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宗教命理 > 宗教 
     
    佛家故事裡教會我的生活道理
    編/著者: 李凌珺
    出版社:悅讀名品
    出版日期:2011-07-31
    ISBN:978986763995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佛教儀制;佛教文藝

    優惠價:85折,238

    定價:  $2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定價:1800 元
    特價:90折!1620
     
    定價:1200 元
    特價:90折!108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一代宗師弘一大師指出:佛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解釋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他之所以以自己畢生的精力投身於佛家的研究和弘揚,也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真正地瞭解佛法,並且從中獲得無窮的智慧與精神力量。就是這種智慧讓這位當年的才子少爺放棄了世俗中的財富與地位,義無反顧地披上了袈裟,成了千百年來佛家追隨者中的一個。  佛教思想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此後與中國儒、道家思想並駕齊驅,乃至融合,形成了中國佛家的修身美德。從此,它便植根於華夏大地,對中國的政治、文化、民俗乃至人的衣、食、住 、行產生了巨大影響。  佛教從一種獨特的視角解釋了對人生的理解、宇宙的參悟。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就說:人生很苦。時光流逝兩千五百多年,今人和古人面臨的人生課題在本質上依然沒有改變。在步履維艱的人生旅程中,我們脆弱的心靈,一如既往地遇到苦難的纏縛。佛最大的智慧在於敢於正視人生的現實,而不消極躲避,指出人類自身可以從痛苦中得以解脫,運用智慧來達到人生的圓滿。  佛家智慧,忍讓超脫,視世間萬難為無物,不怨天尤人,自然呈現本性。以此可以把人的靈魂引入一個纖塵不染、像蓮花一樣潔淨的清涼世界——涅槃世界。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生活,那麼你就將會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幸福源自於內心的簡約。  佛家的智慧,其實就是通過身與心的清淨,來養足精神,從而脫離人生之苦……  這些智慧都試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本書寫佛家智慧,寫得不是「空」,也不是「色」,而是選取佛家與現實人生密切融合在一切的人生智慧,諸如慈悲、清淨、忍讓、捨棄、精進、超脫等,結合最經典的一百多則佛家智慧故事,在精析佛理的同時,結合現實人生的種種境遇,使得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佛典如同娓娓道來的家常話語,讓人有所思有所悟。  忠心地希望,這些佛家故事如同一脈脈清泉,汩汩流淌,能給我們浮躁、喧囂的生活帶來一絲寧靜和清涼;真誠地希望,這些佛家的智慧如同花瓣上滾動著的露珠,晶瑩剔透,為我們拂去心靈的塵埃,從此,成為一個身心清淨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快樂無憂的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凌珺  畢業於歷史系,兼修佛學、神學、宗教歷史的研究,是個不同於凡人的「神仙人」,一年之中半年徘徊於寺宇廟閣,多與僧侶為伴;此次是應主編懇切之邀提筆與大家共勉。
    前言  人生都有迷茫的時候,漆黑的夜色,不知在困惑中坐了多久。驀然回首,細數流光,我們遭受了很多的不如意,一路泥濘的道路,一路難言的委屈,我們不禁會問:倘若人的靈魂似蓮花般纖塵不染,是否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悲怒無奈?倘若人能如蓮花那般無慾無求,是否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愛恨情仇……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擁有淵博的知識,過著富足的生活,但並不快樂。真如蘇格拉底所說:真正帶給我們快樂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因為智慧會使人洞明人生的真理,會使人的行為合理,從而達到自由、快樂、解脫的境界。  佛教就是這樣的一種智慧。「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是對無盡時空裡所包含的萬事萬物的大智大覺。一代宗師弘一大師指出:佛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解釋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他之所以以自己畢生的精力投身於佛家的研究和弘揚,也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真正地瞭解佛法,並且從中獲得無窮的智慧與精神力量。