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中國文學 
     
    我所愛的香港
    編/著者: 林夕
    出版日期:2010-11-22
    ISBN:978986865755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優惠價:85折,221

    定價:  $2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20 元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定價:80 元
    特價:90折!72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因為香港,所以林夕  張愛玲說,香港是座誇張的城市。  是怎樣眉眼緊湊,如何目光迷離的一座城市,誕生出林夕這樣的創作者,而林夕又為何會說:有生以來,我連一釐秒移民的念頭都沒有過。  本書是林夕近期專欄文章集結,全書談的都是林夕所思所愛所想、也是他創作靈感的香港。沒有香港,就沒有林夕,也就不會有盪氣迴腸的〈富士山下〉、〈當時的月亮〉,以及讓我們寄託心事的〈再見二丁目〉……  藍田玉生煙 香港有林夕  對於老房子的迷戀  大學時代,我常常在三更半夜漫步西環,觀賞那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蒙塵後一如陳皮質感的混凝土外牆,木窗框有不同顏色的油漆,而且大都是整齊對稱的方格子,較近代的用鐵窗,開關手柄卻是銅造的,樓梯有時是如今已失傳或沒有師傅肯造的水磨石。想像住在裡面,開一盞暗燈,影子落在牆壁上,活活就是張愛玲筆下的人物了。那時多想以後就挑這樣子的唐樓來住。--〈走馬陽台〉  怎麼學普通話  不如我不怕慚愧在這裡說一下我學普通話的經過。 我首先跟一個北京老師單對單一期三課每課兩小時,從漢語拼音學起,大概半年時間,老師根據那三本初中高階的課本都學完了,我還不滿足,就拿張愛玲的小說唸給她聽,那可以接觸到一些不常用的字眼,然後再訂台灣的〈中國時報〉,在她面前讀報紙,兼吸收台灣的常用語。--〈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  最潮的是什麼  潮流和自由相反,住在沒有自由的地方比自由的城市更了解自由,因為沒有呼吸,才能發現呼吸的存在。潮流相反,你不能與潮流達到同時呼吸的地步,情況就有點像從〈時代周刊〉(亞洲版)去理解王菲,從〈亞洲周刊〉去知道周星馳的魅力。你又會幾理解?--〈觸覺〉  旅行在異地  現在我去東京,會離群漫步南青山,沿途看那些美麗的建築,比較商廈名店與民居的分別。有一次耳邊還有ipod 傳來的〈再見二丁目〉,那情景,也堪稱畢生難忘。我漸漸覺得,旅遊是該享受這種走到哪裡是哪裡的悠閒。而非比上班還要早就爬起床出發,弄得精神憔悴,成為自助的鴨仔。--〈自助鴨仔〉  愛一個人無法擁有他  戀愛大不過天,誰也不屬於誰。即使貪色愛上美似會行會走的大衛像,可以摸可以抱可以跟他同行,他的分子構成卻是與萬物同在而湊巧與你發生過關係的生物。 相愛很難,嚇走一顆心卻很易。你試著處處想擁有他的一切,他自會忽然害怕失去一切,嚮往自己自在的天地,因為他是個獨立的生物。為著想有太多的愛而失去愛,真是諷刺的愛情現象,卻又每日發生,淪為不夠資格見報的真人真事。--〈生命中不能擁有的〉  搬家時對舊屋的不捨  如今為時已晚,看得太遲,依依不捨的只是習慣。我懷念的只是寫劉華〈觀世音〉歌詞時三天三夜不眠,在書房中苦思如何為歌詞結尾的苦行僧經驗,連坐都需要氣力的體會。當然是看過漂亮日出日落,但懷念的是寫完這詞的喜悅,記住的只是那追咖啡普洱花旗參陪我捱過的日子。 那麼看,我還是有救的。--〈我懷念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夕  發表的第一首作品是鍾鎮濤主唱的「曾經」,從此開啟他填詞寫詞的傳奇生涯。他為王菲、張學友、陳奕迅、楊千樺等天王天后寫詞。2009年榮獲香港樂壇「金針獎」。
      有生以來,我連一厘秒移民的念頭都沒有過。自小已很喜歡看香港地圖,並把火柴盒當做樓宇,砌成太子道,彌敦道,窩打老道。我每條走過的街道街名都有感情,要我移民不能再在銅鑼灣逛光碟店,是不可能的事。   我愛香港,但這種愛不能如愛情般連對方的缺點都愛上。   回歸十年,我們不但變成日本所謂的型社會,而且進入了兩極化的狀態。   樓市兩極化,政治爭拗兩極化。反而文化消費一元化,屏風樓千樓一腔,把近十年蓋的大型樓宇拚在一起,你分得開你住在哪一棟嗎?一如商場,無論在哪裡,你買到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如果失去天星與皇后是一種破壞的損失,新蓋的樓房就是一種建設的罪孽,香港,或許不再美麗了。   色相縱能忘,一切唯心造!但我們的心!情緒病差不多等閒如傷風感冒,我是過來人,對於為抑鬱症而輕生的風潮心如刀割。   香港有病,我在專欄所寫的不能代醫,但也希望病人瞭解病情所在。   主修大乘佛法的我,實在不捨,所以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