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中華藥典第9版85折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技藝
圖解茶經
編/著者:
(唐)陸羽
出版社:
華威文化
出版日期:
2011-09-01
ISBN:
978986626649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茶藝;茶道
優惠價:
85
折,
323
元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紫砂漫遊‧聚焦臺灣[軟精裝]
定價:1600 元
特價:
90
折!
1440
元
獨嘉好茶 茶學院:2014、2...
定價:500 元
特價:
90
折!
450
元
唐代茶文化[2版/2023年7...
定價:400 元
特價:
90
折!
360
元
茶鄉茶香-從臺灣到蒙古西藏
定價:880 元
特價:
90
折!
792
元
茶顏醉色
定價:300 元
特價:
90
折!
270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茶文化最經典代表作 完全圖解 全國最完備、最有系統的茶書──《茶經》 .第一本以現代手法詮釋茶道的專著。 .茶典、茶史、茶藝、茶飲、茶具、茶事完全應用百科。 .500幅精美手繪插圖,100張情境示意圖,全新呈現。 .收錄70多則名茶彩色圖鑑,閱讀更詳盡。 《茶經》是唐代陸羽撰寫的一本有關茶葉百科的經典。它的問世,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唐代茶業發展的產物,是古代茶人關於茶經驗的總結。陸羽苦心搜集了歷代茶葉史料,將自身調查、實踐的經驗記錄下來,總結了唐代及以前各代有關茶的典故、產地、功效、培植、採摘、煎煮、飲用等知識,是中國古代最完備、最有系統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較完整的科學理論依據,對茶葉生產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中唐以前所有茶事的總結 在中唐之前,中國已開始有茶文化萌芽,雖然歷代史書對於茶有諸多記載,但對於茶的定義,以及「茶」字的確立一直是懸而未決。直到陸羽撰寫《茶經》將這些史料一一記述下來,並從此確定了「茶」字。 《茶經》「七之事」記載諸多史籍中有關茶事的典故,涉及人物有幾十個,記錄了有關茶的特徵、產地、效能、藥用、飲用、解乏、品鑑、清廉、茶傳說、茶事、祭祀、茶詩詞等廣泛內容。另外,在「一之源」中,還記述有「巴山峽川」兩人合抱的大茶樹,「茶」字字源,茶在歷史上的五種稱謂等。陸羽有史有據地將諸多茶史典故記述出來,描繪出了中唐以前茶事的歷史「畫卷」。 ● 茶文化學科的肇始 《茶經》記述有茶樹種植、採摘、烹飲、歷史典故,是茶文化學的萌芽與根基。後世茶人在其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備,使茶文化最終成為一項學科。 ● 茶葉煎煮、品飲的「教科書」 陸羽總結古人煮茶經驗,自創了「煎茶法」,並列出了28件煮飲用具,記述了煎茶的操作方法和過程。「六之飲」提出「茶有九難」,並指出煮好茶就必須注意「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這九項。陸羽自創的「煎茶法」在當時以及後世都成為了有關茶煎煮、品飲的典範。本書特色 全新圖解形式 重現古代製茶、泡茶等茶事過程插圖,傳神而準確,真正做到完整圖解。 以泡茶過程來說,即分成九大步驟,分別為「溫壺→淨器→投茶(取適量乾茶投入壺中)→注水→除沫(用壺蓋刮去壺口冒出的泡沫及雜質)→分茶(倒茶至聞香杯中)→合杯(將品賞杯蓋在聞香杯上,上下翻轉)→聞香→品賞」等,搭配手繪示意圖更加清楚明瞭。 精緻而豐富的圖片 內文收錄500幅精緻的手繪插圖,以及近100張的情境示意圖,圖文並敘,大量降低閱讀時所可能產生的疑問。 特別收錄十大名茶傳說 內文輯錄十大名茶傳說,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茶名由來。如鐵觀音的由來即是乾隆年間,有位茶農每日泡三杯茶來供奉觀音菩薩,有天晚上,他夢見一株形似觀音,散發蘭花香氣的茶樹,隔天他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這株茶樹,這茶樹美如觀音,重如鐵,因此得名「鐵觀音」。
目次
