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理財 
     
    我的第一本圖解波段操作
    編/著者: 廖日昇
    出版社:I M我識
    出版日期:2012-11-06
    ISBN:978986616367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金融各論

    優惠價:85折,238

    定價:  $2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85折!298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650 元
    特價:95折!618
     
    定價:100 元
    特價:90折!90
     
    定價:850 元
    特價:90折!76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上班族從今年一月開始拿了年終獎金36萬元,利用「波段操作」,單靠做股票,多空來回做,結算到9月中,獲利2.5倍共92萬元。因此,只要熟練「波段操作」,精準研判買賣時間點,就算市場再不景氣,不僅「漲可以賺錢」,就算是「跌卻可賺更多」!「波段操作」是可以廣泛運用於股票、基金、期貨、外匯、選擇權、ETF、黃金、石油……等等。只要你夠熟練,靠投資賺錢一點都不難。就算月薪只有二萬二,也能利用精準的「波段操作」累積財富!因為不可能「買在最低點」或「賣在最高點」。《我的第一本圖解波段操作》教你精準的利用「波段操作」,讓你在漲升波段或下跌波段時,同時擁有驚人獲利。千萬別以為你做不到,已經有數百萬人利用「波段操作」為自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只要你努力把這個「波段操作」的技巧練熟、細好。第一本教你用「技術分折」精準研判「漲、跌波段」的投資寶典!市場不會永遠多頭,也不會永遠空頭。《我的第一本圖解波段操作》利用「技術分折」並靈活運用「波段操作」,在漲漲跌跌的過程中精準研判「漲、跌波段」,讓你漲、跌都能兩頭都能賺!擬定投資戰略及戰術是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的第一本圖解波段操作》具有雙重功能,它既適用於略具技術分析背景的初學者,也能滿足擬進一步求知的進階者的需求。如果將投資視為是另一型態的戰場,則在此戰場內的所有買賣交易,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大小戰役,為了打好這些戰役,你必須在戰前即備妥一套周全的戰略及戰術,這是投資計劃最重要的一部分,其餘如財務目標、個人涉入程度、與風險忍受程度等也都是計劃的一部分,你不應忽略它們。旅美選股達人廖日昇一定要提醒你的9件事1. 擬定投資戰略及戰術2. 不可讓情緒影響決定3. 居安思危,平安駛得萬年船4. 評估景氣循環5. 搶先一步認識市場形態轉變6. 投資操作必須順勢而為7. 分散投資風險8. 組建最小風險的投資組合9. 寧可不賺錢,但交易規則不能不遵守保證看得懂!保證學得會!保證用得到!
    作者介紹
    廖日昇,地質工程師,台中一中畢業,成功大學礦冶工程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威斯康新大學(Madison)工程力學碩士及岩石力學博士。曾任成功大學副教授、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加州證券經紀人。目前旅居加州,為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及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會員,對美國股市具有多年理論研究與投資實務經驗。著有:《我的第一本圖解技術分析》,我識出版社,2012年4月初版﹔《股票,這樣選就對了:股票篩選、分析與網路資訊應用》,聯經出版社,2010年11月初版﹔《股市長短線要略》,聯經出版社,1998年(繁體版)。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1月(簡體版),該書曾獲金石堂書店2000年度財經類最佳圖書獎﹔《叛諜》,牧村圖書,1999年初版﹔《文革之前的毛澤東與林彪》,「一橋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
    【前言】前言:進入多風險的股市,必學趨吉避凶之道  一些人由於過去失敗的經驗,他們將短線交易視為洪水猛獸而避之唯恐不及,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筆者在長達二十年(從1991年初開始)的股票、共同基金、與外匯的交易中長線與短線交易皆曾涉及,從成敗的記錄來看,前期失敗居多,後期則成功居多。從學習的過程來看,前期偏信書中理論,且將技術分析奉為股市交易的唯一佳餚,因此不僅交易策略僵化且常選到爛股。  若市場不如預期,此等爛股通常聞風先倒,失敗固宜也。後期則從失敗中理出端倪,且結合技術與基本分析於一爐,用心組建優良候選股名單,如此勝敗之勢自然互易。  筆者以上這段說辭並非掘自己的底或為自己臉上抹金,反之,其目的是在告訴讀者,只要有心改變自己,且願意努力學習新知,勝利最終是屬於你的。