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文化藝術
     
    傳統灰作:壁體抹灰紀錄與分析
    編/著者: 張嘉祥
    出版日期:2014-10-31
    ISBN:9789860421903
    參考分類(CAT):文化藝術
    參考分類(CIP):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

    優惠價:9折,360

    定價:  $4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1000 元
    特價:90折!900
     
    定價:150 元
    特價:90折!13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石灰為傳統建築中相當重要之建築材料,由於石灰易取得且硬化後具有足夠強度,因此其應用層面相當廣泛,舉凡牆體砌築、屋頂瓦作、壁面抹灰裝飾等等均有採用石灰。石灰之使用主要可分為結構用與裝飾用兩類,石灰於使用前則須先經過養灰之程序,再依構造部位之不同調製灰泥。結構用石灰主要以石灰與砂混合而成,而在日治時期因水泥之引進而開始有添加水泥。裝飾用之石灰除會添加砂之外,其主要在灰泥調製過程會加入紙筋、麻絨等纖維,以增加其強度。本書除介紹傳統抹灰技術,更收錄相關工藝訪談,以及國定古蹟修復實錄為輔,來完整呈現台灣的傳統抹灰技藝。
    作者介紹
    臺南市人,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1979年起任教成功大學建築系,曾任建築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講授建築結構、歷史建築修復技術等課程。現任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審議委員,以及臺南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方縣市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積極投入古蹟歷史建築之修復保存相關研究,曾多次獲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論文獎。
    抹灰,為傳統建築保存維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是讓傳統建築呈現優雅風貌的關鍵技術之一,依張嘉祥教授的研究,臺灣在荷蘭人佔領時期,即有應用石灰作為建築材料的紀載,而且應用的範圍極為廣泛。而生產石灰所用的材料,在不同區域各有不同,石灰從燒製、養灰到抹灰,每一個過程都是來自先民的經驗與技術,造就一棟棟精美的傳統建築、古城牆。之外,張教授更親自探訪五位灰作資深匠師,詳實記錄每位匠師既相似又具獨特的養灰技法、抹灰工序、灰作工具等。他發現,每位匠師都承繼了先人的經驗,因而相似;在先人的基礎上採取因地、因時制宜的變通方式,因而獨特。
    目次
    局長序—抹灰技藝的傳承自序—傳統壁體抹灰工藝的百年智慧與經驗結晶誌謝第一章歷史文獻有關石灰之記載第二章石灰性質概要第三章傳統石灰之燒製第四章傳統匠師抹灰工藝訪談第五章國定古蹟府城隍廟壁體抹灰施作第六章鳳儀書院頭門壁體抹灰紀錄第七章古蹟灰壁微觀結構第八章生石灰與消石灰壁體抹灰之微觀結構比較第九章傳統抹灰工藝及保存參考文獻圖表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