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學史「1BZG」
    編/著者: 曾春海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0-09-29
    ISBN:9789571161068
    參考分類(CAT):中國哲學
    參考分類(CIP): 先秦哲學

    優惠價:9折,495

    定價:  $5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20 元
    特價:90折!198
     
    定價:420 元
    特價:85折!357
     
    定價:520 元
    特價:95折!494
     
    定價:330 元
    特價:90折!297
     
    定價:460 元
    特價:95折!437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史中最具原創性和強韌生命力的哲學智慧。本書是作者累積三十多年在這一相關領域研究和教學的經驗和能量而撰成。全書分六篇按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之學派分類,每篇論述一學派。  本書的撰寫有下列特色:(一)將近世出土文獻的主要哲學論題有史脈性地概括於書中;(二)把握原典所蘊含之哲學性問題,如本體論、宇宙論、天人關係、心性論、認識論、人生境界的工夫實踐、倫理學、政治哲學等;(三)作者重視原典、基本概念的精確分析、論述脈絡的清晰性、理性結構的系統性,以及文字表述的可讀性;(四)兼重文化史和思想史,資料詳備,務求對先秦哲學的內涵有一情境性、脈絡化的理解;(五)強化對名家、墨家及荀子之邏輯和知識理論之紹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曾春海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輔仁大學哲學系及東吳大學兼任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哲學博士(197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  著作:《易經哲學原理》、《兩漢魏晉哲學史》、《朱熹哲學論叢》、《中國哲學概論》(主編)、《儒家的淑世哲學》、《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朱熹易學析論》、《王船山周易闡微》、《竹林玄學的典範——嵇康》、《陸象山》、《儒家哲學論集》、《中國哲學精神發展史》(合著)
    目次
    序中國哲學史中最具原創性和強韌生命力的哲學智慧。序言第一篇 儒家學派的源流與思想內涵第一章 儒家哲的前沿–魯國與西周文化第一節 魯國與宗周的文化因緣第二節 祭天祀祖的精神傳統第三節 禮樂文化中「親親上恩」的核心價值第四節 儒家之源流與特色第二章 《周易》原經《尚書》及《詩經》所呈現的西周哲學與文化第一節 西周《周易》原經的天人思想第二節 《尚書》以德配天的天命觀和以德治國論第三節 《尚書》對殷商思想之述要第四節 《尚書.周書》的主要篇章要旨第五節 《詩經》的天論及詩教的人文價值第三章 春秋時代的儒家思想–以《論語》、《左傳》為主軸 第一節 由孔子與隱者之遇,觀孔學的旨趣和精神第二節 《論語》中禮義與仁的關係第三節 儒家人文生命的實踐–由「敬」的工夫入路省察第四節 《左傳》的人文思想第四章 孔子至孟子期間之儒學–以近世出土文獻為依據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儒家佚籍及分期第二節 楚簡儒家佚籍的「性情說」第三節 竹、帛〈五行〉篇的「行」與「德之行」之辨第四節 《大學》、《中庸》的心性修養之人道與治道第五節 《中庸》論「慎獨」、「致中和」及贊天地化育第六節 出土儒家佚籍之其他重要論題第五章 戰國中期的孟子學派第一節 「性」、「命」之實質涵義第二節 性命論與人生價值觀第三節 存養推擴、盡性致命的道德修養第四節 對孟子心學的評價第六章 戰國晚期的荀子學派第一節 荀子的時代背景第二節 性偽之辨與天人之與「分」和相「參」第三節 緣於人類共同生活需要的社會起源說第四節 「維齊非齊」的社會正義觀第五節 知識與禮憲的生成論第六節 社會建制及其管理系統之規劃第七節 社會經濟思想第八節 社會理想與社會機制第九節 荀子的評價第七章 孔門易學與《易傳》的哲學第一節 馬王堆帛書《易傳》之孔門易學第二節 傳世本《易傳》的哲學旨要第二篇 道家學派第一章 道家思想與文化的淵源第一節 道家、黃老之學、道教與齊學的淵源第二節 齊的地理形勢與東夷人之原始宗教信仰第三節 東夷族之原始宗教信仰對道教的深遠影響第四節 以姜太公為代表的齊學特色第五節 齊學對道家以及黃老道家之影響第二章 老子的形上學第一節 《老子》以「無」釋「道」,建立起超本體論(me-ontology)第二節 「道」所涵具之形上屬性──道體與道用第三節 以「道相」、「道徵」闡發道化的人格典範第三章 老子的生活智慧和政治管理智慧第一節 老子的生活智慧第二節 老子的政治管理智慧第四章 郭店及上海博物館出土簡文之道家思想第一節 當代道家出土文獻概況第二節 郭店竹簡中的〈太一生水〉第三節 〈恆先〉第五章 莊子的形上學第一節 道論:道樞與兩行第二節 莊子的氣化論與形神說第六章 莊子的逍遙說及其美感人生第一節 煩惱與痛苦之肇因:以形役神的「成心」第二節 形役神勞的治療:心齋坐忘第三節 神與物遊的逍遙之樂第四節 依道製器的藝術實踐第七章 莊子〈天下〉篇與〈齊物論〉之道術觀第一節 〈天下〉篇對諸子析評所展示的道術觀第二節 〈齊物論〉的道術觀第三節  對比〈天下〉篇與〈齊物論〉的道術論第八章 《管子》與《黃帝四經》的天道與治道第一節 《管子》書中「道」之形上屬性及其與人之關係第二節 《黃帝四經》的天道論第三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天道論之比較第四節 《管子》書中的治道論第五節 《黃帝四經》的治道論第六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治道論之比較第九章 鶡冠子第一節 《鶡冠子》第二節 《鶡冠子》的「道」與「法」第三篇 墨家學派第一章 墨子及《墨子》一書第二章 「天」的超越特徵及其與人的關係第三章 兼愛之德的涵義第一節 文王為體現天之兼愛的「法儀」第二節 兼愛與別愛之異第四章 貴義之德的涵義第五章 墨學的政治、社會實踐第一節 尚同於政治菁英和天志第二節 尚賢使能第六章 墨學的知識原理與方法第一節 墨學論認知的條件、途徑與表述方式第二節 辯論之推理方法第七章 評論第四篇 法家學派第一章 法家的源流與特色第一節 法家的源起、分流和前驅人物–管仲第二節 子產第三節 李悝第二章 法家的三大派第一節 重法派的商鞅第二節 重術派的申不害第三節 重勢派的慎到第三章 集法、術、勢三派之大成的韓非子第一節 時代、思想背景及問題關注所在第二節 「法」的涵義及其超越依據–「道」之屬性第三節 人與道的互動關係第四節 趨利避害的社會人性論第五節 法、術、勢交互為用的集大成者第六節 韓非政治管理哲學的侷限第五篇 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學第一章 對名家的概述第二章 鄧析的名實論第三章 《尹文子》的邏輯學說第四章 惠施名學中的邏輯思想第五章 公孫龍子的主要名學論題第六篇 陰陽家學派第一章 「陰」、「陽」釋義及其相互關係第二章 做為「氣」概念的陰陽第三章 〈易傳〉中的陰陽概念第四章 五行的源流第五章 鄒衍與陰陽家第一節 鄒衍的「始終五德之運」說第二節 鄒衍與齊學第三節 戰國至漢初「陰陽」與「五行」合流之氣化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