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經濟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出版日期:2013-01-18
    ISBN:978986887934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經濟學總論

    優惠價:85折,476

    定價:  $5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84 元
    特價:90折!346
     
    定價:330 元
    特價:90折!297
     
    定價:330 元
    特價:90折!297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克拉克獎章得主,經濟學界最耀眼的新生代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致推薦「真正傑出的作品……提出一個簡潔有力的卓越答案。」──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應該列為政治人物以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釋人類社會的命運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想不到好的政策?作者的研究顯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數千年的全球史也說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廣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廣納的方向前進,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作者將備受推崇的多年學術成果,化為架構完整順暢易讀的一般讀物。他們以全球史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洞見,幾乎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此書恰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基於十五年的原創研究,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理論,非常貼近當前世界關心的重大課題: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美國的好日子是否已經到了盡頭?美國是否正從抵抗既得利益菁英擴大自己權力的良性循環,走向讓一小撮人更富有並掌控更多權力的惡性循環?反觀臺灣呢?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將會改變你看待世界與理解世界的方式。
    作者介紹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專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是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耀,也是未來最熱門的諾貝爾獎人選。艾塞默魯是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既是政治學家也是經濟學家。他是世界知名的非洲與拉丁美洲專家,目前在剛果、獅子山共和國、海地與哥倫比亞各國皆主持研究計畫,每年夏季會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安地斯大學授課。譯者簡介吳國卿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資深編譯,負責翻譯本書序言至第八章,譯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趨勢力:改變未來15年的世界樣貌》、《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6大價值型投資》、《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等。鄧伯宸資深譯者,負責翻譯本書第九章至十五章,譯有《族群: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東方與西方的心靈交會》、《時間等候區》、《生活之道》等。
    序言本書討論的主題是世界上的富裕國家如美國、英國和德國,以及貧窮國家如下撒哈拉非洲、中美洲和南亞的國家,在所得和生活水準上的懸殊差距。在我們寫這篇序言時,北非和中東正經歷「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的震撼,這場運動始於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一名叫博阿齊齊(Mohamed Bouazizi)的街頭小販自焚激起大眾的憤怒,進而點燃所謂的茉莉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到了二○一○年一月十四日,從一九八七年以來就統治突尼西亞的總統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已經下臺,但反對突尼西亞統治菁英的革命浪潮不但未曾平息,反而益發強烈,並蔓延到中東其他國家。嚴密掌控埃及近三十年的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在二○一一年二月十一日遭罷黜。當我們寫完序言後,巴林、利比亞、敘利亞和葉門政權的命途已岌岌不保。這些國家內部不滿的根源在於貧窮。埃及人平均所得水準只有美國人的十二%左右,預期壽命則少十年;二○%的埃及人口生活在赤貧中。雖然這些差異很顯著,但比起美國與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如北韓、獅子山和辛巴威還算小,因為後面這些國家生活在貧窮中的人口遠超過半數。為什麼埃及比美國貧窮這麼多?有哪些限制因素使埃及人無法變富裕?埃及的貧窮是無法改變的呢,或者它的貧窮可以根除?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一個順理成章的方法是,聽埃及人自己談論他們面對的問題,以及為什麼他們挺身反對穆巴拉克政權。