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大眾文學 
     
    水死
    編/著者: 大江健三郎
    出版日期:2012-03-31
    ISBN:978957083972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日本文學

    優惠價:85折,306

    定價:  $3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1200 元
    特價:90折!1080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日本社會的良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最新小說《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姊妹篇2009年10月訪台期間,決定了這本小說的結尾《水死》是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家大江健三郎的生涯主題:對日本人精神底層的絕對天皇制社會倫理進行最強烈的反省與批判充滿易讀和娛樂性,以平易近人的文學筆觸,內省作家的生涯主題「父親‧水死」。這本小說以父親「水死」為開端,揭開所有秘密的真相,發掘小說家自身精神中的暗流。大戰結束前的那年夏天,父親為何在洪濤四起的河流中,駕船而出?終於是時候打開由母親保管,藏有父親秘密的「紅皮箱」了!一心想藉著「紅皮箱」之助,寫下以父親為主題的小說作家──長江古義人,在背負著過去的年輕劇團女演員的協助下,進入自身精神源流中,既深且暗的部分……大江健三郎藉著《水死》,由代表自己的書中主角「長江古義人」的眼和嘴,透過四國的老百姓生活,意外展開了父親、自己和兒子三代的「攀上森林」、「河水沖走」的巡旅。在書中大江健三郎描寫了自己在戰時的親身體驗,如何被「天皇陛下萬歲」的語言、被慷慨激昂的軍歌所支配,如何思考「明治精神」、「平成精神」,以及父親水死的意義?被國家強暴的婦女的遭遇?翻譯家、散文家鴻巢友季子所說的,閱讀大江健三郎的最新作品,總會引發跟過去的所有作品產生有機連動,彷彿為以前的作品記下註解。在《水死》中,長江古義人揭露過去不斷嘗試書寫「水死小說」,卻因為一直以來想查看藏有父親書信的紅皮箱要求,不被母親答應,而一氣之下,全憑自己想像,完成以天皇為主題的《親自為我拭去淚水之日》作品。然而當長江古義人母親過世十年後,依照遺言指示,終於獲得打開紅皮箱的機會,他因而回到四國老家,想繼續書寫「水死小說」。在拼湊父親戰水死的謎團過程中,首次在作品中呈現出父親的模樣。原本對年輕官兵的起義之事毫無興趣的父親,在高知先生運用弗雷澤人類學名著《金枝》的政治教育下,在大水的夜晚獨自乘船,在洪水裡死去。對大江健三郎來說,「水死」象徵了為時代精神殉死。2009年,大江健三郎首次來台接受媒體訪問,曾表示其中一個結局是,長江古義人爬上樹張望,打算學父親溺水而死,走向殉道之路。2012年的此時此刻,也該是揭曉《水死》最終結局的時刻了!
    作者介紹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3歲時喪父,在大瀨讀完小學、初中,1950年考進愛媛縣立內子高中,後轉松山東高中就讀,因而結識摯友伊丹十三。就學期間嗜讀大量西洋名著與日本古典文學作品。1954年為向法國文學研究者渡邊一夫學習,進入東京大學法國文學系就讀並開始寫作,陸續在校園刊物跟報章發表〈火山〉、〈奇妙的工作〉等作品;1957年的小說〈死者的傲氣〉,進入芥川賞候選名單,並為川端康成讚賞。隔年即以存在主義為形式、呈現社會與個人關係的作品《飼養》獲芥川賞,同時間自東京大學畢業,論文題目為〈沙特小說裡的意象〉。1970年,將文化人類學的理念引進小說創作的《個人的體驗》獲第11屆新潮文學獎,也將其推向國際作家的位置。1960年,大江健三郎與伊丹十三之妹由里佳結婚。1963年,患有先天性腦疾的長子光出生,同年出版考察廣島核爆事件的《廣島札記》一書,對「生」與「死」有了全然不同的看法;從四國的森林為基地,大江關心的是人類群體的共同課題,認為「倘若連成年人都不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卻硬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乃不負責任的態度」;以民主主義為態度,文學創作與參與、研究社會活動為其一生最重要的志業。1967年,以農民武裝抗暴事件為體的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獲第3屆谷崎潤一郎獎。1994年,因作品中「存在著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嶄新的見解,開闢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道路」獲諾貝爾文學獎;大江健三郎於領獎時發表「我身於曖昧的日本」得獎辭,他也是繼1968年的川端康成後、第二位獲獎的日本作家。2004年,參與加藤周一發起的「九條會」,致力於保護戰後成立的日本憲法,尤其針對主張「永久放棄武力與戰爭」的憲法第九條共同發出聲明,引發後續自主性的市民運動。2008年3月,因1970年寫就的作品《沖繩札記》揭發渡嘉敷島七百餘民眾在當時日方駐軍命令下被迫集體自殺一事,引起右翼團體發動「大江健三郎.岩波書店沖繩戰審判案」,受理的大阪地方法院駁回原告控訴。同年10月,大阪高等法院駁回原告上訴,一、二審大江健三郎與出版《沖繩札記》的岩波書店均宣告無罪。2009年10月,大江健三郎首度訪台,出席「國際視野中的大江健三郎」研討會。同時由聯經出版《沖繩札記》以及最新長篇小說《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中譯本。2012年4月,生涯集大成作品《水死》中文版出版。譯者簡介許金龍1952年出生於南京,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近期專事大江健三郎文學之研究,相繼發表〈森林中的愁容童子〉、〈盤旋在廢墟上的天使〉、〈「始自於絕望的希望」──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魯迅影響之初探〉等文章若干,翻譯《被偷換的孩子》、《愁容童子》、《別了,我的書!》、《兩百年的孩子》、《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和《讀書人──讀書講義》等大江健三郎的長篇小說,其中《別了,我的書!》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翻譯獎。另外,曾翻譯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東山魁夷、柳美里等人的各類作品若干。
    名人/編輯推薦
    書評、推薦木與水融合,父子三代的生與死(《朝日新聞》書評,2010-1-10)有位歐洲作家一翻譯家說過:「作家自己就是一本書,只翻譯一件作品的話就好似從他身上切下了一塊。」米蘭‧昆德拉又寫下了:「作家的全部作品可以被視為一條漫漫長道。」讀大江健三郎的書,對這些話深深有所體會。一部小說能如此與之前的作品產生有機的聯繫,在這之中前作又與新作互為註解,可以說是更新了大江健三郎書本的閱讀方式。
    目次
    第一部 「水死小說」序章 笑話第一章 「穴居人」到來第二章 戲劇版《親自為我拭去淚水之日》的彩排第三章 「紅皮箱」第四章 笑話被貫徹第五章 大眩暈第二部 女人們處於優勢第六章 《扔死狗》戲劇第七章 餘波蕩漾第八章 大黃第九章 「晚年的工作」第十章 更正記憶或者夢境第十一章 父親想要從《金枝》中讀出什麼?第三部 用這種碎片支撐了我的崩潰第十二章 古義的傳記和附體第十三章 「馬克白問題」第十四章 所有手續均被戲劇化第十五章 殉死譯後記/「殺王」:與絕對天皇制社會倫理的對決──試析大江健三郎在《水死》中追求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