茶之奇趣:鬥茶序言:一場怡然風雅的茶學盛宴本書內容導航關於歷代《茶經》版本探究第1章 絕品人難識,茶經憶古人:你需要了解的1. 世界最早的茶學「聖經」:《茶經》2. 茶之為飲的淵源:神農氏3. 這部經的締造者:陸羽4. 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中國茶文化百科5. 茶在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沿革6. 古代茶政治:茶政與茶法7. 神祕的茶葉商道:茶馬古道8. 一壺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傳播9. 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10.《茶經》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諧11. 《茶經》的道家宇宙觀:清靜無為12. 《茶經》的佛家本心:靜心自悟13. 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14. 萬病之藥:二十四功效15. 道由心悟:茶道16. 昇華了的藝術:茶藝17.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茶俗18. 各具千秋的中國茶:七大茶類19. 西湖龍井、碧螺春的族群:歷史悠久的綠茶20. 工夫紅茶的天下:風靡世界的紅茶21. 鐵觀音、凍頂烏龍的世界:天賜其福的烏龍茶22. 珍貴的銀針:色白銀裝的白茶23. 蒙頂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黃茶24. 普洱茶的群落:獨具陳香的黑茶25. 茉莉花茶與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26. 能喝的骨董:普洱茶27. 美如觀音重似鐵:安溪鐵觀音28.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碧螺春629.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白毫銀針30. 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武夷大紅袍31. 中國十大名茶:凍頂烏龍、祁門紅茶32. 茶作為主角(1):詩詞、書畫33. 茶作為主角(2):歌舞、戲曲34. 茶作為主角(3):婚禮、祭祀第2章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起源1. 尋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國2. 綿長而有序的傳承:「茶」的字源3. 另一個名字:歷史上的幾種解讀4. 五大初相:根、莖、葉、花、果5. 生長的關鍵:土壤、水分、日照、地形6. 準備好播種了嗎?:藝、植7. 無敵鑑別密技:三種鑑別法8. 符合人體臟腑的需要:藥用成分9. 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儉德之人10.警告!「茶為累,亦猶人參」:選材不當的後果,「六疾不治」第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1. 採摘雙翼:凌露、穎拔2. 從採摘到製造茶葉的工序:七經目3. 七經目之一:「採」4. 七經目之二:「蒸」5. 七經目之三:「搗」6. 七經目之四:「拍」7. 七經目之五:「焙」8. 七經目之六:「穿」、「封」9. 唐代的餅茶審評:八個等級10. 鑑別之上:言嘉及言不嘉11. 經歷各代的轉變:製茶工藝的發展第4章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煮器1. 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陸羽設計的煎茶器皿2. 設計展現五行和諧:風爐,「體均五行去百疾」3. 自命不凡的見證:「伊公羹」與「陸氏茶」4. 獨特的設計理念:鍑—正令、守中5. 唐代餅茶的特殊用器:碾、羅、合、則6. 煮茶用具影響茶湯品質:漉水囊、綠油囊7. 陸羽的最愛:越窯青瓷杯8. 歷代茶具:茶具大觀第5章 甘苦調太和,遲速量適中:烤、煮1. 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2. 講究的技術:烤、碾3. 嚴格的選擇:「活火」4. 決定性的因素,「選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5. 燒水的藝術:三沸6. 水溫的形象化比喻:老與嫩7. 煮茶的藝術:煮、酌8. 茶湯的精華:沫、餑、花9. 斟茶的講究:茶性儉,不宜廣第6章 飲罷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飲用1. 飲茶的特殊意義:蕩昏寐2. 飲茶最高境界:「品」3. 處處的精益求精:九難4. 最重香與味:珍鮮馥烈5. 飲茶風尚的傳播:滂時浸俗,盛於國朝6. 風尚的傳播者:佛教僧徒第7章 何山嘗春茗,何處弄清泉:產出1. 唐代茶葉產區:八道2. 八道之:山南道3. 八道之:淮南道4. 八道之:浙西道5. 八道之:浙東道6. 八道之:劍南道7. 八道之:黔中道8. 八道之:江南道9. 八道之:嶺南道10. 從唐代到現代:茶產區的分布11. 從產區看茶品:四個等次第8章 故雅去虛華,寧靜隱沉毅:總結1. 特定情況下的省略:製具略2. 高雅之士的飲茶風尚:煮具略3. 《茶經》的終極要求:分布寫之、目擊而存4. 總結(1):從「品」到「心悟」的三重超脫境界5. 總結(2):最終追求—天時、地利、人和附錄1:《茶經》原文附錄2:名茶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