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結仔」(讀音:put-kiat-a),台語的調侃話,笑一個人長不大,好比小小青澀的果子急著結實成熟。六0年代鄉村少年性事探險實錄,青澀重現 在芭樂莊長大的李逢吉,小時候把小雞雞當作嚇女生的武器,從此有了「不結仔」的綽號。隨著身體的成熟,不結仔對性的好奇也越來越強烈,卻始終不敢像玩伴一樣上茶室「開查某」,只躲在家裡蓋著帆布遮遮掩掩地,憑想像雕刻男女裸像。一天玩伴們起鬨,拱他一起到茶室「開包」,不結仔一眼就選中醜小文──因為她的氣質,實在太像九歲時病逝的母親了。然而在烏漆抹黑、吟聲四起的小房間,不結仔卻怎樣也硬不起來,反而靜靜地和小文併躺在床上,聊起言不及義的小事。分離之後,身邊的玩伴們一個一個當兵、成家立業,不結仔也開始有了家庭夢。即使經歷了第一次暗戀春枝失敗,小文又早已心有所屬,仍幻想將來有一天,有了家庭,有了小孩,他一定要像以前媽媽那樣,常常帶著孩子去坐火車。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探討青少年對性充滿戲謔的無知與恐懼,儒教道德社會中特殊的戀母懼父情結,以及青少年同儕間曖昧的友情,同時也反映六、七○年代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是同期十分出色的鄉土小說。其淺白的語言,生動有趣的對話,以及以青少年的衝動、憂愁、介於孩童與大人的尷尬與壓抑……等複雜情感為主題之特色,開啟了日後台灣YA(Young Adult)系小說。
作者介紹
劉春城 1942年生,台灣花蓮人,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高中教師、中國電視公司業務部企劃、《動腦》月刊顧問等職,現專事寫作。1984年於《新書月刊》撰寫《黃春明前傳》後,開始受到文壇矚目,其後於1986年出版的小說《不結仔》更造成一股風潮,並改編為電影。 劉春城在他的評論文章中曾主張「小說要好看─各式各樣的好看」,他的作品充滿寫實趣味,擅以諧而不謔、溫柔敦厚的筆調為文,小說內容跳出小人物的悲情,擴及台灣漢移民為主的多元社會各色人等追求食與色、生存與繁衍的生活情調,表現出泛台灣人為生命搏鬥出人意表的精采活力,令人動容。他的創作多面,著有小說《不結仔》、《妹妹揹著》、《蓮花韻事》,傳記《黃春明前傳》、《慈雲悠悠》,及文學評論《臺灣文學的兩個世界》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尉天驄 劉春城先生的《不結仔》,相信也會為中國文壇帶來新的希望。 龍應台 非常純樸的一本小說,在純樸中有一份忠實於鄉土的真實,一點都不做作,很好。 王禎和 倒敘略多,近乎傑作。 葉石濤 不結仔裡的性倫理並非教條而淺薄的,處處顯露出這倫理符合台灣現實的實際生活。透過不結仔力求上進的描寫,作者帶給青少年正確的信息,叫他們如何去「解決問題」,這一點,本書有完善而卓越的表現。 這是一本得向青少年推薦的好小說。 傅百齡 它不是一篇輕薄的色情故事,也不僅是單純的少年小說,而是一篇闡釋儒道傳統社會進入現代開放的性文化論述。 從創作態度來看,也許我們文創界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確實忽略了對傳統因素的再探索,它最美好的部分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而不是一個宿命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