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五南本版 > 博雅書屋 > 社會意識 
     
    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RI12]
    編/著者: 黃慶祥
    出版日期:2011-12-30
    ISBN:9789866098420
    參考分類(CAT):社會意識
    參考分類(CIP): 教育心理學;教學;課程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580 元
    特價:90折!522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定價:560 元
    特價:90折!504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不必等「有權力的人」來改變教育,只要自己有創意,就能改變教育。本書呼籲所有老師先「解放教學形式,讓教學創意自由遨翔」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  甚麼是老師?本書將21世紀數位時代的「老師」定義為:懂用數位科技來做「創意教學」,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的老師。做老師其實很容易,因為有教科書可照本宣科,但要做「有創意的好老師」,就不簡單。  老師首先面臨的考驗是:「教書」還是「教人」?「務實」還是「務虛」?只教書,老師是個沒有理想的教書匠;只教人,老師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教育家,如何在現實和理想間取得平衡,是「有創意的好老師」的第一個考驗。現行的教育環境,迫使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策略太偏重「教書」或「務實」,而忽略了「教人」或「務虛」,代代相傳和因果循環的結果,造成華人世界缺乏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架構,宛如臺灣的電子代工產業一樣,淪為歐美或日本的「學術代工」。  華人世界若要走出「學術代工」的宿命,就要改變學術產業鏈的遊戲規則,以「虛實合一」的教學策略,讓老師和學生都能自由思考、發揮創意潛能,才能建立華人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本書就是從「解放老師自由、發揮學生創意潛能」的觀點出發,與老師分享如何挑戰自己和突破現行教育束縛,重新定位教學策略,不僅要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
    作者介紹
    黃慶祥  追求創意  不用教科書  多寫patent少寫paper  臺灣「二維條碼報稅」創新推廣  國立中山大學與雅虎奇摩「網拍」創意教學  臺灣彰化二林人,先後畢業於台中師專、美國伊利諾州國民教育學院、美國奧立岡州奧立岡大學,歷任臺北縣汐止鎮北峰國小教師、行政院研考會資管處副處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和教授,2009年退休。學過教育、管理、電腦,走過政府、學校、企業。  1993年命名「二維條碼」並在臺灣推廣,政府、學術、企業,甚至大陸也跟著使用。最成功的案例是二維條碼報稅,由1998年的6千人增加到2004年的150萬人,占全國個人綜所稅報稅人數450萬人的1/3。專長為「資料自動收集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ADC」,包括「二維條碼為主的資料自動收集,2D-ADC」和「網路為主的資料自動收集 web-ADC」。前者為本土性產品,後者為國際性產品。相關發明專利共9項,教學相關書籍4本。  作者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最後10年,已不再使用教科書、不再上課考試、不再上課點名,但用點創意,也有期末才出版的教科書、也知道學生出缺席狀況、也有期中考或期末考,然而其形式、內容、意義都已跳脫傳統的觀念,讓學生耳目一新,知道讀活書、找創意的重要性。
    自 序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  一個小學老師的話:  很想在窒息的教室裡,找得屬於自己的自由。  一個大學教授的話:  讓老師自由可以改變華人「學術代工」的宿命。  甚麼是老師?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一文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定本中解釋:「老師」是對傳授道業、學問或技藝者的尊稱,凡教授學生、傳授知識的人、統稱為「教師」。本書將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的「老師」,定義為:懂用數位科技來做「創意教學」,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的老師。  做老師其實很容易,因為有教科書可照本宣科,但要做「有創意的好老師」,就不簡單。