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小說 
     
    無愁君
    編/著者: 曾淑美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4-08-11
    ISBN:978986582391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小說

    優惠價:85折,204

    定價:  $24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20 元
    特價:90折!198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260 元
    特價:85折!221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詩人曾淑美最新力作  陰陽交接  狗狼不分之際  且用來混淆文明  伊其夢耶?我顫抖著  彷彿正剝除衣裳又彷彿  將展開物語,窺視那  清輝四溢的小宇宙  《無愁君》有文學大師楊牧精彩無比的序文,以及台灣重要政治評論家林触(吳介民)不拘一格的跋,全書穿插詩人親自繪製的插圖,彌足珍貴。  本書是一連串美麗非凡的作品,不僅維持作者一貫擅長的抒情手法,還觸及對文學本質、對全球資本主義化下創作處境的敏銳思醒,乃當代華文詩壇的重要收穫。  在豐富的工作歷程中,曾淑美擁有多重身分:資深創意人、報導文學工作者、編書人、外商公司高階主管、電影編劇……而她個人最珍惜,視為生命核心的部分是,一個純粹的詩人。  一九七八年,曾淑美以第一本詩集《墜入花叢的女子》豔驚詩壇,她的抒情詩風格清新而且意象迷人,量少質精,是愛詩人心目中美如寶石的逸品。二○一四年,第二本詩集《無愁君》在千呼萬喚中終於出版,這本書對我們展現一連串美麗非凡的作品,不僅維持作者一貫擅長的抒情手法,還觸及對文學本質、對全球資本主義化下創作處境的敏銳思醒,乃當代華文詩壇的重要收穫。
    作者介紹
    曾淑美  台灣南投草屯人。台中女中、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一九八五年擔任《人間》雜誌文字採訪。一九八七年出版詩集《墜入花叢的女子》,作品量少質精,被選入各重要詩選。長期做創意工作,曾擔任跨國廣告公司執行創意總監,作品獲獎無數,備受肯定。  二○○一年與阿翁、夏宇、零雨、鴻鴻,在台北共同成立〈現在詩〉社,二○○九年主編《妖怪純情詩》。二○一○年擔任文學大師楊牧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企劃編劇。二○一二年為婦女救援基金會編寫前台籍慰安婦專書《堅強的理由》,二○一三年主編台灣婚暴服務專書《波瀾與細流》,二○一四年出版詩集《無愁君》。
    推薦序敘事以抒情 楊牧  我們都讀到過一些有關雪的詩,可以確定,關於微微的新雪,或者無意間眼前已經積起了一幅來不及判識的白色世界,既不抽象透明,也似乎不具體,卻有一種召喚的聲音對你,但又好像持續,重複警告著,使你猶豫不前。我們讀到過不少說雪的詩,確定,但我想當我們面對初雪的時候,如此用心投入那沉默或暴烈,卻只能和絕對的純粹維持一種相對的距離,遠遠地接納著或躲避著,如曾淑美詩裡用心的人物,卻不能置身度外:聽到的是巨大的沉默,不是無聲;看到熟悉的雨勢在另一個方向移動。我們躊躇再三,或許就因為眼前那聲與色幾無著附,何嘗又不因為它牽涉無窮盡,使我們一時不知如何接受或排斥,如何將那無預警的天象放在一個知識或感性的位置詳細檢視,加以評估。  但這並不是說你的感性或知識無力捕捉,掌握那瞬息天地為你顯示的的兆頭徵象。我們讀過一些以雪開始或結束,或全面以雪為背景的故事,來自遙遠的他鄉,異國,深遠的啟示,無中生有的恐懼和同情。閱讀傳自異鄉的悲劇尚且如此──縱使雪只是龐大那天象偶然窺見的一幕,在遠處無聲有序地揭開,注定即將左右,增減,其實就是改變我們閱讀累積的言語──何況有時那雪就是為你親身體驗作見證,以遙遠的寒天為背景,不即不離,跳動著的一件無比完整的情節,訴諸文字成形:  細雪沉默  消逝於指尖  視線外  目光中的音聲  暴烈如驟雨  這裡我們就領會那雪的沉默和喧譁同時存在,在有情的中心深處,惟恐那靜也會驚起夢中人,而你書寫過程中文字如何轉折,如何有機發生卻無須多說,有則類似時間在指尖流失,消逝,惟初初飄落的細雨無聲為見證──如那雪無聲,卻暴烈若驟雨充塞天地間,渲染的是你如何單獨面對這些,當你在小聲呵護的這時刻,「看守一段睡眠。」  