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旅遊 > 美洲 
     
    出走,一路向南(北美卷):到世界的邊緣
    編/著者: 孫民編著
    出版日期:2012-04-30
    ISBN:9789868781986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美洲史地總論

    優惠價:85折,298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繼《出走,搭車去柏林》之後,谷岳和劉暢再度出走從北美洲最北端到南美洲最南端穿越三萬三千公里用最瘋狂的方式挑戰世界上最長的陸地穿越  ◎自由、冒險,分擔、分享,風景、風俗,逸事、奇聞,歡樂、趣味。他們的旅行綜合了這麼多人人嚮往的東西,不受關注幾乎是不可能的。  2010年9月,谷岳和劉暢再度出發,開始了縱穿北美的搭車旅行。谷岳隻身搭上集裝箱巨輪橫渡太平洋,與紀錄片導演劉暢在阿拉斯加會合,開始了他們的美洲穿越計畫。他們用一年多的時間,從北極圈出發,以阿根廷最南端為目的地,用最小的碳足跡,用各種靠譜及不靠譜的方法,完成世界上最長的陸地穿越。  ◎用三萬三千公里的旅程,親身體驗多種危險刺激的職業。  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體驗極地漁夫、森林救火員、牛仔等人們的生活。  從搭車到自駕遊,體驗最經典的美國式旅行。  在這趟旅程中,不畏寒冷、颶風,直接面對出生入死的危險,去體驗了阿拉斯加的深海漁夫生活,又或者經歷高溫、烈火,體驗加拿大的森林救火員挑戰生理極限的考驗,親身經歷的多種危險刺激的職業;他們一次次的問自己,人生究竟有幾種可能,所以他們一路向南,為了尋找答案。這段旅程,尚未結束……
    作者介紹
    谷岳   出生:一九八○年   出生地:北京(美國籍)   谷岳○至十一歲在中國,十一至二十四歲在美國(其中一年在中國留學),二十四至二十六歲在世界各地流浪,二十六至三十一歲在中國。谷岳在北京出生、共在北京住了十七年,在美國生活了十四年 。  二○○三年,他辭去工作,賣掉所有家當,從西雅圖出發開始旅行。他帶著一個背包、三部相機和一張單程機票,試圖離開喧囂和既定的生活,尋找生命中的真實和美麗。他花了兩年零一個星期,走了十八個國家,最終回到他的出生地——北京。   這次旅行前,谷岳已經有過兩次讓他上癮的長途旅行。一次是十八歲時類似「成人禮」的歐洲行,一待就是六個月;另一次是從北京搭火車去西藏,他想買張學生票,就找了個辦假證的買學生證,本想要個人大的,結果拿到一張北大的。在西藏之行途中他讀了《在路上》,雖然沒能看完,但對搭車一幕始終不忘。  在二○○九年的夏天,谷岳和劉暢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搭便車,經過一萬六千多公里、十三個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直到柏林。在那裡等待他們的就是谷岳的女友伊卡。劉暢  出生:一九七五年  出生地:北京  劉暢於一九九○年去美國芝加哥度求學,一九九四年回到中國,立志投身於推動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常年從事紀錄片導演工作,並於二○○二年起與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進行合作。  二○○二年獲DISCOVERY亞洲新銳導演稱號,同年與DISCOVERY合作獨立製作紀錄片《FOREVER BEIJING》,獲ASIA TV AWARD亞洲電視網最佳紀錄片獎,並在此之後製作了多部介紹中國文化的紀錄片。  二○○三年起與YUM百勝中國餐飲集團旗下肯德基品牌合作,拍攝多部青少年籃球宣傳片,記錄中國少年的籃球之夢。  二○○四年起執導DISCOVERY NETWORK AISA與華潤雪花啤酒的聯合探險系列片──《勇闖天涯》探索之旅,先後探險並拍攝: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無人區、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探源之旅、探索穿越柴達木盆地、勇闖國境線──瑞麗至拉薩。  二○○八年五月底開始跟拍北川的重建與北川受災人民的生活重建,拍攝三年,完成三集大型紀錄長片《重建》。  二○○九年策畫北京、成都《廢墟 青春記憶》巡迴藝術展。