老師首先面臨的考驗是:「教書」還是「教人」?「務實」還是「務虛」?只教書,老師是個沒有理想的教書匠;只教人,老師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教育家,如何在現實和理想間取得平衡,是「有創意的好老師」的第一個考驗。同樣地,教學有「務實」和「務虛」二大策略,「務實」是老師以傳統思考,教學生修行外在的知識,以教科書及升學考試為主;「務虛」是老師以創新思考,教學生修行內在的思維,以發展學生潛能和邏輯推理為主。「教書」比較類似「務實」,「教人」比較類似「務虛」,「務實」和「務虛」的教學策略各有優劣,隨著時空環境不同、學生個別差異、老師個別差異等多元因素的影響,「務實」和「務虛」會有不同成效的教學結果,贊成和反對的人士也就二者皆有。  現行的教育環境,迫使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策略太偏重「教書」或「務實」,而忽略了「教人」或「務虛」,代代相傳和因果循環的結果,造成華人世界缺乏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架構,宛如電子產業一樣,淪為歐美或日本的「學術代工」。我們華人在學術產業鏈的下游,貢獻生產製造的材料和勞力,而歐美或日本則在學術產業鏈的上游,享受高附加價值的學術品牌和學術尊榮。華人世界若要走出「學術代工」的宿命,就要改變學術產業鏈的遊戲規則,以「虛實合一」的教學策略,讓老師和學生都能自由思考、發揮創意潛能,才能建立華人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讓老師自由》一書就是從「解放老師自由、發揮學生創意潛能」的觀點出發,與老師分享如何挑戰自己和突破現行教育束縛,重新定位教學策略,不僅要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期望「讓老師自由」能改變華人「學術代工」的宿命,早日建構完成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  傳統出書或教育理論都架構在「理論、方法、實踐」的線型思考模式,本書打破傳統,以「理念、創意、對話」的互動思考模式來撰寫《讓老師自由》一書。線型思考模式會限制老師的自由創新,流於統一標準規範,讓老師誤認只要依「理論、方法、實踐」的流程來做教學,自然就會成功。互動思考模式則鼓勵老師自由創新,不要統一標準規範,教育理念改了,教學創意就源源而來,教學對話就油然自生,就有機會成為「有創意的好老師」。  二○○九年八月是我從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提早退休的日子,也是我開始撰寫此書的開始。此書希望將自己四年小學及二十二年大學的教學經驗和理念,跟所有的學生、家長、老師分享。為了吸取寫書的創意點子,我常常請益朋友和逛逛書店。二○一○年六月,在臺北逛書店時,看到李家同教授的新書《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他在序中談到寫書的理由之一是:「就因為沒有人理會我,我只好寫這本書,希望有權力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這句話激起我的創意點子,因為做過大學教授和校長、當時身為臺灣總統府資政的李教授都有這樣的無奈和感慨,那其他的老師是否有更大的無奈和感慨?特別是高中、國中與小學老師們。  我要回應李教授「希望有權力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的感慨,說:有權力的人並不一定有能力改變教育,但是海峽兩岸許許多多默默耕耘的「創意教學」老師,卻是有能力改變教育的人。我寫此書,就是「希望有能力改變教育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共同來改變海峽兩岸的教育。我相信「改變從老師自己開始」、「自由思考才能創新」、「教人重於教書」的三大理念,故將本書命名為《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  好友陳年興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教授,也是國際知名的網路教學(e-learning)專家,他在網路教學的國際歷練和模式創新,成為我最寶貴的請教對象,他無私的經驗分享,提供本書的整體架構和出版模式最寶貴的建議。蕭乃沂是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的教授,他有深厚的資訊管理學術背景,對網路的混成教學、數位學習與數位公民都有獨特的研究,他為我看過此書初稿多次,對於本書的章節安排和核心理念的表達,提出精闢的改進建議。本書原來取名為「我在教人、不在教書」,後來改名為「讓老師自由」,並修改「我教人不教書」的次標題,成為「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以更符合本書的創新突破及凸顯教育的核心問題。  