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
    編/著者: 丹娜.蘇斯金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3-02-24
    ISBN:978626305416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初等教育

    優惠價:85折,425

    定價:  $5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定價:460 元
    特價:90折!414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280 元
    特價:90折!252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生育津貼愈發愈多,嬰兒愈生愈少?
    小孩愈長愈大,學習能力愈來愈差?

    面對不敢生、沒錢養、沒時間教……
    世界級小兒外科醫師丹娜.蘇斯金提出解方――

    發揮同村共養力量打造「父母國」,
    建構一個「以育兒為中心」的社會!

    為什麼要打造父母國?
    為孩子――把握幼兒0-3歲大腦發展,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實踐潛能!
    為家庭――支持父母有品質陪伴孩子,讓每個家庭成為教育第一線!
    為國家――珍惜社會新生的每個寶寶,為國家精心培養出明日棟樑!

    「希望本書的諸多討論,能讓讀者從各個面向觀察教養孩子的難處,
    以及教育政策為何在某些因素下行不通,
    進而探討社會制度與政府政策該如何改正,以消除這些困境,
    創造出對父母教養孩子更為友善的環境。」
    ――本書導讀 林明仁 台大經濟系特聘教授
            賴建宇 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

    2022年台灣出生人數僅13.8萬創下新低!
    即使政府積極推動婚育政策,台灣出生率仍居全球之末。
    為何許多人不願生?當前父母遇到什麼困境?

    ‧雙薪小家庭缺乏親友後援,父母工時長沒時間陪小孩。
    ‧公共托育資源不足,私立幼兒園難以負擔。
    ‧雖有陪產假、育嬰留停等福利,但企業無儲備人力,員工陷入家庭&事業陷入兩難。
    ‧育兒經濟負擔重,各縣市不斷加碼育兒津貼,對父母來說卻杯水車薪……

    寶寶大腦發展從出生第一天就開始,為何這麼多父母卻有心無力?

    世界級小兒外科醫師、社會科學家──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醫師,
    曾在暢銷著作《父母的語言》書中指出,「親子對話」能開發寶寶大腦、奠定學習能力,
    然而她在推動過程中發現,許多父母承受著照顧嬰幼兒重擔,
    良莠不齊的幼托機構、忽視嬰幼兒的教育體系、工時過長沒有彈性⋯⋯
    使他們沒有足夠時間與財力撫養小孩,更別說有品質的陪伴!
    這與台灣當今少子化、撫養費用高昂、優質幼托機構難尋的現象極其類似!

    怎麼辦?
    打造友善育兒社區,邁向同村共養父母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孩子因錯過大腦發展關鍵期,影響日後學習發揮,
    這不只是父母的遺憾,更是整個社會的人才損失。
    蘇斯金醫師企圖為所有父母與孩子找到解方,
    她訪問了多組家庭,並參考各國各地具啟發性的育兒制度,
    從家庭政策、幼托、教育、醫療、企業等層面提出可行方向,
    呼籲我們共同打造以育兒為中心、重視嬰孩大腦發育的「父母國」,
    讓每個孩子都能打穩基礎,有機會實現潛能!
    讓每位家長不再孤軍奮鬥,當個快樂的爸媽!

    【本書特色】

    1.以大腦科學為本的教養法
    根據大腦科學證明早期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所有父母都可掌握3T原則(全心全意、多說有益、雙向互動),
    孕育0-3歲寶寶大腦,奠定日後的學習力。

    2.從育兒歷史尋找問題根源
    回顧過往的教育制度、育兒歷史與教養觀念,
    梳理出幼兒教育與家庭政策何以被長久忽視,
    以及從中帶給現代育兒的啟示和解方。

    3.真實記錄育兒遇見的困境
    蘇斯金醫師採訪與追蹤數個家庭,也包括她自己的經驗,
    有的父母身陷貧困、流離失所;有的父母辛苦兼顧工作和育兒;
    有的家長尋尋覓覓,想找到高品質又能負擔得起的幼托環境……
    這些父母是如何度過育兒難題?
    他們面對的種種挑戰,正是現代父母的縮影,
    也是今日少子化須解決的課題。

