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教會孩子吃苦,就是給孩子幸福
    編/著者: 蘇曉慧
    出版社:凱信企管
    出版日期:2011-02-28
    ISBN:9789867468581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各種教育

    優惠價:85折,213

    定價:  $2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50 元
    特價:90折!45
     
    定價:500 元
    特價:95折!47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形,代表你可能為孩子做了太多!】  □ 對於接受他人服務,都感到理所當然。  □ 挑食、偏食,盤子裡的食物經常吃不完就丟棄。  □ 購物時最先注意的是品牌,理由是「全班同學都有」。  □ 不會自己整理文具、玩具,總是你跟在孩子後面收拾。  □ 每天睡覺、起床沒有你三催四請,就絕對是一拖再拖。  你對孩子的照顧,究竟是愛,還是剝奪?  為什麼該是獨立生活的年紀,孩子卻仍在父母的管轄範圍、憂慮清單裡?  不想養出長不大、生活失能、怯於負責的「慣寶寶」,就要戒除「直升機父母」的所有行為,學會拿捏愛的分際!  《教會孩子吃苦,就是給孩子幸福》作者蘇曉慧,與你分享,如何當一位「懂得放手」的父母,帶孩子體驗生命全貌,讓孩子吃得了苦、能獨立、能自主,讓孩子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越是疼愛孩子的父母,越需要這本書!本書特色  .一分鐘,就能檢測你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體質!  .一分鐘,就能檢測你的孩子是否有「慣寶寶」傾向!  .邏輯清晰,馬上看,馬上能運用的親子相處秘訣!  What 找出問題  See 了解可以如何改善  Do it 和孩子相處時的小撇步
    作者介紹
    親子教養專家 蘇曉慧  北一女中、政大中文畢,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從小對吸收知識就很有興趣,累積許多讀書考試小撇步,擔任補教及家教老師期間,在教學領域十年的耕耘,經歷各種不同孩子的「磨難」,和孩子培養亦師亦友的情誼,了解孩子們對學習、人生等等各種不同的疑惑,不只是教導他們知識,也和他們討論如何面對人生的態度。  長期以來經過和學生的互動,為孩子提供誠懇而實用的學習規劃建議,擁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從自身的反思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當中,了解孩子們成長與學習過程的需求,以及經常出現的行為表徵背後其實都隱含孩子真正的心聲。期望將自己與孩子互動的種種經驗與體會整理集結成書,能讓家長和老師們在教養過程中也能得到另一種啟發。  著有《爸媽,別忘了 ~ 你也當過小孩!》、《哇咧 ~ 墾丁下雪了?!》
    名人/編輯推薦
    幸福推手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 邱文仁 /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黑幼龍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 誠摯推薦!
    推薦序1肯吃苦,更快出人頭地!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 邱文仁  出社會後你會知道,如果想要獲得「有價值」的東西,往往需要經過持續的努力。幸好我的父母過去經常灌輸我努力的觀念,出社會後亦告誡我「不能隨便要求加薪」、「在工作上身段要放柔軟」、「努力學習」等等,為我建立良好的態度,鼓勵我迎接社會的競技及試煉,這也讓我一直在職場上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我認為,父母如果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只會讓孩子依賴,導致出社會後不知如何面對人生的考驗。所以,父母應該有責任培養孩子面對挫折跟失敗,以及重新出發的精神!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經過勞動取得。」看到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建議父母,別急著替孩子分擔他該做的事,這是人生的基礎訓練,也是培養競爭力的開端。除此之外,我認為父母更應該讓孩子了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道理,待人接物要常常心懷感恩!而凡事如果讓孩子可以「動手做」,則可以發現他們的能力在哪裡!  現在很多父母工作忙祿,由於補償心態作祟,所以對孩子的要求都盡力滿足,希望孩子生活過得好一點,以致於容易太過溺愛,這會讓孩子認為向父母伸手是理所當然的,這樣也讓很多年輕人,對於工作的意願不高。而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低、穩定性不足,是企業最大的煩惱。根據yes123調查指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並沒有馬上就業,甚至選擇不工作,那往往是因為父母照顧得太好,讓小孩失去奮鬥的目標,也不會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甚至有憤世嫉俗的想法,乾脆當個「啃老族」蹲在家裡。  目前很多社會新鮮人求職時往往只想到「我想做什麼」,卻很少想到「我能做什麼」,事實上,職場裡「能做什麼比想做什麼更重要!」求職者如果沒有特殊專長,應該先從「能做什麼」著手,這樣才會踏出第一步!而社會新鮮人如果勤勞肯吃苦,才有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與職位。  對於關心子女未來發展的父母而言,這本書提供父母如何訓練孩子打點自己的生活,讓年輕人願意吃苦,以迎向職場更多的機會並脫穎而出!其中有古今中外的教養實例和方法,值得關心子女的父母參考,並印證於家庭教育中。推薦序2捨不得孩子吃苦,孩子長大後只會更辛苦!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  孩子缺乏勇氣,是誰的問題?  