本書初稿先上傳到網誌(wordpress)上徵求「前讀者」的意見,所有的回饋皆已納入本書中,特別感謝下列朋友的寶貴建議:在臺灣,台北縣新店市新和國小林華鈴老師、桃園縣桃園市建德國小莊雲燕老師、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許麗玲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系鄭伯壎教授;在中國,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邊霞教授、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范琰教授、南京行知小學楊瑞清校長。  臺灣和中國的教育都受升學考試的魔咒所困擾,教育環境對老師有很多的束縛或框框,但在教室內的老師仍有相當自由的「創意教學」空間。我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最後十年,已不再使用教科書、不再上課考試、不再上課點名,但用點創意,我也有期末才出版的教科書、也知道學生出缺席狀況、也有期中考或期末考,然而其形式、內容、意義都已跳脫傳統的觀念,讓學生耳目一新,知道讀活書、找創意的重要性。  因為「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教學生讀死書,不如教學生讀活書(如何想、如何問、如何網路、如何創意、如何做自己、如何做世界);也因為「人是活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unique),除了和別人不一樣外,今天的自己也和昨天的自己不一樣,老師和學生都是「人人不同、隨時在變」,如何教和如何學就「千變萬化」了,這就是「教育之美」。撰寫此書之目的是:(1)與海峽兩岸的老師分享,如何創造和欣賞「教育之美」?(2)如何以「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的理念,來教數位時代的學生讀活書?書中的故事和教學案例,取材自海峽兩岸,希望兩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能相互分享。  面對二十一世紀快速變遷的數位化和全球化,老師要如何教數位時代出生的學生,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教學理念問題。理念改變了,教學自然有創意,有創意的老師就能改變教育。我們不必等「有權力的人」來改變教育,只要我們自己有創意,就能改變教育。我呼籲所有的老師先「解放教學形式,讓教學創意自由遨翔」,參考本書的「理念、創意、對話」,規劃執行自己的創意教學,學生就能:思考、發問、創意、網路、做自己、做世界。老師不再以「書」為本,而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才是真教育。從今天開始,讓老師自由,教人更重於教書。  我相信只有「讓老師自由」,才會有創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愛心」。在《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一書中,我將教育理念定位為:讓學習者在數位化(digitalization)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二大趨勢中,能使用新媒體來發揮天賦潛能(potential)、產生力量(empowerment)、自由創意(freedom)。本書就是架構在教育的「理念、創意、對話」等三個相關層次上;每一章都會提出該章的基本理念、創意方法、對話價值。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理念篇,包括第一─五章,分享教育理念為什麼要改變(why to change),強調做教育要有理念、信仰和熱情。第二篇創意篇,包括第六─十章,分享如何教(how to teach)和教什麼(what to teach)的議題。第三篇是對話篇,包括第十一─十五章,分享教師自由的價值(free for teachers),強調老師自由才能讓故事說話、讓影音說話、讓愛心說話、讓學生說話、讓老師自由。    本書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篇 理念篇(第一─五章)    探討世界正在轉變,教育已經不一樣,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也不一樣,老師必須要認知到這個不一樣,同時做一些改變來重新學習如何教數位世代的學生,利用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創造學生做世界的機會。  第一章 已經不一樣  分為:(1)新媒體革命,(2)老師與教科書,(3)教人不教書,(4)結語等四節。從「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的機會」的觀點,分析新媒體對老師、學生和教科書的影響,期許老師體認教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問題,理念對了,就會做出好的創意教學。  第二章 正在轉變的世界  分為:(1)慢速變遷的教育,(2)快速變遷的世界,(3)不協調的三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世界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變」的觀點,藉由三個網路影片,先分析「慢速變遷的教育」和「快速變遷的世界」的落差,說明教育的問題在老師,讓老師自由,才能改變教育,期許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將學生連結到他們的未來世界。