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附教唱版CD及樂譜】 逗陣學囡仔歌 鄉土歌謠輕鬆唱 國中小鄉土教學最佳教材 教育部頒訂台羅拼音註解 康原老師將台灣的童玩遊戲編成童謠,透過鄉土語言的朗讀與歌唱,認識台灣早期的童玩遊戲,以及在大自然裡玩耍的趣味遊戲。本書不只是兒歌創作,也是具有知識的小百科,帶你認識台灣童玩的製法、典故、遊戲規則,讓孩子在快樂哼唱趣味歌謠的當中,也開始認識、愛上台灣傳統文化。◎42首囡仔歌,重現最古早味的童玩遊戲 你知道風吹怎麼做嗎?你知道鐵圈要怎麼滾才能滾得久嗎?42首囡仔歌,42種最懷念的農村童玩和遊戲,等您回味體會。◎隨書附贈教唱CD及樂譜 並附有台羅拼音、字詞註解以及知識小詞典,讓你有得唱、有得學、有得看。◎最台灣的諺語和傳奇故事 不只教唱囡仔歌,更融合相關諺語和故事,讀一首囡仔歌,等於讀了無數個台灣諺語及前人智慧。本書特色 隨書附贈教唱CD,囡仔歌附有台羅拼音,並以字詞解釋、小典故、童玩知識通及水墨圖畫來加強讀者對童謠意境的體會,透過囡仔歌的學唱,製造孩童學習閩南語以及台灣諺語、傳奇的愉悅情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康原(康丁源,1947 ~)彰化人。著有《大師的視界.台灣》、《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賴和與八卦山》、《台灣囡仔的歌》、《台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等七十本書。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青溪學會彰化分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並榮獲2004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現為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家,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策畫主持公益頻道「文化列車」節目。與林明德共同策畫《彰化學》叢書。獲2007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
序
推薦序風吹的聲韻 岩上(詩人) 囡仔歌的創作,如果不是用來作為歌唱的歌詞;而是純粹以歌之名,實則是直接來吟讀朗誦的,那麼它應該類屬於兒童文學的範疇。囡仔歌是台語的講法,它是兒歌或歌謠的一種,以形式來說是韻文的兒童文學。 康原寫作起步很早,以散文創作起家,之後轉向報導文學、民間文學、評論、傳記、村史、鄉志等。最近以台語詩進入新詩領域;並以台語囡仔歌進入兒童文學園地。快手快語,速度數量驚人,而且與繪圖、攝影、歌唱搭配,成效都令人注目。如此康原成為文學多觸腳的章魚,源於他充沛的生命力和藝文品質的潛藏與努力,而踏入兒童文學的園地則需要另一份天質的純真和率性,加上園丁培植花木的細心和耐力。 兒童文學的作品,當然可以由兒童來創作,但實際上多數是由成人來完成。兒歌、歌謠、囡仔歌等原初都是民間傳誦後的收集,那要流傳相當久遠的時間,講究速食的現代由專業或喜愛者來創作較適合時勢和映應的需求,這也是一種時代的反映使然。 義大利醫生及教育家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曾說: 兒童是敏銳的觀察者,他們能明察秋毫,看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東西……他們具有觀察與吸收各種意象與行為的能力。他們不僅吸收事物的意象,也吸收事物間的相互關係。 成人常以自己的意志來代替兒童的意志…… 從蒙氏的話語所要了解的是,我們必須知道兒童的特質和成人不同,才能進入兒童生活領域體悟他們的感受和經驗,從而寫出適合他們需要閱讀的作品。 囡仔歌在創作基本上:取材要貼近生活,回到童年時代的感受;在表現技巧上,要有歌謠、兒歌押韻的方式,詞句簡短明朗、雙關聯想要有相似性不能隔離太遠而失去接連關係;在意境上,最重要的是童趣,率直無飾。這些原則在康原的囡仔歌裡都能確實掌握。大部分作品都以台灣早期農村生活兒童的自助式玩樂和所見所聞的事物為主,具有與生活吻合的實存感。有一些童玩的事物,現存的還有,例如「放風箏」,現在的一部分孩子還能玩到。只是現在的風箏都買現成的,和以前的小孩使用竹片和紙糊成,其意味相差很多。 讀康原的囡仔歌除享受其韻律歌謠的樂趣外,在空間上,讓我們感受離開都會的緊張急迫而接近鄉野農村的自然曠野的舒暢;在時間上,好像又重拾已經失落了的年代的記憶,一種溫情的欣慰。 飛懸飛低飛甲滿四界 / 風吹哮聲親像吹水螺 / 飛過彼條西螺溪 / 巡視阮兜的土地(放風吹)。