    4.以育兒為中心的政策方向
    社會如何確實成為父母的支持?
    作者提出從教育、幼托、醫療、企業四大方向,
    拆除「學齡前」與「學齡後」壁壘,教育從第一天就開始,
    建立更多可負擔的高品質幼托,開發嬰幼兒時期發展課程。
    企業主推行有彈性、友善育兒的職場文化,
    利用產科、診所成為推廣「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的3T原則第一站,
    並做為連結社福的橋梁。


    【適讀對象】推薦給──

    ‧幼教與早期教育工作者、制定者:
    書中提出了大腦研究及相關幼教政策,有助了解教育的關鍵期在於早期語言環境,將0-3歲納入教育連續體系之中。

    ‧家庭政策的工作者、制定者:
    社會如何支持父母養育小孩,接住每個家庭?本書記錄各種經典的家庭案例,顯示每個家庭的困境與解決方向,為台灣的友善家庭政策提供參考。

    ‧每位重視孩子未來的爸媽、關心家庭與教育的公民
    書中所介紹的每個家庭,也許正是你我身邊家庭的寫照!這世界上有許多父母在為孩子辛苦努力著,而我們可透過公民之力呼籲社會,建立一個同理與支持家長的「父母國度」,讓大家對生養有盼望、有信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
    丹娜.蘇斯金醫師是「三千萬字計畫早期學習+公共衛生中心」的創辦人與共同負責人、兒科人工耳蝸植入計畫的負責人、芝加哥大學外科與兒科教授。蘇斯金醫師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文章超過四十五篇,著有《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她是美國兒科學會的會員,也是嬰幼兒協會(Council on Early Childhood)的成員。她的研究與成果獲得諸多媒體注目,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富比士》、NPR、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podcast節目。

    莉迪亞.丹維斯(Lydia Denworth)
    莉迪亞.丹維斯是得獎科學作家,也是《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特約編輯。她是幾本科普書的作者,包括《友誼》(Friendship: The Evolution, Biology, and Extraordinary Power of Life’s Fundamental Bond)和《聽見你的呢喃》(I Can Hear You Whisper: An Intimate Journey Through the Science of Sound and Language)

    譯者簡介
    謝儀霏 師大翻譯所畢,譯有《挺身而教》、《統合心智》等書。
    目次
    導讀:小兒外科醫師與經濟學家的浪漫邂逅
    好評推薦
    前言

    第一部|基礎

    【第一章】朝向新的北極星
    ―建立支持父母的國度
    在《父母的語言》中,有助發展孩童大腦的「三千萬字計畫」,對家長而言為何難以落實、阻礙重重?新冠肺炎疫情給家庭帶來什麼衝擊?我們的社會需要支持父母排除萬難、安心育兒。
    ‧三千萬字計畫的後續
    ‧問題反映更大的危機
    ‧疫情的當頭棒喝
    ‧單打獨鬥的迷思
    ‧引導我們的星辰
    ‧建立父母國

    【第二章】大腦最厲害的招數
    把握對的「時機」和「環境」,開啟孩子潛力
    在人生最初三年,即使是大腦先天殘缺的寶寶,父母也能透過持續互動與對話,使大腦逐步重整並有望發揮潛能。然而,貧窮使許多孩子錯過大腦發展的黃金期、才能也因而被埋沒……
    ‧夏綠蒂的故事
    ‧貧窮是無形的疫病
    ‧被埋沒的愛因斯坦
    ‧北極星:促進健全大腦發展


    【第三章】路燈效應
    教育從生命第一天開始
    在教育體系中,學前的幼兒教育經常受到忽視,但大腦科學顯示,我們應該將更多心力放在0-3歲時期。
    ‧為什麼我們不從最初開始
    ‧休厄爾家族
    ‧瑪莉亞的故事
    ‧「就是沒有用」
    ‧教育從生命的第一天就開始
    ‧芬蘭的幼兒方案
    ‧別只看路燈照亮的地方

