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社交天性:人類如何成為與生俱來的讀心者?
    編/著者: 馬修利伯曼
    出版日期:2018-07-31
    ISBN:978986964478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社會學各論

    優惠價:85折,424

    定價:  $499 

    ※15本團購價:8折! 399元/本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980 元
    特價:85折!833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我們如何洞悉他人心思?

      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還是一萬個小時的練習?

      又為什麼我們總需要被人喜愛、甚至是「被討厭的勇氣」?

      社會認知神經科學之父,剖析社會腦經典之作!

      ★大腦不僅是為了思考,更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建立。

      演化對社交思考的賭注,遠遠超越我們所想像的程度……


      ★亞馬遜網站讀者5顆星一致好評:

      「任何對大腦、心理學、社會互動感興趣的人,都會愛上這本書!」


      ★一本讓生活更聰明、更快樂、更有生產力的社會腦科學指南★

      ◎ 臉書、IG、LINE滑不停,為什麼我們總是渴望與他人互動?

      ◎ 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是社交高手,有些人卻總是無法與人順利溝通?

      ◎ 心痛的時候,就吃一顆止痛藥吧?

      ◎ 被霸凌的社會痛苦,更甚於生理疼痛的威脅?

      ◎ 社會連結如何像真正的金錢,對你的財富產生影響?

      ◎ 比加薪更能激勵員工的方法是什麼?

      ◎ 社會暗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場辯論會的觀眾笑聲,扭轉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 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為、與他人合作,我們怎麼辦到的?


      ──我們天生愛社交──

      是大腦設計的特點,是我們得以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物種的核心。

      在10歲之前,大腦就已投入超過一萬個小時,

      隨時準備讓我們成為人際互動的社交專家。


      著名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結合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探索大腦對於人際社會如何反應,有了驚人發現──比起金錢與其他外在獎勵,我們天生更渴望與他人連結,且終生受此動機驅動。他將在本書告訴你,如果我們能更具社會性,對社會腦有更多了解,以此為基準,稍稍調整制度與自己的目標,生活將更聰明、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


      《社交天性》依序詳述社會腦的三大適應:連結、心智解讀、和諧。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理解他人的思想,對於改善個人與團體生活至關重要。本書將闡明社交天性的神經機制,以及如果對社交天性有更精準的理解,將可大大改善我們的生活與社交幸福感!


      我們是與生俱來的讀心者

      一萬小時的社會腦訓練&社交天性三大適應


      ▲社交天性適應之一:連結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痛苦?

      連結,是我們渴求人際社交的欲望,感受痛苦與快樂的能力。這是社交天性三大適應的基礎。當社交連結有所威脅時,大腦會感受到與生理疼痛一樣的痛苦。因此我們難以忍受與摯愛之人分離、遭受同儕排擠、不被他人認同。甚至無法思考其他事。這並非偶然。


      →大腦對他人的幸福感覺靈敏

      →人類天生是超級合作者

      →助人的社會獎賞所帶來的愉悅,甚於自私自利


      ▲社交天性適應之二:心智解讀

      試試看,過一天完全無法理解他人心思與情緒的日子。你辦得到嗎?


      心智解讀,使我們能理解別人的行動與思想,有同理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為了加強保持聯繫與策略性互動的能力、我們建立團體,執行各種構想,並預測身邊人的需求和渴望,讓團體能順暢運作、與身邊的人建立親密連結。心智化系統的運作超乎我們所知。


      →只有人類活在「有意義」的世界

      →鏡像神經元,神奇的讀心裝置

      →為什麼我感受得到你的痛苦?


      ▲社交天性適應之三:和諧

      你確實擁有獨一無二的「自我意識」嗎?「自我控制」成為有用的人,誰受益?


      和諧,是不斷了解自我、調整自我、讓自我更快地融入這個社會,並與整個社會的信念與價值觀盡量達成一致,確保我們被社會接受。和諧,能讓團體信念及價值影響我們的神經適應,把我們推向更接近相互依賴的社會生活。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獨一無二。


      →我們天生容易受他人影響

      →理想的自我目標是什麼?

      →美好人生的關鍵


      在探討過這些神經網路如何形成社會心智後,利伯曼將轉向科學發現最關切的重要問題:那又如何?我們如何利用自己所學,以有意義的方式改善世界?如何在企業、學校、個人生活落實社交腦的知識,為你的生活帶來最大的快樂與幸福。

    好評推薦


      「這是我一直在等待的一本書,一個輝煌而美麗的探索──我們如何與他人連結、以及為什麼相互連結。社會認知神經領域最有先見之明的先驅之一。」──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關於人類的大腦與驅動行為的運作模式,這是我讀過最具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書籍之一,它確實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大衛.洛克(David Rock)神經領導力研究院院長


      「我們是強烈的社會性物種。大家都知道這個基本的事實。而基於這項事實,馬修‧利伯曼挖掘了一系列非常出人意料的科學發現,值得真正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Influence)


      「以令人信服的嶄新證據表明,除了金錢或其他外在激勵之外,大腦能通過與他人建立連結,而獲得巨大的回報。」──Booklist網站


      「社會神經科學的先驅馬修‧利伯曼,解釋了為什麼公平性的感覺像巧克力,為什麼心痛可能比頭痛更難受。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社會腦知識,改善我們在家庭,學校教育,和職場的生活。」──沃頓商學院教授 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給予》(Give and Take)


      「 一本媲美丹‧布朗小說的精采著作,充滿令人驚喜的曲折和洞見,」──凱文·奧克斯納(Kevin Ochsner)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一本確實將社會融入社會神經科學的書籍!更重要的是,外行人和科學家都能愉快地閱讀。」 ──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仔細闡明了我們的大腦如何連結,以及為何連結。並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大腦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並確立了其重要性。」──棉花糖實驗之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忍耐力》(The Marshmallow Test: Mastering Self-Control)


      「生動的故事和尖端的神經科學匯集在一起,來解釋我們如何真正的聯繫。利伯曼行文流暢,他的想法很吸引人,對於任何關心人類狀況、以科學探討人類存在的人,這本書一定會帶來驚人的樂趣。」──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人類具有強烈的社會性,針對這個主題,《社交天性》是一本絕佳且令人信服的作品。社會腦領域最重要的權威之一馬修‧利伯曼的著作,涵蓋了多個研究領域,包括從靈長類動物研究社會團體,人類浪漫的愛情,和擁有友誼的心理,以及同情心和利他原則的大腦基礎。這本迷人的書將吸引非常廣泛的讀者,無論是一般讀者、學生,或是認知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學術圈。」──莎拉‧克莫爾(Sarah-Jayne Blakemore)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