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慢食府城-飲食文化
    編/著者: 王浩一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9866782039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民俗學;各國風俗

    優惠價:85折,298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1400 元
    特價:90折!1260
     
    定價:600 元
    特價:90折!54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10個節令的典故與應景食品114家超美味的實力店家50種小吃的精彩有趣故事手繪台南舊城古蹟與小吃地圖台灣小吃冠天下,台南小吃冠全台。本書絕對是帶你慢食府城,深入品味古都文化的必備寶典!!  你可知道,祭祀七夕的供品白糖粿,為何要在中間捺一個凹洞?  因為,這是貼心而充滿人情味的設計,用來盛接織女的眼淚。  你可知道,為何尾牙時要吃俗稱「虎咬豬」的「刈包」?  因為,它的樣子很像老虎張開大嘴,咬住一塊酥香軟嫩的豬肉片,在尾牙時吃「虎咬豬」,象徵將一整年不好的全部把它吃掉,煙消雲散,迎接來年事事順利。「刈包」的形狀又似錢包,象徵發財的意思。包著滿滿的餡料,像一個飽滿的錢包,象徵來年發大財,財富滿足,錢包滿滿用不完。  你可知道,冬至全家大小一起搓完湯圓,為何說不要洗手?  因為,民間習俗把紅色湯圓叫做「金的」,白色湯圓叫做「銀的」,全家大大小小搓完圓仔之後,不要洗手,即使睡覺,都要帶著白花花的雙手上床,這樣就可以「金銀在握」了。  你可知道,「廈門肉粽」和「泉州肉粽」有何不同?  你可知道,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時候,外國領事們如何以冰淇淋來讓他出糗?而林則徐又如何與廚師商議,利用「太極芋泥」這道福州名菜,來報復外國領事們的捉弄,為國爭光?.....  王浩一是愛吃愛玩的台南府城文史工作者,他以四年半的時間,精心企劃,深入訪談,從小吃典故到飲食考古,為你打開窺察台灣文化的有趣窗口。  小吃是非常具體的生活方式,可以一路從先民的故鄉再溯源到幾千年的歷史大河。老祖宗們展現豐富多采的「吃」的享受與創意,每一種小吃都有它精彩的故事和迷人的豐腴美味。  台南,風華小吃首都,有絕對光輝燦爛的飲食版圖和許多百年老店滿足你味蕾的探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曾經從事國際貿易,現在是工業設計人。  出生於南投,在台南念大學,從此愛上古都府城,畢業後在台北工作。十三年後,工作重心開始往台南移動,假日期間,背著相機穿梭於大街小巷,紀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成為愛吃愛玩的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也是誠品書店嘉南區的專欄作家。為了採訪美食小吃,增胖四公斤仍癡迷不悔(已經開始減重)。  現任某公司的產品經理、台南市珍貴樹木保護委員會之委員、台南觀光旅遊導覽訓練講師。常戲稱自己是文藝老青年、中年過動兒,也是陪女兒看「神鬼奇航3」的慈祥老爸。著有《台南舊城魅力之旅》三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台南市文化觀光旅遊導覽手冊》(台南市政府出版),繪有《台南舊城地圖》,戲作《台南印象》創意撲克牌系列:古蹟篇、鹹食篇、甜品篇。《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心靈工坊,2007) 是他費時四年半企劃採訪紀錄完成的精心之作。
    推薦序蔣勳*美味推薦記一次美好的味覺記憶  在長年的旅程中,常常會記念起某些市鎮。無端端想起的,卻又經常是那一市鎮的某一家餐廳、某一道菜餚、某一次的甜點、某一次飯後的茶或咖啡。味覺的記憶牽連著一個城市,一個鄉鎮,一個記憶裡逐漸變成黑白照片的街道巷弄。  歲月悠長,視覺的記憶逐漸褪色變成黑白,味覺的記憶卻似乎歷久彌新、色彩鮮豔、豐富而飽滿。(上面用了三個辭彙,卻有「鮮」、「飽」兩個字是從味覺而來。)  中國漢字中的「品味」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英文中的「Taste」,法文中的「Go?t」,也都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品鑑生活內涵,品評生命層次的重要依據。  一個久遠古老的文化,從「吃」到「品」是多麼漫長的摸索與學習。  從職場退休之後,不想接太多工作,偶然接受某些演講或評審邀約,常常是因為某一個味覺上的美好記憶;「工作」必須要有冠免堂皇的理由,工作背後,私下竊竊心喜的卻往往是美食的牽連,不足為外人道。  