    【第四章】大腦建築師
    家長能塑造孩子大腦
    寶寶大腦的成長,依靠語言及教養的輸入,照顧者與嬰兒的互動愈多,大腦的滋養也愈豐富。
    ‧打造大腦的高(精力)成本
    ‧艱難的決定
    ‧心碎的母親
    ‧不可或缺的火苗
    ‧「全心全意」讓母嬰神經同步
    ‧「雙向對話」打造更流暢大腦迴路
    ‧被打斷的人生,被辜負的孩子
    ‧思想實驗


    第二部|知行不合一

    【第五章】一切都從信念開始
    知識帶出信念,信念引發行動
    只有當家長「相信」自己真的能成為孩子的大腦建築師,才會起而行,從孩子出生第一天開始,就將與孩子說話、互動視為要事。
    ‧教養觀隨時代演變
    ‧家長的知識與信念
    ‧從相信到實踐
    ‧相信能學好數學
    ‧宣稱的信念vs.真正的信念
    ‧沒有選擇的權利:塔莉亞的故事
    ‧潔德的故事
    ‧培育大腦之道

    【第六章】奠定根基,打造堅固船隻
    讓孩子「準備好」上學,有賴穩定的家庭
    在孩子上學前打造穩健的大腦,等於奠定未來發展的根基;給予家長合理的工時、充足的薪資、可負擔的幼托,都是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度」的可靠支持。

    ‧就學準備影響未來發展
    ‧語言是早期學習關鍵
    ‧時間至關重要
    ‧穩固的船
    ‧尋覓高品質幼托
    ‧與寶寶互動豐富的照顧者
    ‧生命共同體

    【第七章】畫好地圖,驚濤駭浪不迷航
    眾人攜手交織安全網,接住每個家庭
    三歲前持續的語言互動,有助於強健孩子的執行功能(恆毅力),但如果孩子大腦長期受到壓力,將給大腦帶來負面影響,我們應幫助每個家庭擁有平靜安穩的養育環境。
    ‧父母能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嗎?
    ‧為恆毅力做準備
    ‧執行功能的挑戰
    ‧身陷急流:焦慮的薩賓娜
    ‧恐懼有害大腦發展
    ‧暗流漩渦:憂鬱的凱薩琳
    ‧救生衣


    第三部|展望未來

    【第八章】大聲疾呼
    完善幼托體系和家庭政策,支持父母育兒
    孩童與父母的命運,牽繫著國家命運,社會急須正視家庭政策,支援孩子從出生以來的穩健大腦發展所需,建立高品質的幼兒托育系統及嬰幼兒時期發展課程。
    ‧弗萊迪事件
    ‧胎死腹中的法案
    ‧原地踏步五十年
    ‧孤軍奮鬥的家長
    ‧尋找新的道路
    ‧不容自滿
    ‧向長輩學習
    ‧未來的搖籃

    【第九章】醫生的囑咐
    整合醫療體系,成為父母後援
    將大腦發展所需的親職教育,置入婦產科、產科病房、小兒科等場所,能提供大多數父母教育與幫助,甚至連結家長所需的服務資源。
    ‧弗萊明研究的啟示
    ‧從上游開始
    ‧重新思考醫療保健
    ‧讓醫療接住每個家庭
    ‧打從一開始
    ‧診所結合閱讀計畫
    ‧診所連結社會服務
    ‧全面、連結、凝聚
    ‧創新的常識

    【第十章】企業的重任
    建立友善育兒的職場
    企業可透過施行有薪休假、育兒福利、彈性工時等政策,讓父母能兼顧工作和育兒。如此一來,企業不只擁有更忠誠、快樂的員工,還能培養出更高效的明日人才。
    ‧企業的責任是什麼?
    ‧風暴的中心
    ‧職場媽媽的育兒壓力
    ‧打造對家庭友善的職場
    ‧工作彈性讓育兒更安心
    ‧實質的改變
    ‧創造共好


    【第十一章】生命、自由、兌現社會的承諾
    健康大腦發育是國之本
    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公民,投資嬰幼兒照顧與教育,等於是「保護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我們需要建立更全面的教育體系,整合醫療、社區、企業,共同打造「父母國」。
    ‧被打斷的夢想
    ‧改善與修正的機會
    ‧畫出「父母國」的藍圖
    ‧借鑑軍中幼托體系
    ‧一席之地
    ‧當務之急



    附錄一 打造父母國行動指南
    附錄二 討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