再以「不協調的三世界」,來說明二十世紀的「教學世界」,無法面對二十一世紀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  第三章 網路世代的特質  分為:(1)跨國的研究,(2)澳洲的研究,(3)台灣的研究,(4)多元工作技能的挑戰,(5)結語等五節。從「創新、速度、個性化是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的觀點,分析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期許老師以創新教學來滿足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和學習需求。  第四章 應該改變的教育  分為:(1)我在教人、不在教書,(2)教育的問題在老師、不在學生,(3)老師的問題在創意、不在知識,(4)教學模式由「教師教」改變為「學生學」,(5)結語等五節。從「教育不是要學生接受答案、教育是要學生挑戰答案」的觀點,分析網路世代學生所面臨的挑戰,期許老師改變教育理念。  第五章 如何教數位世代  分為:(1)想和問的教學,(2)網路世代老師的五項技能,(3)連結到他們的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今天的老師必須和昨天的老師不一樣」的觀點,提出想和問的教學架構,期望老師要隨著網路世代成長,具備數位世代需要的五項教學技能。  第二篇 創意篇(第六─十章)    探討網路世代的學生未來需要具備的六項能力,面對數位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老師如何創意教網路世代的學生學得這六項能力。  第六章 教學生如何想  分為:(1)半杯水,(2)如何想,(3)資料不會說話,(4)太陽才是問題,(5)結語等五節。從「我思故我在」的觀點,先用「半杯水」的故事來讓學生學習「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得到什麼?」;再用多層次的思考模式來說明「如何想」,包括事實性描述、概念性分析、價值性判斷、理論性驗證等四個步驟的循環;最後以「資料不會說話」和「太陽才是問題」二個故事來說明「教學生如何想」。  第七章 教學生如何問  分為:(1)哈佛的難題,(2)諾貝爾大師的問題,(3)我以提問為生,(4)怕問的魔咒,(5)什麼是好問題,(6)如何問出好問題,(7)教學生如何問,(8)想和問,(9)想和問和找,(10)結語等十節。從「沉默不是金」的理念出發,探討學生不會問或不敢問的原因,然後分析什麼是好問題及如何問出好問題,最後以北歐芬蘭一位高中生的故事,說明「想、問、找」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八章 教學生如何創意  分為:(1)回顧創意、(2)解剖創意與大腦、(3)創意教學、(4)創意是可教可學的、(5)創意技巧、(6)學習典範的轉移、(7)創意期中考、(8)另類畢業考、(9)另類畢業旅行、(10)另類物理教學、(11)傳統故事、(12)創意教學獎、(13)讓天賦自由,(14)結語等十四節。從「讓天賦潛能自由」的觀點,在第(1)到(5)節探討創意理論和技巧有關的議題,在第(6)到(10)節說明學習典範的轉移和創意教學的實例,在第(11)節以部落故事、折半法、傳統謬思、誰是老大、畢業贈言、張冠李戴、紅綠燈等七個故事說明如何教學生創意,在第(12)節說明如何利用創意教學獎來激勵老師的創意教學,在第(13)節介紹美國學者羅賓森(Robinson 2009)「讓天賦自由」的創意教學名言。  第九章 教學生如何網路  分為:(1)網站歷史,(2)為何使用網路,(3)為何網路搜尋,(4)如何使用網路搜尋,(5)網站可信度,(6)如何辨識網路消息的真假,(7)新聞群組和網路論壇,(8)網路提問,(9)網路風險,(10)結語等十節。從「連結到學生的世界」的觀點,探討如何使用網路的10個相關議題。在第(4)節,利用「網路搜尋目的」和「網路資訊層次」二個面向,將網路搜尋之目的分為:答案型、解釋型、意見型、因果型等四種類型。在第(6)節,以二○○九年中國流行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為例,利用多層次思考模式來說明如何辨識網路消息的真假。在第(9)節,從「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過濾色情網站」、「如何減少網路足跡」等三個面向,探討如何教學生降低網路風險。  第十章 教學生如何做世界  分為:(1)老師發現自己,(2)教學生做自己,(3)教學生做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人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的觀點,分析如何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其方法是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世界,然後堅持信仰、追求真理、造福人類。  