2006年末,應友人之邀去高雄演講,心裡就在盤算,如何偷一日之閒去台南走走。  還是中學的時代,就在台南民族路舊夜市,一家一家吃小攤子,那時年輕,有點貪多,但是的確是一生忘不掉的記憶。  服兵役在鳳山,車程不遠,有了大好機會三天兩頭往台南跑。  赤崁樓後方小巷弄裡有一攤賣虱目魚的,每次去都撲空,地方耆老後來指點我「要一大早來。」,說「五、六點鐘,吃最新鮮的魚腸、魚肚」;我因此在赤崁樓附近投宿,撥好鬧鐘,一大早跳起來,吃到了又滑嫩又鮮美的虱目魚腸,至今餘味猶存。  耆老們滿意的看著我,眼神中流露著驕傲自負而快樂的表情,好像在說:「怎麼樣?少年郎,不錯吧!」  從「吃」到「品味」的確是漫長的摸索學習,我開始懂了京都、巴黎、翡冷翠人的驕傲自負的快樂,我也懂了台南人的快樂與自負。  2006年底,在高雄一整天的演講結束,朋友介紹了王浩一,浩一的弟弟浩威是多年老友,浩一卻是第一次見面,他特地從台南趕來,準備帶我們認識台南的小吃。  我問浩一:「明天幾點出發?」他說:「當然是早餐前,台南小吃要從早點開始!」  浩一談起台南小吃,很自豪、很快樂,雖然還年輕,卻也流露出與地方耆老同樣的自信與責任感。  其實浩一不是台南人,大學時在成大唸書,愛上了台南,娶了台南太太,台南成為他的新故鄉。  他把多年來在台南,研究古蹟、研究小吃的心得編寫成冊,甚至編成撲克牌,方便外地遊客用更簡明易懂的方式進入他所了解、所愛的台南。  所以,在浩一的篤定堅持下,第二天一大早,放棄五星級飯店的早餐,一路殺到台南,從小西門圓環的阿堂鹹粥開始一整天的浩一美食的旅程。  鹹粥是圓環邊一間小店,坐不了多少人,但是桌椅擺開,擴張到沿街邊的行人空間,幸好是清晨,車子不多,聚集的人潮都是為了鹹粥而來。  浩一告訴我他這家鹹粥是以鮀魠魚為主料,和另外一家用虱目魚不同,他又從鮀魠魚談到「提督魚」,談到引清兵到台南的施琅,施琅是「提督」,這魚就與他產生了關連,一個有歷史的城市,一吃就要吃出三、四百年的記憶,因此不能再只單純用「吃」,而必須是三個口的「品」。  吃鹹粥的同時,浩一又點了煎虱目魚肚,金黃色乾焦香脆的口感,配上溫稠鹹粥,可謂一絕。如此美味,很難淺嘗即止;浩一卻提醒我們,要準備品味下一站的美食了。  下一站的美食是包子,聽起來不怎麼樣,也擔心一個包子塞進胃,接下來很難再吃別的。  浩一說:「這是光緒十二年的包子店,一八八六年,開到現在!」  我們正在慨嘆台灣戰後許多企業難以永續,文化也難以累積,聽到一家超過一百年的包子店,彷彿又在民間看到天長地久的生活力量。  光緒年開創的包子店在小巷弄裡,必須放棄車子走一段路,路叫「開山路」,頗有一點移民初到、開天闢地的豪氣。  包子店不大,看起來不起眼門口也冷冷落落,我有點懷疑  老店是不是已經不似往年興旺了。  浩一似乎看出我的疑慮,他指指錶,「九點五十分開爐,時間還沒到!」  果然如浩一所料,大約九點四十分左右,人潮從四處湧來,排成長隊,等候買新出爐的包子。  我和許多人一樣,站在包子店門口就吃起來了,加了蕃薯粉的麵皮做成水晶餃,中間是大火爆香的筍丁肉末,透明瑩潤,騰繞著初出爐的一條條白煙,我望著這間百年字號人氣不遂的光緒老店,知道民間自有篤定可靠的生活信仰,不可草率、也不可隨便。  我相信浩一是在這古老的城市裡,看到了這種千錘百鍊的生活信仰的動人之處,使他忙於自己貿易事業的同時,可以鍥而不捨地整理出一冊一冊台南的許多可貴文化記錄,包括這一本用四年半時間累積的心血《慢食府城》。  浩一在小吃與小吃之間,順便帶我們繞一繞附近古蹟文物,古人有「行食」的習慣,吃飽了飯,走一段路,幫助消化的意思。  蹓躂到了孔廟,這是台灣島上我自己最心儀的建築,大氣、雍容,一進門就是一番莊嚴,我也特別喜歡「禮門」、「義路」的設計,只是兩座形式上的「門」,只是形式上的「路」,旁邊並無牆阻隔規範,但是,道德不是法律自己心中願意遵守的規則才是「禮」,也才是「義」。  浩一帶我們入大成殿,我從小在台北孔廟邊長大,父母總是叮嚀,經過大成殿一定要拜,小時的身體行止影響一生。我正想拜,浩一嚴肅的說:「讀書人進大成殿一定要拜!」他先合十一拜,我心中歡喜,知道一種普世的信仰與誠敬之心還在民間。  下午浩一帶我們去了「水鳥客廳」,在一處悠閒清靜的水澤岸邊看白鷺鷥飛起飛落,或安靜不動,如詩如畫,清風徐來。  水鳥客廳是新興的餐廳,浩一的美食連接著古老的台南,卻又時時期待創新,如同他在這本書中有日據時代的壽司料理、有戰後外省眷村引進的牛肉麵、有西方的咖啡、紅茶......  浩一從食品料理上整合了這個島嶼包容與活潑的精神,使他的台南小吃研究不會侷限在過去的懷舊,而更是與日俱進的向未來邁步。  記得臨上飛機時,浩一說:「最好的小卷米粉你們還沒有吃到!」但是他話鋒一轉,開心地說:「人生總要有一點遺憾,所以你們還會再來!」  我當然會再去台南,也許那時候會帶著浩一這本新書,夾在許多也帶著這本書來台南尋找美食足跡的人潮中,我會很得意地跟大夥介紹:「這位就是王浩一!」
    目次
    1節令祭饌篇2傳奇麵食篇3經典米食篇4原創小食篇5古老美食篇6特色滋味篇7大江南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