    名人/編輯推薦
    王平(旅遊衛視 總裁)、 孫冕(《新周刊》創辦人作者)、黃麗如(《中國時報》旅遊組記者 )  如果你不想在路上,那一定要看看別人如何在路上。那種人生很稀罕的體驗,定會觸動你內心某根神經,會覺得不走一趟真枉來此生,也許,你就收拾好行裝,擇時上路上!──孫冕(《新周刊》創辦人作者)  旅人出走,往往是因為單純的召喚,比方只看海不看山、比方一路向南,在谷岳和劉暢的一路向南旅程裡,看見「男」行的灑脫、也看見「難」行的挑戰。南方之南是振奮人心的熱血,召喚旅人上路的夢想與勇氣。──黃麗如(《中國時報》旅遊組記者 )
    推薦序找不著北  以「找不著北」為題,為《一路向南》作序頗有些南轅北轍的味道。  前些天,我在北京最繁忙的地鐵國貿站的換乘通道上看到四個碩大的紅字─一路向北,這是一個著名戶外品牌的廣告,在此之前《一路向南》的紀錄片已在旅遊衛視播過了兩輪。最初看到《一路向南》這個題目時,就被它強烈的方向感所吸引。因為女人大都方向感差,而我更是個經常在北京這個四四方方的城市中找不著北的人。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曾經做過一個測試,他們詢問澳大利亞北部約克角西邊的原始部落裡的五歲女孩:哪邊是北?小女孩當即毫不猶豫地指出了方向,準確無誤。經過研究發現,在這個部落的語言中沒有 「左」和「右」這樣表示相對空間關係的詞彙,而是採用絕對的基本方向──北、南、東、西。由此推論,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被賦予了辨別南北的能力,只不過後來有了指北針,而在沒有指北針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開始找不著北了。  其實還有一種南北是生活中的。那種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一連串難題,不知如何是好並疲於應付的狀況,有人叫做「找不著北」。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生活處在這種疲於奔命的狀態?是不是因為選擇太多、誘惑太多、道路太多?當選擇不再是自由而是負擔的時候,人們開始羨慕那些能夠一路向南的人。  對谷岳和劉暢來說,一路向南只是他們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旅行,但對大多數找不著北的人來說,「一路向南」這四個字裡面至少包含了兩層指導意義──簡單和堅持。大仲馬在《基度山恩仇記》中說,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一路向南的簡單和堅持,是找不到北時的方向與希望。旅遊衛視總裁 王平編著者手記人人嚮往的事物  二○○九年,聽說有兩個中國小伙子,從北京一路搭車去了柏林,行程總長約一萬五千公里。這事僅僅是聽說,已足夠令人興奮。因為我也是無錢無業的旅行者,很受啟發也很受刺激,咱怎麼就沒想到,或者,想到了卻沒去做呢?  機緣巧合,二○一○年十二月初,朋友介紹我來寫谷岳和劉暢縱穿北美的搭車故事。這次旅行的距離更長,三萬多公里。欣然接活兒的理由有兩個,一是臨近年關確實缺錢,二是對他們本次旅行的好奇和喜歡,可算是「一箭雙雕,一舉兩得」的難得機會。  可能與大多數讀者一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囊中羞澀,瑣事纏身,眼高手低,藉口一堆,夢想全埋在心裡,沒等發芽,已漚成了肥料。谷岳和劉暢替我們玩了一把,而且玩得比較出彩,這是他們吸引目光的核心之處。  提升到理性和文化,他倆替我們做了什麼呢?我覺得至少有這麼幾個美妙的關鍵字:自由、冒險,分擔、分享,風景、風俗,逸事、奇聞,歡樂、趣味。他們的旅行綜合了這麼多人人嚮往的東西,不受關注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有不少疑問:  一、谷岳和劉暢是什麼人?他們怎麼就想到並做到了搭車縱穿北美的旅行呢?如果一點兒背景沒有,我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做呢?  二、我們都有過搭車的經歷,從A點到B點,就地刨餅,空手套白狼,精神變物質,這事兒真那麼容易嗎?有現實問題,也有觀念問題─比如「一切向錢看」,傷了病了抬到醫院,沒錢也會死在門口;比如「時間就是生命」,人人都在趕路,不怕慢就怕站,拉上兩個陌生人沒什麼好處;比如聽說北美槍案頻頻,「搭錯車」差不多等於搭上了命。  