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日本暢銷數十年,曾被東京大學作為學習近代史的指定教材。
正經八百的史實難懂,以小說筆法演繹這一段血淚辱華史的《鴉片戰爭》,少了載於冰冷史冊研究的距離感,多了主角人物躍於紙上的靈動,包括徒手浴血對抗強敵的船堅砲利,戰死沙場的不倒將軍;日本人輾轉與中國、英商人間,也體認到故鄉日本和清朝一樣鎖國可預見的未來……
這是不同於學術研究的「鴉片戰爭」;這是本「帶你入境」,重織那個年代、那些人事物的謳歌……
那艘船來了!
連維材走到窗前用望遠鏡看,在水天相接處已經出現船影,英國那艘船——「阿美士德號」,正朝著廈門港開來。連維材凝視著它,「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他感覺有某種劇變正要發生,破壞的欲望不斷衝擊他的內心……破壞一切!希望能在一切都毀滅的廢墟上再萌生出新芽。
七十年裡清朝人口增加一倍,耕地面積卻只增加18%,在老百姓普遍吃不飽的情況下,饑民團應聲而起,自稱饑民到各地需索飲食,很難說他們以後不會變成土匪。林則徐看到這裡肩膀抖動了一下。
詩人龔定庵戀上朝廷重臣穆彰阿的妾林默琴,即使這段戀情無疾而終,也因為其熱愛家國的影響力,號召了許多有志之士在國家有難時站出來。
鴉片館是一間相當寬大的房子,光線黯淡。房裡的掛燈發出陰慘慘的藍光,朦朧地映照出二十來個菸客。四周掛著黑色帷布,到處支著床,一群人以各式各樣姿態隨意躺在床上。一看菸客們骨瘦如柴的軀體和空虛發呆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們的肉體和精神都不剩一絲一毫的力氣。人失去了精神、力氣,那不就是亡國之民嗎?
英國商人為了迫使中國(當時的清朝)開放港口,讓其通商獲利,將其在英國視為毒品的鴉片大量傾銷到中國,讓清朝上自咸豐皇帝,下至軍人、庶民百姓,都因此染上「鴉片癮」,間接削弱了國力;清朝也在鴉片弛禁論、嚴禁論的論爭中,被迫與英法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甚至掀起了兩次「鴉片戰爭」(1840-1842)、(1856-1860)......
作者介紹
陳舜臣,1924年在日本神戶出生,是具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重國籍的華裔日本作家。其在臺灣居住時曾任新北市新莊中學英語老師。1961年以《枯草之根》榮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開始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1967年,《鴉片戰爭》出版,是其第一部歷史小說,獲得廣大迴響。他的寫作範圍包括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現代小說、隨筆、遊記等超過百餘種。2015年以九十歲高齡在醫院逝世。
他一生獲獎無數,深受柏楊、司馬遼太郎等人的推崇。身為在日本出生成長的華人,讓陳舜臣不斷地思索及反省中日兩個民族在歷史及文化上的互動及認知。
得獎有:
1961年以《枯草之根》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
1969年《青玉獅子香爐》獲第六十屆直木賞。
1970年以《再見玉嶺》及《孔雀之道》獲四十五年度推理作家協會賞。
1971年以《實錄.鴉片戰爭》獲每日出版文化賞。
1974年獲神戶市文化賞。
1976年獲第三屆大佛次郎賞。
1983年以《叛旗——小說李自成》獲第二十屆翻譯文化賞。
1985年參加《絲路》電視節目演出,獲第三十六屆放送文化賞。
1989年以《茶事遍路》獲第四十屆讀賣文學賞的隨筆.紀行賞。
1992年以《諸葛孔明》獲第二十六屆吉川英治文學賞。
1993年獲朝日賞。
1996年獲日本藝術院賞。
1996年獲第三屆井上靖文化賞。
1998年獲日本皇室頒贈勳三等瑞寶章。
目次
中文版自序 亞洲近代史的開端
主要登場人物
第一部
望潮山房主人
阿美士德號
江蘇巡撫
正陽門外
斷章之一
三昧火
廣州
暗殺
東方與西方
鴉片商人
年關的點綴
陷阱
地牢
再見吧,黑暗的牢房
第二部
蘇州水影
連家兄弟
買辦
弛禁
舞弊
斷章之二
潛逃的女人們
嚴禁論
前奏的炮聲
花園
第三部
上任
諭帖
包圍
屈服
鴉片東流
皇城初夏
甘米力治號
開端
退出澳門
九龍砲火
部署
穿鼻海戰
狂潮
斷章之三
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