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2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與金門大學兩地舉辦,宣揚金門學「根植金門,放眼國際」的宗旨,合計發表兩篇主題演講、二十幾篇學術論文與兩場綜合座談。主題除了延續既有的文學、教育、歷史、建築、移民、僑鄉、宗族、觀光、生態等領域,為了順應當今社會高齡化趨勢,特別增加高齡照護和外籍移工等相關議題,體現金門學與時俱進的特性,繼續為金門學開創多元視野。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陳益源,臺灣彰化人,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任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
陳益源教授研究領域廣泛,包含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民俗學、東亞漢文學。學術代表作為,發現日治時代臺灣文學家賴和《善頌的人的故事》文末的石碑「八卦山義塚示禁碑」。另也曾擔任雲林縣政府文化顧問、彰化縣政府文化顧問、電視節目《戲說臺灣》民俗顧問等職位。
陳益源教授也是著名的越南硏究專家,有數本學術著作被翻譯成越南文在河內出版,也是極少數榮獲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頒授「越南社會文化貢獻獎章」的臺灣學者。
同時陳益源教授長期致力於將臺灣文學推向國際,過去曾將臺南葉石濤《葫蘆巷春夢》、《臺灣文學史綱》和彰化吳晟《甜蜜的負荷》、金門陳長慶《陳長慶短篇小説集》等臺灣重量級作家的小說、詩文譯介到越南,由河內、胡志明市重要出版社正式出版。
目次
縣長序/ 陳福海
局長序/ 陳榮昌
主編序/ 陳益源
【主題演講】
「再造僑鄉」中的跨境網絡、記憶政治及地方策略:金門與廈門海滄的比較研究/江柏煒
小詩裡的世界──印華詩人莎萍的創作內容與藝術特色/呂紀葆
【學術論文】
金門古官路探索/陳炳容
試析金門的軼聞與傳說──以林釬與邱良功母許氏為例/羅元信
匾額的社會脈絡與空間脈絡──金門浯島城隍廟匾額研究/李建緯、陳國興
從政治紐帶到空間網絡:清代臺灣「金門館」的歷史與遺產意涵初探/曾逸仁、李王瀚
「軍中作家」趙玉明與金門──從報刊編輯到文學創作/黃美娥
填補史實缺角的老兵書寫──以金門作家的文學作品為例/劉國棋
浯島發聲.邊緣顯影:陳長慶小說中的歷史語境/林秀蓉
故鄉情懷與現實接受:從白先勇《臺北人》和《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的探索/潘秋雲、黃氏秋水
戰爭期間的性別權力與社會再現:論陳長慶老師《金門特約茶室》中的女性書寫/阮黃燕
金門傳統社會文化韌性的時代意義/閻亞寧、顏敏傑
金門島的地方性變化與名勝化過程研究/金修漢
金門九年國教新探/董群廉
金門中國大陸籍新住民創業動機與歷程之研究/何麗榕、高瑞新
《浯江衍派》所反映的「浯鄉情懷」/黃振良
從僑批分析:金門華僑的家庭形象及身份認同/陳成基、魏寧楠
越南金門華僑與金門族譜的連結:一份跨越海峽的尋根之旅/葉鈞培
早期西堤福建人的社會貢獻及其與國內外的人脈關系:以金門人為探討核心/阮清風
金門文化生態與觀光旅遊在越南之利基/朱鎮雍
借鑒金門:馬來西亞冷戰遺產的保存與活化研議/林德順
金門縣金城鎮與馬來西亞的交互關係──以《金門村史》叢書為例/林安萱
從獅城到浯島:新加坡金門籍作家及其華文書寫/黃文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