進入戰場前,擬定戰略及戰術  為了方便讀者的進一步研修,本書的設計具有雙重功能,它既適用於略具技術分析背景的初學者也能滿足擬進一步求知的進階者的需求。但不管初學或進階,作為一位股市投資人,你都應有一份好的投資計劃。  原因是投資是長期性的經濟活動,如果將股市視為是另一型態的戰場,則在此戰場內的所有買賣交易,就是一場場的大小戰役,為了打好這些戰役,你必須在戰前即備妥一套周全的戰略及戰術,這是投資計劃最重要的一部分,其餘如財務目標、個人涉入程度、與風險忍受程度等也都是計劃的一部分,你不應忽略它們。  由於此故,本書主要課題雖專注於與交易相關的戰略與戰術,但風險管理也沒有忽視,而交易的對象則涵蓋普通股票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  有些投資人可能對ETFs較為陌生,但因其交易規則與股票相同,而風險則較單一股票為少,故本書將其列入短線交易範疇。  大部分短線分析都是基於技術分析,本書內容雖專注於短線分析,但其方法卻是基於基本與技術分析兩者,這是它與一般短線分析書最大的不同之處。許多基本分析投資人是屬於價值分析投資人,著名者如葛拉罕(BenjammGraham)及巴菲特(WarrenBuffet)等人,他們通常在低價買進好股後長期持有,獲利自然可觀,然而這些人的眼光、魄力、及獨特的分析法並不是一般人能輕易跟隨。  如果純粹進行技術分析,則因你無法瞭解公司價值,故你無法估計公司的成長潛力。一旦市場反向(這是常發生的事),你因對公司缺乏信心,必然立即砍單出場﹔反過來說,在市場朝你預期的方向發展時,你因沒有信心加碼,故獲利有限。  結合技術與基本面分析的波段操作(SwingTrading)其目的在消除以上缺點並進而迅速增加利潤。  波段操作代表短線交易的一種特殊方式,其實它也應是短線交易的唯一正確方式,2000年之前波段操作的名稱尚不多見,2000年之後它始逐漸普及。  究竟波段操作是什麼?與傳統的短線操作相較它有什麼優點?  針對以上問題以下略作一些申論﹕從持股的久暫論,股票交易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方式﹕有些人習慣於當日交易,其進出市場皆在同一天,如果你在連續五個交易天內,有多於四次的當日交易記錄,則除非在以上期間,你的當日交易次數,少於總交易次數的6%,否則你極可能會遭經紀公司歸類為模式當日交易者。一旦被視為模式當日交易者你的投資帳戶至少須維持$25,000。  不但如此,由於頻繁交易你將為此付出龐大佣金,而每次利潤(若有)卻相當有限,因此之故,當日交易不值得鼓勵。  另一種交易方式是中長線交易,大部分交易人是屬於此類型,交易前他們進行基本分析,而在交易時,則利用技術分析找出最有增長潛力的股票,股票進出市場皆是基於趨勢,這類人的持股時間從數星期到數個月,甚至於多於一年,這類交易並非本書的談論對象。  第三種交易方式是波段操作,其交易時框大大短於中長線交易,其持股時間通常只有數天(約2~5天),但這並不表示其交易非在數天內完成不可,有時由於股票基本面佳,或是市場正走旺,其持股時間也可能長達數星期。  過去(目前也一樣)常有人將短線交易視同投機交易,原因是其交易的公司中,有很多是從沒有發布過獲利,或是沒有財務記錄可供追蹤,如此導致一些重要的技術測試或比較,如波動性、平均每日成交量、與機構法人持股百分比等無法進行。  與傳統短線交易不同的是,波段操作注重股票與其背景產業的基本面,由於此故買進股票之際,若因故而須握持較長久時,你不會晚上睡不著覺。不但如此,傳統短線交易常在趨勢中追高逐低,換句話說其交易充滿投機性,從短期間看,如此做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但波段操作則選擇在趨勢轉變點做交易,不但股價發展較可預期且利潤也較高。不可讓情緒影響決定  不管你是屬於以上何種交易風格,若要成為一名成功交易者,你不僅須要努力學習新知,有時還須違反自己的本意,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接受正確的市場交易規則。  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最要緊的是不可讓情緒影響自己早先依據成功交易策略所做的決定,在交易過程中及其前後,你須不斷地監測及管理自己的情緒,例如當懼怕及沮喪時固然不宜做交易,即使在興奮狀態下也不應做交易,原因是以上種種狀態,均能影響你的正常邏輯思考,而最後結果是損失錢。  若是中長線交易,你固然須時時跟隨著主要趨勢,即使波段操作你仍須時時留意著主要趨勢方向,儘量使自己在交易過程中,不違反主要趨勢,你如能進一步及早預知大小趨勢的起始與終結,你的風險將大為降低及獲利將大為增大。  長久以來,大部分短線客似乎只重視在交易層面,卻少花時間於選股,這種做法讓人覺得奇怪,原因是好的候選股,其實是交易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礎,不重視選股而常能交易成功者幾稀。  選股從其方法論可分為從上而下(Top-down)與從下而上(Bottom-up)兩類:前者,首先考慮整個大市趨勢,然後才是部門與產業,最後才及於個別股票;後者,則僅考慮個別股票的趨勢品質與方向,或是再加上個股的價位與成交量型態,而不管市場形勢。  不管你是屬於何種交易風格,只要確定後選用其中之一即可。如果你能夠兩者同時使用且皆用得好,那當然是最好。  