放風箏,相信以前的小孩都玩過,但像這樣的內容,不但重新詮釋古老童玩的存在,有了新的創意,也一貫表現了作者對鄉土的關懷;而在以台語作為書寫的內容上,提供了本土兒童語文教材上的教育選擇是有很大意義的。 對康原個人創作來說,以台語囡仔歌進入兒童文學領域是他文學生命另闢的一個空間,令人可喜。囡仔歌要做到替天真的兒童吟唱出天籟的聲音是一種高度的境界,有如布農族八部合音一樣與大自然的韻律合一;<放風箏>雖然是視覺、聽覺、全身動感的活動,但它是一種天體律動的美學,屬於兒童的,也屬於成人可參與的。自序童玩.詩歌與台灣文化 康原 從一九九四年由《自立晚報》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後,中央圖書館的台灣分館策劃我的專題系列演講,筆者走進學校校園及各種圖書館與社團,展開〈傳唱台灣文化〉及〈說唱台灣囡仔歌〉為主題的演講,唱施福珍老師的歌謠,講我透過歌謠書寫的故事,獲得許多聽眾的迴響。 一九九六年玉山社也為我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年由晨星出版《囡仔歌教本》,玉山社的書獲得當年的金鼎獎之後,我也開始創作囡仔歌。二○○二年《台灣囡仔歌謠》、二○○六年《台灣囡仔的歌》,我曾在自序中說:「台灣囡仔歌是台灣人的情歌……有家鄉的風土味、童年的嬉戲記憶與成長過程的生活點滴……」筆者認為作家一定要以作品去傳遞生活經驗。 由曾慧青小姐譜曲的《台灣囡仔的歌》二十首歌,詩人向陽說:「台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在康原筆下重新復活,台灣記憶也在這些作品中回到我們的心中。」廖瑞銘教授說:「吟唱這些詩歌,一邊回味詩中的農村畫面,一邊感受康原記錄這塊土地的節奏,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書推出之後也獲得很好的讚賞。 二○○七年八月四、五兩日,在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及文化局的支持下,分別在員林演藝廳、彰化縣政府演藝廳,辦了兩場演唱會,也獲得聽眾的欣賞,媒體報導:「康原為傳承逐漸消失的農村經驗,也為了推展母語,將詩歌譜成兒歌來傳唱……慧青的曲加入西洋音樂的和聲、爵士曲風、古典音樂的風味,卻不離台灣鄉土味……」演唱會之後,我還是努力的傳唱台灣。 二○一○年二月推出以動物為描寫對象的歌謠《逗陣來唱囡仔歌(一)─台灣歌謠動物篇》,這本書是以傳授小孩在學習母語之外,還要了解這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長期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因與人有密切關係,也產生許多諺語。比如牛:就有「牛牽到北京嘛是牛」、「一隻牛剝雙領皮」、「牛聲馬喉」、「牛頭馬面」,以及摸春牛的台灣習俗等,都要透過唱歌的過程,讓孩子接觸台灣文化。五月又推出系列作品《逗陣來唱囡仔歌(二)─台灣歌謠民俗節慶篇》,透過詩歌傳唱台灣的生活與節慶。 今又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三)─台灣童玩篇》,除了喚醒童年記憶之外,讓學生認識以前小孩的創意遊戲,特別請知名畫家王灝,以水墨畫表達農村的生活圖像。在編輯上,我們規劃:囡仔歌詞除漢字外,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標示,請台語教師謝金色標音,方便學習閱讀。本書歌曲由音樂教師林欣慧譜曲,精確的詮釋歌謠中的情境。書中也寫囡仔歌故事及典故、或其他延伸故事,以故事吸引小讀者或其他的閱讀者。本書以談童玩、唱歌謠、看圖像,來認識過去台灣孩子的鄉村生活。使小孩能快樂學習語言、認識土地、並培養創意,了解台灣文化進而珍愛台灣。
目次
推薦序:風吹的聲韻─岩上(著名詩人)推薦序:逐風吹的老人佮囡仔─李勤岸(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所長、台文筆會理事長、台灣母語聯盟 理事長)作者序:童玩.詩歌與台灣文化─康原輯一 童玩遊戲01釘干樂02走斗箍03放風吹04行包棋05圖合字06爌土窯07放雞鴨08掩咯雞09駛火車10劍客11弄獅12竹篙13跳水14看戲15比武16辦公伙仔17耍天霸王18弄布袋戲19木屐弄大鼓20搖籃是帆船21古早好耍的代誌輯二 自然野趣22灌塗猴23拈吉嬰24騎水牛25飼鴨母26剖甘蔗27顧西瓜28拾稻穗29縛掃梳30學播田31耍田園32芋仔葉33瓜仔花34水圳邊35芋傘36水蛙37釣魚38坐船網魚39炮打烏龜40掠火金姑41台灣漢寶園42農場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