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經濟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
    編/著者: 瞿宛文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7-01-25
    ISBN:978986051065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經濟史地

    優惠價:85折,612

    定價:  $7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臺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國之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探討造就這成績的原因,挑戰了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論述。 就「如何做到」而言,主流的自由市場理論實難以提供合理解釋,關鍵因素確如對該學派採批判立場的結構學派所言,是國民政府在有利的客觀條件配合下,在當時採取了符合時宜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再則,日本殖民遺產與美國的援助,雖提供了重要有利條件,但僅為輔助性角色,無法在戰後「自然地」帶來工業化。此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也採取歷史性角度,探究了「發展動力」層面,認為百年來救亡圖存追求現代化的民族動力,高度提升了國民政府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品質,並促使國民政府施行土地改革並著重社會公平。然而這歷史條件也隱含了這發展模式的侷限,影響至今。《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希望藉由此研究促進對台灣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展的討論,同時對後進發展理論做出貢獻。
    目次
    謝詞 導言 第一章 如何看待戰後台灣經濟發展:理論視野 第二章 台灣戰後工業化是否日殖時期的延續:論日本殖民遺產的影響 第三章 台灣農村土地改革的前因後果,1949-1953 第四章 台灣戰後經建體制的萌芽 第五章 台灣戰後經建體制的形成與發展,1953-1970 第六章 國民政府的公民營政策 第七章 台灣戰後民營資本的發展,14945-1970 第八章 台灣棉紡織業早期發展的案例 第九章 台灣發展經濟的普世意義 後記 附錄 台灣戰後初期經濟成長相關統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