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編/著者: 黃璿璋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30
    ISBN:9786267615034
    參考分類(CAT):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小說

    定價: $48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800 元
    特價:90折!720
     
    定價:280 元
    特價:90折!252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更是四部小說在成為「定本」以前,讓「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社群 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並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本書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
    作者介紹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近現代文學與文化、明清古典小說、視覺文化與文學等。曾獲臺灣中文學會第十屆四賢博士論文獎第一名、政治大學111年度博士學位論文獎。研究論文散見《漢學研究》、《臺大中文學報》、《中外文學》等期刊。
    目次
    推薦序/高桂惠
    推薦序/顏健富
    推薦序/鄭文惠

    第壹章
    緒論 星叢蹤跡:「現代文學」的另一面
    一、天才夢魘:從張愛玲的〈摩登紅樓夢〉談起
    二、說「故」事的人:清末民初的「改寫」現象
    三、民國初年對「四大奇書」的「再閱讀」與「再書寫」
    四、從「經典」到「後經典」:釋名與定義
    五、論述策略、章節結構與開展

    第貳章
    形塑經典:近現代「四大奇書」概念的傳播
    一、前言
    二、文學史溯源:知識環流視野中的「四大奇書」概念
    三、森槐南與作為學科概念的「四大奇書」
    四、從文學史「知識」到「常識」:「四大奇書」概念的形塑
    五、結語

    第參章
    歷史與狂歡:民國初年「三國故事」改寫的遊戲形式及其大眾性
    一、前言
    二、「新小說」與「遊戲文」:從「陸士諤戲撰」《新三國》談起
    三、因果與進化:雄辯士《三國還魂記》的遊戲與啟蒙
    四、「說三國」與「三國戲」:民國初年娛樂情境中的「三國」故事
    五、亂世與民國:滑稽小說「新三國」系列中的社會鏡像
    六、結語

    第肆章
    江湖與遺民:旗族報人冷佛《續水滸傳》中「忠義兩不全」的民國世界
    一、前言:閱者注意《續水滸傳》
    二、水滸與民國:二十世紀之梁山泊者何?滿州之馬賊是也
    三、「花石綱」與「九天玄女廟」:《續水滸傳》十罪宋江
    四、拯救與解脫:重詮「寂天寞地」之終局
    五、結語

    第伍章
    神魔與啟蒙:清末民初《新西遊記》續衍中的「祛魅」與「復魅」
    一、釋題:神魔與啟蒙
    二、寓祛人迷信之意:晚清陳景韓《新西遊記》的「祛魅」書寫
    三、再續下其續處:包天笑《新西遊記》成書線索與民國風景
    四、遊戲三昧:包天笑《新西遊記》的「復魅」與「勸善懲惡」敘事
    五、結語

    第陸章
    淫婦與烈女:民國《金瓶梅》的接受與「潘金蓮」的形象轉型
    一、前言:從轉型視閾下的經典小說談起
    二、從「禁書」到「經典」:清末民初「公共輿論」中的《金瓶梅》
    三、從「淫」到「愛」:歐陽予倩與《潘金蓮》的劇作改編
    四、從「淫婦」到「烈女」:三○年代「潘金蓮」形象的轉化
    五、從「身體」到「國體」:四○年代以後「潘金蓮」形象的接受
    六、結語

    第柒章
    敘續:朝向一種「後經典敘 / 續事學」
    一、故事從未結束
    二、遺民與移民:陳舜臣及《曹操殘夢》
    三、細節與邊緣:西西及〈浪子燕青〉
    四、釋悟與識物:劉以鬯及〈孫悟空大鬧尖沙嘴〉
    五、同一與破碎:閻連科及〈金蓮,你好〉
    六、當代寓言:「如何改寫」或「必須改寫」

    第捌章
    結論 運動中的後經典

    附錄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