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經濟 
     
    佛教經濟學:以智慧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
    編/著者: 周賓凰
    出版社:商周(城邦)
    出版日期:2022-02-26
    ISBN:9786263181731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經濟學總論

    優惠價:85折,383

    定價:  $4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320 元
    特價:85折!272
     
    定價:400 元
    特價:95折!380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560 元
    特價:90折!504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真正為人、為地球生態的綠色經濟+心靈環保最終提案



    經濟學不是一項精確的科學。事實上它是——或者應該是——更大的:它是智慧的一項分支。

    ——經濟學的最後一位先知、最有遠見的「異端」經濟學家 舒馬克(E. F. Schumacher)



    「沒有佛教的經濟學,也就是沒有靈性、人,與生態價值的經濟學,就像是沒有愛的性一樣。」——舒馬克



    羅賓斯爵士(Lionel Robbins)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作出選擇的科學。」每個人在此世間的種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種種限制下達成人生的「目標」,的確是最重要的生命課題。傳統經濟學主要關注的是「實體」資源,而各個靈性傳承所關注的則偏重非實體資源,如心力、壽命等。



    今日資本主義經濟下的市場已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透過市場,我們交易著一切有形與無形的事物,看似過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然而人們的內心卻是疏離與不安的。加上我們這個世代面臨各種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危機,尋求新的可永續(sustainable)經濟學以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已變得刻不容緩。



    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正一步一步地把人類社會帶向死胡同。作者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綠色經濟學,這是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的經濟思想,同時首次認識了舒馬克(E. F. Schumacher)的佛教經濟學。



    「佛教經濟學」是舒馬克在1960年代所提出的。但其實他所提倡的,是以靈性為基礎、以人為本的經濟學。舒馬克認為,科學與科技必須有智慧作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economics of permanence)才是有可能的。



    佛教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呢?舒馬克在〈佛教經濟學〉一文開宗明義即說:「『正命』是佛陀所倡導的八正道之一,因此很清楚地,是必然有佛教經濟學這種東西的。」「正命」是指從事正當的職業,尤其是指不會傷害眾生(包括自己)的職業。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人們邁向解脫必經之途,因此是「必要之善」。



    「正命」是佛教經濟學的核心,而付之實踐,則有賴佛教的另一原則——「中道」。佛教認為,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物質生活的本身,而是我們面對它的態度。佛陀告誡我們的,不是外在的摒棄物質,而是內在的不執著。因此本書從佛法的觀點,以個體經濟學為架構,依序探討傳統個體經濟學架構中的各項議題。本書推展舒馬克的〈佛教經濟學〉的理念,把以「物」為本的資本主義經濟學,導回其「以人為本」的應有面貌。



    「光是擁有科學或科技並不足以帶來『和平與永續』,因為科學無法產生我們可據以維生的想法。」舒馬克說:「從佛教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地生產以因應在地之所需,是最理性的經濟生活方式。」根據這樣的觀點,無疑地近年來世界各地許多人所倡導的生態村或生態社群,正是最符合佛教經濟學的市場模式。



    怎樣的經濟模式才能創造真正的福祉?消極面,先去弭平工業革命過去兩百多年來對人、萬物及地球所造成的傷害(包括心理上與生理上)。積極面,則是開創理想的未來世界。作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教育改革:觀念(尤其是靈性教育,如佛法)的傳播是最重要的。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開發每個人獨特的潛能,與他人合作,與大自然萬物和平共處。

    2.設計與架構由小到大的網絡:從小型自足的生態社區、同樂社群、生態區域,直到國家層級等。

    3.高度管制金融產業,減少非生產性的資金大量流動。抑制投機性的金融交易。

    4.採取綠色租稅與福利措施。

    5.在消極面,採取蔬食是最快的作法,是讓地球最無負擔的生活方式。

    6.設計與採用更適切的永續經濟指標,以改善現有GDP的缺點。


    總之,人們重新回歸土地,與大自然連結,才是創造真正福祉的重要解方。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回歸內在,與內在的佛性連結,邁向解脫之路。
    作者介紹
    周賓凰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專長是財務經濟理論與實證,探究生命則是一輩子的志趣。近年來研究擴及心理與靈性層面,包括行為財務學、綠色經濟學與佛教經濟學等。著作包括《證券市場》、《財金計量》、《計量經濟學》等書,譯有《綠色經濟學》、《薄伽梵歌》、《先知》等,以及五十餘篇學術論文。
    目次
    〔序〕火宅非喻

    Chapter 1緒論

    Chapter 2為什麼要從宗教談起?

    2.1 何謂宗教?

    2.2 為什麼是佛教?

    Chapter 3佛教思想簡介

    3.1 佛教的起源

    3.2 何為佛教與佛教徒?

    3.3 四聖諦:苦集滅道

    3.4 三學、六度與八正道

    3.5 佛教的心理與宇宙觀

    3.5.1 佛教的心理觀

    3.5.2 佛教的宇宙觀

    3.6 與其他宗教關連

    3.7 結論

    3.8 本章附錄一:樹倒下時,若無人在場,會發出聲音嗎?

    3.9 本章附錄二:何謂八正道?

    Chapter 4佛教經濟學的緣起

    4.1 舒馬克簡傳

    4.2 為什麼是佛教經濟學?經濟學的本質

    4.3 結論

    4.4 本章附錄:尢智表「服務的真詮」

    Chapter 5佛教經濟學的個體基礎

    5.1 個體理論基礎

    5.1.1 什麼是「需要」?

    5.1.2 西方心理學觀點

    5.2 食

    5.2.1 何謂「食」?

    5.2.2 如何「食」?

    5.2.3 吃素,營養夠嗎?

    5.3 其他民生議題

    5.4 工作

    5.5 教育

    5.6 競爭

    5.7 結論

    5.8 本章附錄:佛陀解說如何得現世與後世安樂

    Chapter 6生產與廠商理論

    6.1 佛教經濟學的群體理論基礎

    6.2 佛教經濟學的廠商理論

    6.2.1 方法論

    6.2.2 現行企業所有權形式:佛教經濟學觀點

    6.2.3 現行之技術:佛教經濟學觀點

    6.3 廠商所有權與組織型態

    6.3.1 無限公司

    6.3.2 共同所有權

    6.3.3 簡談大型廠商的所有權形式

    6.4 技術

    6.5 其他相關議題

    6.6 土地與農業

    6.7 結論

    Chapter 7市場與社群

    7.1 什麼是市場?市場的本質

    7.2 全球化下的市場與金融化的資本主義

    7.2.1 金融化的資本主義

    7.2.2 金融與其本質

    7.2.3 金融的佛教經濟學觀點

    7.3 以社群為基礎的在地經濟:生態村、生態社群

    7.3.1 生態村的幾個主要面向

    7.3.2 佛教生態村範例:善地阿索社群

    7.4 結論

    Chapter 8總體經濟

    8.1 關於全球化

    8.2 關於貨幣

    8.3 關於總體經濟衡量指標

    8.4 關於就業

    8.5 永續藍圖

    8.6 個人與政府的角色

    8.7 結論

    Chapter 9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