此外,不管何種選股風格,在事後分析時,你應同時結合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一起使用。例如你可先使用股票篩網找出價值低估的候選股,然後逐一核對每一候選股的產業基本面,以過濾候選股,最後再依據技術信號來決定買賣時機。居安思危,平安駛得萬年船  以上的選股與分析,雖是股票交易的必要步驟,但即使你妥善地執行了這些步驟,但卻不保證你的股票必按照你預期的方向移動,因此之故,對任何一個交易人而言風險觀念不能沒有。  過去常聽人說,股票短期交易其成功的祕訣就是學會賠錢,其意思當然不是鼓勵賠錢,而是認為在市場(及/或股票)出乎意料地走反向時,你能控制住虧損及保住大部分老本。  若要做到此,你須時時保持冷靜與理性,絕對不能讓情緒主導或影響交易。此外,在交易過程中你也應時時心存「寧可不賺錢,但交易規則不能不遵守」的念頭,這個意思是,不做為了賺錢,但卻違反交易規則的事。  試想,這次雖偶然違規而賺錢,但下次是否可能有同樣的運氣?有些情況下,你不但沒能賺到錢反而有巨額損失,因此嚴格遵守成功的交易規則,是你能長期戰勝市場的重要基石。  本書標題用了戰略與戰術的字眼,究竟在全書七章的內容中,何者屬於戰略?何者屬於戰術?如果定義短兵接戰是戰術範疇,則指導短兵接戰的策略,就是戰略範疇。準此,市場與產業趨勢分析及促成該趨勢的景氣循環分析,就是股市的戰略部分,它藉著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兩種利器可較準確地預測市場大方向。一旦市場走向清楚,個別股票的交易策略(即戰術)即可順利執行。  最後筆者願藉蘋果公司董事長賈伯斯(SteveJobs)於2005年對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一段講詞來與讀者共勉:「活著,必須冒死去的危險;希望,必須冒失望的危險;嘗試,必須冒失敗的危險。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去冒險,因為人生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任何風險。」  如果你不想冒任何風險,則不但你的人生平淡無奇,且不會有任何利潤。本書的最大功能就是,一旦你決定進入多風險的股市,它將教導你趨吉避凶之道。
    目次
    前言:進入多風險的股市,必學趨吉避凶之道進入戰場前,擬定戰略及戰術不可讓情緒影響決定居安思危,平安駛得萬年船第1章:低買高賣的波段操作訣竅1.1經濟情勢與市場處境評估景氣循環處於何種階段為首要搶先一步認識市場形態轉變1.2交易所與市場指數股票交易所市場指數投資指數的最佳辦法1.3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1.4基本分析的必要性1.5交易類型1.6波段操作概述波段操作與傳統上的長短線交易之差異技術背景與交易步驟打量市場鑑別最強部門或最弱部門決定每筆交易股數多寡執行買賣交易單監測股票移動記錄每場交易並改善交易技巧第2章:股市週期與市場時機2.1股市週期與景氣循環細探股市週期階段投資操作必須順勢而為牛市起始階段:運輸與技術部門的龍頭股看俏熊市早期階段:健保部門及主要消費品接手晚期熊市階段:公用事業股妥當2.2部門輪動與市場時機2.3追蹤市場及部門與產業發展趨勢分別ETFs與股票操作策略的不同第3章:必賺金股的初步篩選3.1從上往下的篩選找尋強勢部門或產業找尋龍頭股3.2從下往上的篩選篩選標準與範例3.3突破型篩選第4章:基本面過濾與財務資訊找尋適合股票4.1篩網無法處理的問題公司曾發布過淨利潤嗎?公司過去有鬧過管理方面的醜聞嗎?公司的盈餘表現如何?公司是否為其行業的龍頭?公司業務是否多樣化?公司目前正面臨什麼問題?公司是否已營業多年且擁有足夠的資料可供分析?其他考量事情4.3公司基本面的幾個重要考慮因素第5章:市場頂/底部的技術研判5.1 8項技術規則總覽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股票,位在其50天移動平均之上或之下的百分比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往上或朝下貫穿100天移動平均之際NYSE 每日新高股數減掉每日新低股數在XO圖上的NYSE牛市百分比 (NYSEBP)AAII每週投資人情緒調查牛市百分比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MACD﹙移動平均收斂/發散指標﹚讀數最佳六個月策略結合MACD指標納斯達克總和指數與移動平均交叉再結合MACD指標證實5.2 計分系統第6章:交易策略與買賣時機6.1交易策略在牛市過渡階段做交易在牛市做交易在牛市拉回階段做交易在熊市過渡階段的交易在熊市的交易在熊市拉回階段的交易6.2 盤中圖應用6.3 買進的背景及時機市場條件部門及產業趨勢須朝上目標股票是屬於強產業的強公司其他注意事項6.4 賣出的類型及時機從獲利交易退出基於止損水平的退出 6.5賣空時機賣空時機的標準找尋弱勢股的方法第7章:風險控制與交易應注意事項7.1風險控制止損點決定交易股數決定組建最小風險的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交易結算表7.2交易應注意事項重要交易規則重要交易失誤7.3分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