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編/著者: 馬特松田
    出版日期:2022-11-02
    ISBN:978626712996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510

    定價:  $6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本太平洋全史!
    重新認識台灣所在的海洋,以及南島語族出台灣後的發展歷程!

    這裡是毛利人的傳說原鄉、麥哲倫發現的新航道,
    是菲律賓船匠越洋闖蕩的新天地、法國探險家眼中的感官樂園,
    也是美軍實施跳島戰術的戰略要地、斐濟酋長發想島國認同的群島之洋──
    人們對太平洋的詮釋,何以截然不同?

    採用多中心的視角,連結不同世界觀的海洋社會
    結合口述史、傳記、考古與史料,深入了解太平洋如何成為人類共有的海

    =======================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海洋,太平洋較晚才融入全球通訊與經濟的關係網絡,而將太平洋分為「環太平洋社會」與「群島世界」的二分法,也讓人們對太平洋的認識經常是零碎且片面。但當考古學家在美國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遺址中,找到十六世紀的東亞瓷器,以及西班牙加雷翁船載運的木料與貨物箱,就揭示了太平洋各地絕非獨立發展,而是多重世界熙來攘往、相互連結的繁忙地帶。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追溯太平洋的歷史?

    太平洋史家馬特‧松田認為,要想像太平洋諸世界的歷史,並不意味去指認太平洋環抱的所有陸地、海濱與島嶼,為其劃定範圍。事實上,要理解太平洋的構成,也不能只關注它被命名的瞬間,更要從數千年來無數群體的躊躇試探,從他處來此展開貿易、屯墾或移居至此開枝散葉等活動出發,才能形成完整的認識。

    一部跨地域的太平洋史必然充滿人物、事件與記憶,而唯有把故事與更多的故事、地點相連結,「太平洋」完整的意義才會浮現。因此,本書特別將敘事焦點放在時代浪尖上的個體,試圖還原當時人們面對眼前巨變的情景:

    ●當麥哲倫成功繞行地球一週──
    1521年,馬來戰俘恩里克在隨航海家麥哲倫航行數十年之後,終於在菲律賓的宿霧島再次聽見熟悉的家鄉話……

    ●當李舜臣優雅用兵、擊退豐臣秀吉率領的日本水師──
    1592年,朝鮮陶匠李參平在壬辰戰爭後被迫來到日本,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燒製的瓷器將在日後成為荷蘭靜物畫中的主角,更以「有田燒」之名傳世……

    ●當加雷翁大帆船貿易為西班牙帶來滿滿財富──
    1760年,菲律賓船匠莫里納來到墨西哥,娶了當地女子的他,獲得新西班牙的副王委任打造新船,船隻即將下水,而他成為造船名匠的前途一片光明……

    ●當庫克航向南極,證實傳說中的「南方大陸」並不存在之前──
    1769年,來自大溪地的圖帕伊亞成為庫克船長的領航員,他將所知的島嶼繪製成地圖,而庫克的太平洋地圖在此之前幾乎空白一片……

    ●當美國、法國的帝國野心擴張至大溪地──
    1852年,斐濟酋長薩空鮑遭美國代表要脅為官邸失火一事負責,再加上北方部族的敵意漸增,他為維持自身權位,開始思索把幾座島嶼割讓給不列顛……

    ●當人類學家爭相研究太平洋島民的原始生活──
    1914年,美拉尼西亞人阿波羅西研究國際香蕉市場,成立斐濟公司;他在各島間說服酋長承購公司股份,吸引當地人加入募資,連歐洲人也為之心動……

    ●當強權國家以「終結世上所有戰爭」為名投下核武──
    1946年,美軍在馬紹爾群島試爆核武;四十年後,飽受輻射之苦的島民艾克妮蘭在四十年後走出來發聲,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經歷,看到蔓延至未來的苦難……

    ●當世人爭辯全球暖化是真實還是想像、是自然還是人為──
    2000年,吉里巴斯是世界上最早踏入千禧年的國家;八年後,總統湯安諾在聯合國論壇上表示,海平面的上升讓他們必須做好家鄉永遠消失的準備……

    自從十六世紀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篇章,人類群體在太平洋的交會雖然理由各異,但無論是探險、貿易、殖民或戰爭,不可抹滅的事實就是,太平洋徹底從一片人類無法抵達的遠洋,成為如今聯繫各種文明與不同世界觀的現場。

    ◆ ◆ ◆ ◆ ◆ ◆ ◆ ◆ ◆

    作者馬特‧松田長期研究太平洋歷史,本書就是松田爬梳太平洋五千年發展歷程的重要成果。他從古代南島語族駕駛獨木舟出航說起,一路談到全球暖化導致諸多島嶼隱沒於洋面下的今日;並結合口述史、傳記、史料檔案、考古證據等,採取多中心的觀看視角,以全球為分析脈絡,將散布各地的歷史敘事編織交融。

    本書敘事是以東南亞、馬來半島與印尼、中國、日本的歷史為框架,以澳洲、紐西蘭、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的歷史為船錨,再由南、北美洲之間的人流與物流相連接,從浪花起落的環帶流向深海,終於勾勒出變幻莫測、坐擁複數意義的太平洋世界。
    作者介紹
    ‧馬特‧松田(Matt K. Matsuda)

    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歐洲與亞太比較史。長期關注太平洋歷史研究,2005年的專著《愛的帝國》(Empire of Love)即透過文學作品與檔案考證推敲法蘭西帝國在太平洋的經驗與記憶,微觀闡述愛與欲望在帝國圖謀中的地位。

    另著有《現代的記憶》(The Memory of the Modern)、《太平洋歷史教學入門》(A Primer for Teaching Pacific Histories: Ten Design Principles)。
    目次
    導論 環抱全球
    第一章 無中心的文明
    第二章 貿易環帶與潮汐帝國
    第三章 海峽、蘇丹與寶船艦隊
    第四章 殖民地的征服與伊比利亞的野心
    第五章 島嶼相遇與西班牙內海
    第六章 海洋變局與香料群島
    第七章 武士、教士與大名
    第八章 打家劫舍的東亞海盜
    第九章 亞洲、美洲與加雷翁大帆船時代
    第十章 玻里尼西亞航海家與他們的樂園
    第十一章 眾神與刺穿天空之物
    第十二章 南方大陸的盡頭
    第十三章 廣州造就的世界
    第十四章 旗幟、條約與砲艦
    第十五章 遷徙、種植園與人力產業
    第十六章 異國海濱上的帝國命運
    第十七章 衝突的傳統與民族研究
    第十八章 亞洲舞台,戰爭劇碼
    第十九章 先知與去殖民化的反抗者
    第二十章 陸地與海洋上的關鍵多數
    第二十一章 記憶的鬼魂,發展的代言人
    第二十二章 修復傳承,索回歷史
    後記 世界遺產
    致謝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