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型知識分子論[1版/2021年11月/1XJW]
    編/著者: 賴錫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1-11-04
    ISBN:9789865221799
    參考分類(CAT):中國哲學
    參考分類(CIP): 先秦哲學

    優惠價:9折,495

    定價:  $5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80 元
    特價:95折!456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520 元
    特價:95折!494
     
    定價:850 元
    特價:90折!76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如何可能?《莊子》在消極/積極、出世/入世、方外/方內、美學/政治這兩端之間,如何擺放它綜合而圓通的位置?這不僅是學術史問題,更是道家思想要展現當代活力不得不迎向的哲學難題。

    本書立場一則認為道家絕非枯槁山林的逃亡者。就算老莊面對政治、社會、文化,經常帶有某種意味的「距離感」,但這種「距離感」在筆者看來,反而給出更深刻的反思、洞察的遊牧空間。並由此間距的超然靜觀,找出政治暴力、文化意識型態的內核病癥,一針見血地給予批判。這種批判並非全然的瓦解與摒棄,反而帶給文化更新活化和拯救契機。可見,道家人物可能呈現出「即破壞即創造」、「即治療即更新」的知識分子型態,若不從此善解老莊,那麼我們如何理解那一系列對政治、文化、語言、人性、存在的深刻描繪、批判和治療之道?

    本書的核心重點是:透過《莊子》來重建道家型的知識分子性格和內涵。
    作者介紹
    賴錫三

    現任:
    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文學院院長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博士
    經歷:
    曾獲科技部吳大猷紀念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任所長。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特聘教授。
    曾至臺灣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思勉高等研究院、香港教育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曾出版《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丹道與易道》、《當代新道家》、《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跨文化編織》等專書。
    主要從事當代新道家的重構與跨文化莊子學的推擴。
    目次
    無名之謝言感辭 (3)
    自序 一條「道家型知識分子」的荊棘之路 (4)

    第一章 《莊子》的生存美學與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
    一、前言:知識分子何必專屬儒者
    二、格格不入的鵷鶵形象—《莊子》首先突顯生存美學的抉擇
    三、遊牧於權力之外的道家型知識分子—生存美學隱含的政治批判
    四、入遊其樊的庖丁形象—「在方內中遊乎方外」的綜合智慧
    五、庖丁解牛的權力解剖—遊刃有餘的微型權力批判
    六、結論:洞察局勢之變與遊牧於權力空隙來化導政治暴力—從牟宗三的「察事變」與余蓮的「勢思維」再進一解

    第二章 《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存有、倫理、政治性格
    一、前言:氣論的內聖面與外王面之連結
    二、「氣」在《孟子》中的「存有」位階
    三、「氣」在《莊子》中的「存有」位階
    四、「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存有論與倫理學的統合:冥契體驗、存有開顯、倫理實踐的三位一體性
    五、「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公共倫理之「外王」意義: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批判性
    六、結論:《孟子》與《莊子》兩種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比較

    第三章 差異、離心、多元性—《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
    一、身體觀研究視域的辯證複雜性
    二、將《莊子》放入中國古代「身體政治論」脈絡的考察意義
    三、同一性形上學與大一統政治論的合謀共構:畢來德對中國整體論的疑慮
    四、《莊子》對同一性形上學的返下解構:「氣化」(一)與「物化」(多)的相即
    五、《莊子》對心君和國君的身體解構和國體解構
    六、 結論:「後形上學、後傳統、重視差異、重視身體」的《莊子》當代性

    第四章 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
    一、道家的美學體驗是純粹「心知」?還是身心一如的「體知」?
    二、畢氏解《莊》方法的體驗與覺知性格
    三、畢氏的身體思維突破牟宗三與徐復觀的心靈思維
    四、畢氏著重在技藝層面的身體經驗
    五、畢氏以身體思維取代形上思維
    六、畢氏的身體思維缺乏氣論支援:從何乏筆看畢來德與余蓮的異同
    七、畢氏缺乏梅洛龐蒂「獻身於世界而存有」的「世界」向度
    八、畢氏嚮往的嶄新主體(語言主體)未必與氣論相衝突
    九、畢氏缺乏傅柯、德勒茲式的域外思考,拒絕海德格的存有思維
    十、結論:道家身體觀的三面向—禮教規訓、技藝融入、氣化交換

    第五章 《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
    一、商代之「神話身體」與周代之「禮教身體」的雅/俗轉變
    二、《山海經》的「怪誕身體」與春秋時期君子的「威儀身體」
    三、《莊子》的流動身體與流動語言之支離策略:醜怪、技藝、卮言
    四、巴赫金的雅俗顛覆之狂歡文化理論:廣場空間中怪誕身體與流動話語
    五、結論:《莊子》與巴赫金對文化的批判與更新—脫冕與加冕的帽子戲法

    第六章 莊子與羅蘭.巴特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遊戲、歡怡
    一、前言:巴特〈法蘭西就職講演〉與莊子〈齊物論〉的旦暮之遇
    二、巴特要的是快樂而非榮譽:語言、權力、主體的網羅與逃逸
    三、莊子的「逍遙之樂」與老子的「寵辱若驚」
    四、生命之流(不斷流變的內容)與我之虛構(不變的亞哥號艦艇之名)
    五、巴特要在權力之中活出權勢之外:無所不在與永久長存的權力揭露
    六、既無所逃於權力廚房,那麼便得學會庖丁解牛的技藝
    七、巴特看出語言結構的法西斯主義,從此走向符號的離心遊戲
    八、莊子說:與其落入是非二元的爭辯耗損,莫若以明而走向兩行之道
    九、結論:巴特與莊子在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中的旦暮相遇

    第七章 《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文之悅/醉」的互文性閱讀
    一、貶謫哲學/重返文學:文哲一體新景觀
    二、謬悠、荒唐、無端崖:虛位、漂浮、差異化的書寫策略
    三、環中是第三條路:解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語言法西斯主義
    四、無何有之鄉與夜總會:語言遊戲中的烏托邦
    五、弔詭之夢:書寫是為了「改變主體」並創造「夢的文本」
    六、為女妄言,女且妄聽:理想的書寫與理想的讀者
    七、水可以裝壺蘆外面:想像虛構對意識形態的顛覆力量
    八、「支離」其形、其德,還有支離「文本」:插科打諢的轟然力量
    九、巴特文學符號學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法蘭西就職講演〉的再分析
    十、《莊子》對巴特深層文學力量的迴響:修辭、遊戲、欲望、批判
    十一、巴特與莊周在文本中旦暮相遇:氣韻生動的文本與庖丁解牛的空間
    十二、永未完成的結論

    第八章 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
    一、前言:「以道觀之」的省察視域
    二、從「道體」到「體道」的詮釋轉向與後續發展:牟宗三與海德格
    三、道體的初步解構:《老子》的「道沖而用」與「有無玄同」
    四、道體的徹底解構:《莊子》的「氣化流行」與「物化差異」
    五、「造化無主」與「變化常新」
    六、空虛、流變、多元、日新的「非主體之主體」
    七、支離、流動、氣化的身體
    八、流變之文:氣化流行的卮言書寫與氣韻生動的文本空間
    九、《莊子》式的人文化成:統合結構與非結構的文化更新
    十、結論:儒、道人文觀的差異兩行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