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字軍運動其實尚未終止!後冷戰時代,西方需要下一個敵人! 「 歐洲」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辭彙,為歐亞大陸左側那片土地扮演政治認同其實是很晚近的發明!「EUROPE」 一詞源自古希臘神話,不過在希臘人口中的EUROPE是指野蠻人居住之地;羅馬稱雄的時代,文明與野蠻的劃分是以是否分享羅馬文明為界,因此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是野蠻人。蠻族大遷徙的浪潮逐漸安定下來,基督教因為繼承了古代文明--猶太人的一神論、希臘的哲思雄辯、羅馬的帝國典章而得以馴化了蠻族,因此「基督教」成了這片土地的最大公約數!但是當東西教會公元1054年的分裂、1517年新教的出現,使得EUROPE歐洲成為團結這片土地的人為建構!足球比賽的譬喻或許有助於概念化這點:球就是歐洲,球員們則是各種認同方案,而球場在本例中,便是地緣政治的實際運作場域。此項類比同時也強調了我的論點,即歐洲理念絕不是完全地被場上任一球員所控制;它佔據著由各種集體認同所競相爭奪的文化—象徵空間。歐洲理念簡單來說就是顆政治足球。然而更進一步的延伸這譬喻,它並非沒有裁判的存在,因為實在的社會再生產同樣也涉及到規範性範疇;亦即是它可以被連結到擁有批判性的自我反思權力的道德範疇。因此「歐洲」的出現不只是地理名詞,更是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工具,同時也需要外部「敵人」的協助進行內部的團結。歷史上扮演過這個外部敵人角色的有伊斯蘭、鄂圖曼土耳其、沙俄、蘇聯、猶太人,正因為蘇聯使得大西洋兩岸冷戰時期達成空前的團結!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百年,是適當的時刻讓我們反思史上最歷久不衰的主題之一,即歐洲理念。歐洲認同已成為近期炙手可熱的政治議題,隨著冷戰與維持它的共識瓦解,我們對於歐洲過去與現在的觀點已歷經一次重大修正。柏林不再是分裂之歐洲的象徵,而是統一的德國首都。許多由冷戰所提供幻象都已消融於不確定性的氛圍裡,而這正是現今的特徵。排外民族主義、新種族主義與「歐洲堡壘」惡靈的興起都暗示著過往的再現!本書是關於在每個年代中,歐洲理念是如何在其自我認同的鏡像中被創造的:歐洲的理念就跟其實在是相同的,但同時也是個備受爭議的理念,並且它曾處於困阨中,也就是歐洲認同被建構為自我與他者的二分法。本書從古至今地分析了歐洲理念作為社會建構物的起源與發展。其吸引人的論點在於,歐洲理念是有助於分裂與排它的政治,而這點被整體的表面概念所掩飾。作者追溯了他所謂的歐洲主義論述之起源,乃是深植於歐洲史的一股力量,像是關於中古基督教世界、啓蒙時代與十九世紀民族主義的一體化或整合的迷思,這些迷思的世界觀已挾持了歐洲理念相當長一段時間。德朗提教授論道,歐洲理念必須從它是如何看待其少數的觀點,而非從其關於整體的矛盾概念來評判。最重要的是它必須被連結至一個新的,基於後民族公民身分的集體責任之政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拉德.德朗提博士為利物浦大學的社會系副教授。當前的研究興趣為現代性與社會理論,民主與社會運動。譯者簡介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歐洲研究碩士生、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士
目次
序言謝辭一.歐洲的矛盾性:本書理論導言二.歐洲理念的起源:追溯歐洲理念在古典希臘羅馬時代的起源與萌芽 理論觀點/歐洲與古代人/基督受難向與伊斯蘭新月/基督教世界與歐洲三.歐洲的西方化:「歐洲理念」與「基督教世界」之爭 理論觀點/歐洲政體之萌芽/十字軍意識形態的興起/歐洲認同與東方邊界歐洲 與日耳曼之形成/統一的神話/歐洲的西方化/歐洲認同與西方邊界 四.歐洲的界限:移轉中的邊界,西歐對歐洲理念的界定與佔有 理論觀點/作為邊疆之地的巴爾幹半島/居間之地/歐亞的創造五.現代性時代裡的歐洲:西方體系民族國家的鞏固與歐洲理念的形成 理論觀點/歐洲認同的世俗化/歐洲與啟蒙運動/歐洲與法國大革命/歐洲與民 族理念歐洲的浪漫主義再發現六.東方鏡像裡的歐洲:文明優越性的迷思與建構一個敵對世界體系必須的他者 理論觀點/東方的創造/文明與文化/歐洲與白人的重責大任 七.歐洲認同的危機:中歐的出現與法西斯主義 理論觀點/中歐(Mitteleuropa)的創造/歐洲的崩裂/歐洲悲觀主義/歐洲的法 西斯神話 八.作為冷戰建構物的歐洲:戰後重建與冷戰 理論觀點/美國的歐洲神話/歐洲與美國的對立依舊無解/歐洲與冷戰之起源/ 市場的歐洲九. 冷戰之後的歐洲:冷戰共識之瓦解對於歐洲理念的意涵探討 理論觀點/冷戰共識的終結/歐洲單點(EUROPE A LA CARTE)/歐洲主義的地緣政 治學/歐洲堡壘 十.結論:邁向後民族公民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