就是這種智慧讓這位當年的才子少爺放棄了世俗中的財富與地位,義無反顧地披上了袈裟,成了千百年來佛家追隨者中的一個。  佛教思想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此後與中國儒、道家思想並駕齊驅,乃至融合,形成了中國佛家的修身美德。從此,它便植根於華夏大地,對中國的政治、文化、民俗乃至人的衣、食、住 、行產生了巨大影響。  佛教從一種獨特的視角解釋了對人生的理解、宇宙的參悟。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就說:人生很苦。時光流逝兩千五百多年,今人和古人面臨的人生課題在本質上依然沒有改變。在步履維艱的人生旅程中,我們脆弱的心靈,一如既往地遇到苦難的纏縛。佛最大的智慧在於敢於正視人生的現實,而不消極躲避,指出人類自身可以從痛苦中得以解脫,運用智慧來達到人生的圓滿。  佛家智慧,忍讓超脫,視世間萬難為無物,不怨天尤人,自然呈現本性。以此可以把人的靈魂引入一個纖塵不染、像蓮花一樣潔淨的清涼世界——涅槃世界。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生活,那麼你就將會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幸福源自於內心的簡約。  佛家的智慧,其實就是通過身與心的清淨,來養足精神,從而脫離人生之苦……  這些智慧都試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本書寫佛家智慧,寫得不是「空」,也不是「色」,而是選取佛家與現實人生密切融合在一切的人生智慧,諸如慈悲、清淨、忍讓、捨棄、精進、超脫等,結合最經典的一百多則佛家智慧故事,在精析佛理的同時,結合現實人生的種種境遇,使得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佛典如同娓娓道來的家常話語,讓人有所思有所悟。  忠心地希望,這些佛家故事如同一脈脈清泉,汩汩流淌,能給我們浮躁、喧囂的生活帶來一絲寧靜和清涼;真誠地希望,這些佛家的智慧如同花瓣上滾動著的露珠,晶瑩剔透,為我們拂去心靈的塵埃,從此,成為一個身心清淨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快樂無憂的人。
    目次
    第一章 慈悲:予樂拔苦的博大愛心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016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021 每一種善行都有回聲 025 世有平等,然後有真慈悲 029 關愛每一個卑微的生命 034 常存憫物之心 038 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愛 042 一言之善,貴於千金 046 智慧是善行的輔佐 049 慈悲:將孝心放到無限大 053 第二章 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認識自己,一室六窗 060 心淨則佛土淨 064 清淨心的種子,必會長成參天大樹 069 正心誠意,敬鐘如佛 075 物無淨穢,心有淨穢 079 掃地,掃心地 083 清淨無私的大愛 087 擾亂身心的「無明」 093 破除「我執」,獲得解脫 096 第三章 忍辱:有容乃大,忍者無敵 忍辱不是做縮頭烏龜 102 耐心,如流水磨棱角 106 容天下難容之事 110 公道自在人間 114 為了理想,把侮辱當飯吃 118 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121 穩定情緒,解脫自己 125 吃虧是一種長線投資 130 潛龍在淵,飛龍在天 134 第四章 捨棄:能舍方能得 世界本殘缺,拋卻求全妄想 140 捨得——小棄小得,大棄大得 146 有輕重便有取捨 152 知足常樂,放棄額外的追求 156 盡善盡美,用現實的方式去實現理想 162 人到無求品自高 166 第五章 自度:自己拯救自己 破繭成蝶要歷盡磨練 172 除去惡念,方能得救 175 我有明珠一顆 179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184 勢如破竹的上進心 189 泥濘留痕,磨難是煉獄 193 自助者得天助 197 自己是最有威力的法寶 201 第六章 持戒:一切自由都有前提條件 堅持有原則的自由 210 心中不染銅臭 214 不做是非的傳播者 218 貪戒:杜絕人生痛苦的最大根源 222 別為小事抓狂 227 嗔如刃,比刮骨鋼刀更鋒利 232 擺脫自大的「我慢」 236 謊言的紙包不住事實的火 240 惡語一句六月寒 244 理性約束,邁過人生的三重關隘 249 第七章 自省:心靈接近光明的象徵 懺悔:生命之復活 256 自省像一道清泉 262 在深淺之間權宜做人 266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70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273 覆水難收,後悔無益 276第八章 精進:奮發進取,精益求精 謙虛有助於自我消融 282 為法忘軀,追尋充實人生 286 凡事認真,提升自我 290 為人所不肯為,成人所不能成 294 積極進取創造卓越人生 297 持之以恆方可登峰造極 301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306 精進,永不停息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