這時我們就體會到,原來天地之大耳聞目及的只是短暫即景的選項,還有許多別人看不見的正由詩人專程安排放置在心底幽曲深處,卻又因為那聽到的或聽不到的,以及看見的與看不見的,因為多情有心的想像,正通過悄無形容的感官交融 (synaesthesia) 催生著一首美麗的詩。細雪沉默無聲,卻暴烈吵鬧若是,在感官反向交錯,互動的這時刻。詩人視覺能及的就是這麼多,這麼少,於指尖筆路痕跡裡浮現,而雪正開始下著,以目光追蹤它,看不見形象,彷彿只是代之而起的,奔馬馳驟的聲響。視聽不能及的就由想像搭起一座浮橋,將乍醒的心從這裡引渡,用環抱的手,讓那微微的光,「把我們推離陰影。」 天地純粹的冷冽和潔白終將撲熄,消滅人間奈何突發的焦慮,悲哀。  然則,在這自覺投入的追求過程裡,語法修辭和譬喻如何來回交叉且互補,已經脫離文法邏輯的限制,自動孳長成一私密有條理的抒情體系。而初雪在遠方,在陌生的異鄉,在涼涼的窗外佈置完成的是一種關懷和愛,超越其餘。為了如歌風格的訴說能夠完成,甚至將故事情節擺在一邊。  但我們並不主張將抒情和敘事對立起來就能確立一則文學論述,其實那動機和結果都可能危殆險巇。詩人悄然撥動她敏銳的心思於一遙遠陌生的樓頭,在剛剛發生過細緻的「無法言喻」之後,發覺詩和愛一樣都是神識,「捍衛文明最初與最後的安全。」她訴諸客觀與主觀發掘的天象,明暗的遠景,在靜謐的室內空間依稀的聲息裡將伸手可及的心事化解;而對我們說來,她完成的其實不見得具有完整的故事性,但卻絕對充滿了詩的張力,冷與熱在其中互相抵消。  ……推薦序心與獸的淺呼吸 林触  1  談詩,我是巷子外的。  淑美擲給我一疊詩稿,讓我欣喜,直覺是她友愛的表示。接著苦惱了幾個月,不知如何下手,幾次在深夜細聲朗讀,配上酒,覺得進入狀況可以提筆,可總是被工作(日漸加重的工作)打斷,於是類似的操作一次次重演,直到現在。  寫詩,卻是解放身心的絕佳媒介,如同山裡漫步、海中戲水。  認識淑美從這裡開始:朋友J把我寄給朋友們的詩作轉給她,據說她喜歡,然後她就被朋友帶來我鐵皮屋下飲宴作樂。頭擺印象模糊,她似乎羞澀在角落,不多話也不多喝,走時借了本書,寫西鄉隆盛的。還書已在半年後或許更久,她聽聞我生病,帶來一罐補品,在鐵皮屋外陽台的傍晚,我們喝茶,禮貌地交換寒暄,天黑之前她告退了。不久後,她匆匆到北京工作。  淑美回到台灣已經是近兩年以後,三兩朋友偶爾碰面,喝酒,每喝必馬西馬西,在恍神中我們肯認了共同的愛人。讀淑美的詩之前,先讀懂她人,從她的酒品、她的器量、她聲調的氣味,還有她對朋友的真摯熱情,懷舊。通信中,她寄來一篇回憶文章〈陳映真先生,以及他給我的「第一件差事」〉,才知道我們二十多年前各自工作的場所(她在「人間」雜誌,我在「老任」〇〇),近在咫尺卻未曾見一面;也知道在楊牧《一首詩的完成》書裡,其中一封信來自草屯的哲學系學生就是她,她信中洋溢詩意的文字在楊牧的揉捏重組下形變為金枝上的神禽,助我直奔昔日那顆易感脆弱的初心,不變——楊牧說:「你的信就如此使我感到堅強,喜悅。」  片刻幸福,在且猶可醉的友愛間瀰漫。  2  少年的執著,詩為志。  二十五歲前,古典的文字駕馭,讓人驚豔淑美早熟的心。「死亡」與瀕死描寫反覆呈現,彷如獨立宣言,以之抵抗父/性權力的壓抑,欲夠分的青色膽識,總有意外的溫柔,如此讓人疼惜:  我的手睡著  我的手睡著了  在別的手中  美的執念反覆於死的修辭,無比的重量壓在少年身上,直到〈婚歌〉,難得底輕快:  我要到你的餐桌吃飯  陽光為我們打掃被窩  愛欲宣示著舒展之意志,轉向輕,揮別平庸的降落?但我仍迷失在生與死的陰翳之間。  ……
    目次
    敘事以抒情/楊牧飛行    哀愁躺在草地上,說給你聽   雨夜書    上邪曲     纏綿帖      悱惻帖     雨地婚歌     紀念     遠望     襪子的顏色     織物      記憶      一九七八年:十三歲的挪威木與十六歲的我白日夢遊    片刻       無愁君——寫給芥川龍之介與海偕行     Standing Room   飲酒五十三分鐘    十六歲   在如花少女的身旁時光漂流     無題     如何   北京初雪    發抖的河流——寫給南洋姐妹詩的身世心與獸的淺呼吸/林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