三、聽說谷岳和劉暢認識不久,不是陳年驢友,也不是黃顏知己。兩人一起上路,一走一、兩個月,性格特點、價值觀念、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表達方式等差別都很大,遇到矛盾和分歧如何處理呢?  四、另外,還有不少問題,比如簽證怎麼辦、語言不通怎麼辦、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怎麼辦、一個月時間不夠怎麼辦?  帶著這些問題,我仔細研讀了他倆的「旅行採訪錄」以及網上的所有資訊,感慨良多,有滿足也有遺憾,有興奮也有沮喪,估計和他倆旅行中、回顧中的心態相像。  但是不管怎麼說,旅行成功了,效果達到了。  一個突出的體會是,谷岳和劉暢相當會「借」─借力、借勢、借錢、借物,借助一切有利條件,讓「夢想照進現實」。網上有人爆料,說他倆都有電視臺的背景和資助。谷岳和劉暢沒有回避,坦白從寬,化敵為友,化懷疑為理解,化抬槓為通融。  還有人說谷岳是美國籍,劉暢有美國生活經歷,這事不可複製。人人都有自己的資源和條件,玩不了大的可以玩小的,爭取自由、勇於冒險、嚮往自然、追求樂趣是時時處處可以實踐的事,並不構成本次旅行的硬傷。  電視和網路已經詳細報導過的旅行,還有必要出版這麼一本書嗎?我認為一定要的。  一、谷岳和劉暢畢竟開創了中國人搭車長途旅行的先例。雖然這個玩法在國外比較老套也比較普及,但是它像數學公式一樣,代入到我們的思維習慣、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中,就會解出別樣味道,甚至是令人深思的答案。  二、電視、網路、圖書三種媒體各有長處和弱點。如果把它們比喻成軍事,電視是飛機轟炸,網路是鐳射導引,圖書則是陸軍占領。此三者結合,各有優勢,互為補充,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多面、立體甚至全像的觀照環境。  三、不怕敞開來討論個人旅行的理念、方法和心得,對話當然好,有人罵更熱鬧。國內的旅遊和旅行,與國際相比,問題重重,無論在文化高度、人群分布、方式選擇、傳播效率和品質上,都有差距。不能知難而退,要頂風做案頭工作。反正咱不面對,總有人面對。  谷岳和劉暢的性格、觀念、體能和經歷的差異增加了本次旅行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我也參與過類似的旅行,兩人結伴,同一時間,同一路線,寫出來的遊記卻大相徑庭。當時就想出版一本書,書頁中間畫一條線,並列兩人的遊記內容,雖然不見得好看,但一定有這學那學等等學的價值和意義。我也曾建議出版社這樣處理他倆的故事,最終只限於建議─也許這樣做,太不照顧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了。  這兩人我都喜歡,谷岳更像一個純粹的行者,性情第一,說走就走,樂於擔當,不愛囉唆,估計跟他一半一半的中美人生經歷有關;劉暢則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北京電視工作者和布波旅行家(「布波」即布爾喬亞加波西米亞),思維敏銳,激情澎湃,隨遇而安,不急不躁。這一對搭檔,和諧共生,是一條線上的螞蚱;較起勁來,是觀念鬥爭的兩個代表。寫作過程中,我常常揣測他倆的心理矛盾,那些欲言又止的話,可能更接近某個深度─要承認,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彆扭,他倆卻能夠求大同存小異,幾乎擰成了一股繩。  目前這本書的樣子,一定不是皆大歡喜的,我先說一聲「抱歉」。時代車輪滾滾,誰都著急搭車,生怕趕不上這撥兒鹹帶魚了。有人曾讓我參考一本知名的旅行書籍,我說那比不了,那樣的旅行和遊記已經絕種,咱們只能效仿個大概,相當於歌劇和電視劇的關係。  關鍵是,這本書如果激發了你上路的熱情和寫字的欲望,這才是正事兒,就看你的了。孫民
    目次
    推薦序:找不著北──旅遊衛視總裁 王平旅人介紹序曲:搭船橫渡太平洋[美國.阿拉斯加]混搭,多爾頓高速公路極端的極地夢一樣的錫特卡[加拿大]千島間的漂泊森林公園裡的加拿大洛磯山下的牛仔和牧場[美國]回鄉之路誰不說家鄉好挺進大峽谷體驗拉斯維加斯從沙漠到沙灘你不瞭解的洛杉磯[墨西哥]新版墨西哥往事北美洲,再回首編著者手記:人人嚮往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