第三篇 對話篇(第十一─十五章)    探討老師要以不同的方式來與自己對話、與學生對話,才會有創意老師,才會教出創意學生、傑出人才和大師。如何利用故事對話、電影對話、愛心對話、學生對話,是本篇的核心議題。  第十一章 讓故事說話  分為:(1)沒有教科書的教學,(2)教科書學生自己寫,(3)沒有點名的課,(4)框框說,(5)如何寫啟示,(6)撈魚哲學,(7)哈佛教授如何教學生想,(8)結語等八節。從「老師也要故事行銷」的觀點,分享沒有教科書的教學故事,分享學生自己寫教科書的故事,分享沒有點名卻知道學生是否出席的故事,分享創意教學是要跳出框框的故事,分享如何教創意思考和如何寫啟示的故事,分享撈魚哲學和師生對話的故事,最後分享國際名校哈佛大學教授如何教學生想的故事。期望老師看過這些故事,創造自己的教學故事,突破傳統的教學框框,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天賦潛能。  第十二章 讓影音說話  分為:(1)電影的創意教學,(2)動漫的創意教學,(3)影音創意的教育,(4)結語等四節。從「影音是數位世代的語言」出發,分析如何利用電影、動畫、漫畫等三者來進行影音創意教學。  第十三章 讓愛心說話  分為:(1)愛心教育,(2)特殊學生的教學,(3)賞識勝於批評,(4)五個手指頭的故事,(5)認識自己最難,(6)結語等六節。從老師「不是不愛學生、是不會愛學生」的觀點,分享中國教育家楊瑞清的愛心教育,分享特殊學生的教學案例,分享將賞識教育應用在學生作業的經驗,借用星雲大師五個手指頭的故事來說明要賞識學生個別差異,以及用「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等四個層次,來說明如何認識自己。  第十四章 讓學生說話  分為:(1)學生是金馬獎的主人,(2)學生是演講的主角,(3)學生是記者會的主角,(4)創意的自我介紹,(5)第一堂課的震撼,(6)歷史回顧,(7)結語等七節。從「多一點時間傾聽學生說話」的觀點,分享讓大學生發揮創意潛能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做教學的主人和主角,讓學生自行辦金馬獎頒獎典禮,讓學生自行接待演講貴賓和主持演講會,讓學生寫出很有創意的自我介紹,讓學生在開學第一堂課就感受創意教學的震撼,讓學生回顧老師的教學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期望老師多傾聽學生講話和學會懂得學生的心。  第十五章 讓老師自由  分為:(1)老師自由的定位,(2)老師自由的內涵,(3)如何讓老師自由,(4)結語等四節。從老師「不是沒有自由、是不會使用自由」的觀點,將老師的價值分為形象價值和知能價值,將外在環境的期望分為不同的期望,然後利用「老師價值」和「外在期望」的差異,來探討「如何讓老師自由」。  本書內容取材來源分為三部分,以美國為主的國際性資料來建構世界教育潮流和理念,以台灣和中國的本土性教學案例來說明華人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希望華人教育能在二十一世紀快速變遷的數位化和全球化的生存競爭中,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不會落後,更不會被淘汰。希望所有的華人老師共同來改變「學術代工」的宿命,進而有自己的主體性學術理論和思想。  為了實踐「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的機會」,本書以新媒體呈現的方式來撰寫,大量提供超連結(hyperlinks),讓讀者能快速在網路上找到延伸參考資料,並將參考資料直接放在每一章的後面,讓每一章都是一個完整的閱讀主體,每一章都可單獨下載閱讀,以發揮數位媒體在知識傳播的能量和機會。透過「讓老師自由」的網誌(freeforteacher.wordpress.com),讓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創造更多的可能;未來本書可能不再是我個人的書,而是所有讀者共同參與的書,任何人只要在網誌上參與本書的討論分享,就有機會改變本書的面貌,也就有機會改變我們的教育。  青年憧憬未來,壯年忙碌現在,老年回憶過去。寫這本書時,我正處於壯年和老年的關鍵時刻,我想逆轉傳統,不要進入老年時光,不要只回憶過去,仍要繼續追尋未來。以前是「學校的老師」,退休後是「時代的老師」,如果你問我在追尋什麼?答案是:創新和改變。感謝所有認識過我的人,有你們真好,讓我認識世界人生;感謝所有不認識我的人,有你們也真好,讓我期待追尋不知的未來。歡迎來「讓老師自由」的網誌分享交流。黃慶祥 2011-10-26 台北圓山、基隆河畔
    目次
    自序:讓老師自由第一篇 理念篇  第一章 已經不一樣  第二章 正在轉變的世界  第三章 網路世代的特質  第四章 應該改變的教育  第五章 如何教數位世代第二篇 創意篇  第六章 教學生如何想  第七章 教學生如何問  第八章 教學生如何創意  第九章 教學生如何網路  第十章 教學生如何做世界第三篇 對話篇  第十一章 讓故事說話  第十二章 讓影音說話  第十三章 讓愛心說話  第十四章 讓學生說話  第十五章 讓老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