二十四歲的哈梅德是開羅一家廣告代理商的員工,她在開羅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示威時清楚地表達她的觀點:「我們受到貪腐、壓迫和劣質教育的荼毒。我們生活在一個必須改變的腐化體系中。」廣場另一位示威者、二十歲的夏米是一名藥學系學生,他表達相同的看法說:「我希望到今年底時我們能有一個民選政府,公民自由獲得保障,而且我們能終結掌控這個國家的貪瀆。」解放廣場的抗議者異口同聲譴責政府的腐化、無能提供公共服務,以及國內缺乏機會平等。他們尤其控訴壓迫和缺乏政治權利。正如國際原子能總署前署長艾爾巴拉岱(Mohamed ElBaradei)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在推特(Twitter)上寫的:「突尼西亞:壓迫+缺乏社會正義+封殺和平改革管道=定時炸彈。」埃及人和突尼西亞人都認為他們的經濟問題根源是缺乏政治權利。當抗議者開始更有系統地表述他們的要求時,埃及抗議運動領袖之一、軟體工程師兼部落客哈利勒(Wael Khalil)張貼了第一份十二項立即要求,全部集中在政治改革上。提高最低薪資之類的議題只出現在中程要求當中,留待稍後實施。對埃及人來說,導致他們落後的原因包括一個無能且貪腐的國家,一個讓他們無法發揮才能、雄心和原創性的社會,以及他們所得到的教育。但是他們也知道,這些問題的根源是政治。所有他們面對的經濟阻礙,來自於政治權力在埃及由少數菁英行使與壟斷的方式。他們瞭解,這是他們首先要改變的事。然而,解放廣場上的抗議者對這個議題的看法,卻與主流思想明顯背離。當辯論為什麼像埃及這樣的國家如此貧窮時,大多數學者與評論家都強調完全不同的因素。有些人強調埃及的貧窮主要由地理條件所決定,因為這個國家大部分是沙漠,且缺乏足夠的降雨,土壤和氣候不適於高生產力的農業。其他人則指出,埃及人的文化特質不利於經濟發展和繁榮富裕。他們說,埃及人缺乏讓其他國家繁榮興盛的工作倫理和文化特質,而且還接受與經濟成功相衝突的伊斯蘭信仰。第三種看法在經濟學家和政策專家當中是主流意見,這種看法認為埃及統治者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來促使他們國家繁榮起來,並且在過去一直採用不正確的政策和策略。這種看法也認為,如果這些統治者能接受正確的顧問提供正確的諮詢,富裕興盛將隨之而來。對這些學者專家來說,統治埃及的少數菁英只顧自己利益、犧牲社會福祉的事實,似乎與瞭解這個國家的經濟問題毫不相干。在本書,我們將論述解放廣場上的埃及人看法才是正確的,而不是大多數學者和評論家的看法。事實上,埃及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它被一小群菁英統治,他們以圖利自己的方式組織社會,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政治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用來為掌權者製造龐大的財富,例如前總統穆巴拉克顯然累積了七百億美元財富。輸家是埃及人民,而且他們有切身之痛。我們將證明,對埃及貧窮的這種詮釋(也就是人民的看法),也對「為什麼窮國會貧窮」提供一種普遍的解釋。不管是在北韓、獅子山或辛巴威,我們將說明窮國為什麼貧窮的原因就和埃及貧窮一樣。英國和美國之類的國家變富裕,是因為它們的人民推翻掌控權力的菁英,創造了一個政治權利更廣泛分配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政府需要回應人民並對人民負責,而且廣大民眾都能夠利用經濟機會。我們將說明,要瞭解今日世界何以有這種不平等,就必須深入過去,研究各個社會的歷史演進。我們將發現,英國之所以比埃及富裕,是因為英國(精確地說是英格蘭)在一六八八年發生一場革命,促成了該國的政治轉型以及伴隨的經濟轉型。人民爭取並贏得更多政治權利,而且利用這些權利來擴大自身的經濟機會。其結果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政治與經濟演進軌跡,並在工業革命達到高潮。工業革命及其解放的科技發展並未擴散到埃及,因為該國當時在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掌控下,受到的待遇和後世穆巴拉克家族的對待相去不遠。鄂圖曼在埃及的統治於一七九八年被拿破崙推翻,但該國隨後又落入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掌控,他們對促進埃及的富裕繁榮和鄂圖曼人一樣興趣缺缺。雖然埃及人終於擺脫鄂圖曼帝國和大英帝國、並在一九五二年推翻君主政體,但這種改變與一六八八年英國的革命不同;埃及政治並未從根本上轉型,只是把權力交給另一批菁英,而他們對於為埃及人民創造富裕的漠不關心也與鄂圖曼和英國如出一轍。結果是,社會的基本結構並未改變,埃及也依然貧窮如故。本書將探究長期下來這些模式如何自我複製,以及為什麼有時候它們會改變,就像一六八八年英國發生的事件,和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這將協助我們瞭解今日埃及的情況是否已經改變,以及推翻穆巴拉克的革命會不會帶來一套能夠帶給一般埃及人民富裕的新制度。埃及過去曾發生過未帶來改變的革命,因為發動革命的人只是接管被罷黜者的統治,重新建立類似的體系。一般人民確實難以獲得真正的政治權力,並改變社會運作的方式。但真正的改變仍然可能發生,而我們將看到它在英國、法國和美國,以及日本、波札那(Botswana)和巴西等國家如何發生。基本上貧窮的社會想變富裕,需要的就是政治轉型。有證據顯示埃及可能正在發生這種轉型。另一位解放廣場的抗議者邁特瓦利說:「現在你看到穆斯林和基督徒站在一起,你也看到老年人和年輕人同心協力,他們都想要相同的東西。」我們將看到社會中這種廣泛的運動就是這類政治轉型發生的關鍵。如果我們瞭解這類轉型發生的時機和原因,我們將更有能力評估哪些運動就像過去那樣將以失敗收場,以及哪些運動我們可以期待將獲得成功,並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
    目次
    推薦序:大哉問,大哉答/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序言第1章 很近卻很不一樣第2章 無效的理論第3章 富裕與貧窮的形成第4章 小差異和重要關鍵:歷史包袱第5章 「我已見過未來,它行得通」:榨取制度下的成長第6章 漸行漸遠第7章 轉折點第8章 別在我們的領土:發展的障礙第9章 倒退發展第10章 繁榮的擴散第11章 良性循環第12章 惡性循環第13章 當今的國家為什麼失敗第14章 打破桎梏第15章 瞭解富裕與貧困致謝參考書目與資料來源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