片,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攝影的強度全在瞬間的精準,想要交代前因後果、表達內心的感動,還是有賴於文字。每張照片背後都有段長長的故事,足以讓行家們寫成一篇篇動人的小說。但我做不來,只有偶而在課堂上跟學生講講故事。拜《南方都市報》之邀撰寫專欄,又蒙「行人出版社」結集出書,促成我與更多人分享經歷的因緣。近三十年來,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變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恐怕超過以往三百年,甚至三千年。這不只是生產消費的失控、科技的濫用,也和人類的自大、貪婪及價值觀顛倒有極大關係。我在拍照時,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人與人的互信互助,人對土地的依賴感恩,人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這些價值在今天的台灣、大陸還留下多少?一切都在變、都在消失。在變化與消失的過程中,有一個瞬間被相機記錄下來,就成了不變的永恆。攝影者最大的挑戰在於:感動的當下也是創作的同步,因此身、心都必須極度敏感與機靈。我已年入花甲,照片越拍越少,寫文章的意念卻越來越強。寫《人與土地》正是一種反省,期許自己在未來的十年間以文字為重;再有十年,那就重拾畫筆。藝術手法要靈巧容易,要樸拙可難,一切感覺的銳角都磨平、磨潤了,離拙就近了。在旭海所拍的這張照片是《人與土地》中難度最高的。這個位於台灣南端的小村子,有幾戶人家被圈在全台最神祕的軍事基地裡,等待搬遷。那回我雖有警備總部的核準公文,依然被擋駕在外。就在必須交出所有裝備方可放行的點收空檔,地平線上發生了這一幕我誓必要冒險搶拍的畫面。一排村民在比賽,誰的觔斗能翻最多次。一件極其平凡的事件,卻讓我直覺到它的深刻寓意:人類在土地上重複著「生、老、病、死」的輪迴,累積著貪、瞋、癡、慢、疑的業力,卻一同注目著顛倒人生,毫無所覺。我攫住了一個永恆的剎那。畫家陳丹青十分喜歡這幅作品;有一次,他頂認真地問我:「這張照片是上帝替你按的快門吧?」沒錯,回首來時路,我拍到的所有好照片,包括鏡頭前一切人、事、物給我的啟發,都是老天給我的禮物啊!
    目次
    序言 老天給的禮物成長 THE GROWTH迷你小學的升旗典禮 美濃,回家的小孩憶浣衣圖與二位友人埔里的兩兄弟都蘭的蔗香二龍村的井田澳花的三代同洗品出輸的甘味大地遊戲與口琴舞鹿港的午餐永靖的好德之家雙雙對對的身影桃源村的過客車城的海角幾號比利良的最後人家會回來的才讓它離巢恆春放牛的祖孫多納的夜明珠月光下的好故事血緣與親情深山小學的算術課心有靈犀一點通告別童年勞動 THE LABOR頭社的米真香消失的風景花生田的樂章播種與傳承山的另一邉西螺的惜福老人布農族的床頭話流籠裡的農夫墾丁農場的孤單女工風櫃的蒙面女水垵的鸚鵡魚寂靜的天地 藺草的清香農婦的雕像被愛串起的一家子鳳梨田的背影二水鄉的十字路口碧侯村的濃煙賽嘉村民的笑容蘭嶼的包衭攝影就像雙面鏡紅葉的一家四代蘆洲的滄海桑田信仰 THE FAITH北港的媽祖信徒蘇厝的陸上行舟攝影與信仰美濃的伯公壇旗津的酬神戲蘭嶼的白日夢蘭嶼的頭髮舞在武界祈禱多納天主堂的小孩關廟的把關老婦多納的哺乳圖廟祝與小孩的對弈比利良的桂冠在利稻懺悔安平古堡的擺渡看守員與詩人裸身和真誠舉手宣誓或去煞儀式農夫與稻草人漸行漸遠的朋友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歸宿 THE HOME靈魂的肖象美而險的景與色夢中夢這世人和下輩子人生饗宴祖母和孫女的答案永遠的老師頭城竹器匠空蕩的告別式現場永浴愛河的人瑞 走入未知的旅程光陰流逝中的光影長白山上的日落與日出台上台下都是戲有葬禮和沒有葬禮的死亡離家或是返鄉途中孩子,你記不記得?走回童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