二○一○年輔仁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針對台北市六百一十七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勇氣特質調查」,發現九成學童面對難題時,不敢勇於面對,選擇消極處理。推究背後的原因,七成家長不敢讓孩子嘗試挑戰,過度保護,導致孩子喪失自我肯定的能力。  現代的孩子普遍缺乏冒險精神,這是從上到下的結構性問題。學校缺乏相關勇氣訓練課程,因為擔心一旦孩子出狀況,後果都得由老師負責;父母則是極度保護自己的孩子。  請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父母?平時因為工作忙得團團轉,缺乏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這樣的狀況導致「補償心態」作祟,等到假日有空陪伴孩子,說什麼都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更不忍心責罵孩子;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不想要他遭受困難、挫折、發生危險……,所以極度保護子女。如果是,那麼其實你正在毒害自己的子女卻不自知!  或許你認為,保護孩子是對孩子好,不想他受到傷害。然而,人原本就是要從許多實際作為甚至是錯誤嘗試中,才有辦法學習生存所需的技能,甚至是獲得成長。大人如果捨不得孩子吃苦,只會剝奪孩子培養技能的機會,進而讓未來的生活過得辛苦!此外,過度擔心的父母,通常也容易養出焦慮的孩子。  其實,父母可以從生活中鼓勵孩子獨立、培養勇氣,比方到社區商店買東西、主動問路,學校舉辦校外教學或相關活動時,只要事前做好安全溝通,也應該鼓勵孩子參與……。這些,都是孩子獲得生存養分的來源。  當孩子誕生時,我們承諾要愛他一輩子,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你對孩子的「照顧」究竟是愛?還是剝奪?本書可以幫助父母自我檢視,並且提供最實際的作法,戒掉溺愛與保護,學會拿捏愛的分際,才不會養出養出長不大、生活失能、怯於負責的「慣寶寶」!作者序辛苦,是通往幸福的一條路  街頭上、校門口、家庭裡……可以看見這樣的孩子:上學時由幫傭拿著書包、便當袋,自己只顧著邊走邊看漫畫;吃水果時,西瓜籽、芭樂籽、橘子皮、橘子籽已經有人幫忙全去掉,從來沒看過水果「完整」的樣子是什麼;爸爸媽媽告訴他,只要專心唸書就好,其他的事情不必管,所以從來沒進過廚房、拿過抹布、為自己的生活起居盡過半點心力……。  完全可以想像這些孩子們的未來生活是什麼樣子:不會煮菜燒飯,可能連泡泡麵都不會,每天外食;因為不會做家事,可能這一生摸掃把的次數都數得出來,家裡永遠亂七八糟,等著專門的清潔人員上門打掃;而當以上這些「苦力」都外包,未來結婚生子,可能連小BABY怎麼洗澡、怎麼幫小BABY「把屎把尿」都不知道,還得請爸媽或專業褓姆代勞。  這是一幅多麼諷刺的景象!  豐厚的物質生活使他們不能體會愛物惜物的道理,隨著廣告起舞,在台北捷運上,已經可以看到十幾歲的孩子拿著當紅iPhone把玩著,這可能是爸媽半個月的薪水,要是再出新手機,立刻又要再換一台。  我們的上一代對「吃苦」有深刻的體會,教我們這代「吃虧就是佔便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的生活比上一代擁有更優越的條件,但也複雜許多,所以我們學會了要「聰明吃苦」,而不是「傻人有傻福」;而對於下一代,在我們更應該把這些累積的智慧傳承給孩子們,讓他們站在我們的基礎上,面對未來更嚴苛的生存大考驗。  吃苦的經驗,可以讓孩子了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知道有很多「好事」不是理所當然而心存感恩、惜福,待人處事更有同理心;吃苦,可以讓孩子明白人生並非總是順遂。讓孩子明白這些,有那麼重要嗎?世界充滿了變動,孩子的人生也不可能永遠只遇到好事,對吧?碰上逆境時,懂得如何轉變心態、用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並且能夠惜福、感恩的人,也才能夠順利地度過難關呀!  從「潛能開發」的角度來看,吃苦這件事,也有助於孩子發現自己的特長。適度的讓孩子吃苦,意味著父母必須放手,讓孩子對某些事情身體力行,而這個親身體驗、動手做的過程格外重要,因為它讓孩子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這是一種不需要付錢就能夠上的潛能開發課!  古今中外多少成功的名人不在吃苦中度過?周杰倫如果不曾一個月拚命寫出三十首歌,怎能得到吳宗憲的賞識?蔡依林如果不是持續努力不懈,怎麼能得到歌壇天后的稱號?阮經天也在曾在雜誌訪問中提到「感謝老天讓我吃苦後才走紅」,演藝圈如此,政界、商界也都是如此。  吃苦也不是中低階層的專利,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政商名流第二代仍然面對很多「苦」,像眾所週知的連勝文,有很好的政治世家背景,但他其實比一般人受到更多矚目,一言一行都被嚴格的評斷,但他仍然必須克服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當他從悠遊卡公司董座退下來,語重心長的表示:「沒有任何工作值得拿命來拚。」就可以發現他比任何人都還要辛苦地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還有橙果設計的蔣友柏,身為蔣家第三代,甫創業時也歷經波折,當蔣家光環成了包袱,是生活歷練教他學會吃苦,放下身段一一克服,如今橙果在他的帶領下才能成為台灣知名的設計公司。  能夠從小吃苦,才能培養轉化苦頭變甜頭的養分,最後「苦盡甘來」,邁向幸福與成功。教養孩子的過程十分漫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指導他們培養生存的能力。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一些毛病,諸如做事不積極,老是拖泥帶水,因為維持「積極」太苦了;見了人從來不打招呼,不太會說「請、謝謝、對不起」,因為覺得「別人的服務」是應該的;不想做一些改變,因為「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很苦;他可能也經常需要讚美,獲得外在認同,但他經不起別人批評、指教,因為孩子們覺得接受批評是羞恥的,這實在太苦了啊!  上課、學習固然重要,良好的生活教育也不可偏廢,而學習吃苦以及如何吃苦則是生活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所以這本書中提出一些孩子不能吃苦的現象,也提供古今中外的教養實例和方法給爸媽們參考,如果你非常寶貝你的孩子,那麼就更應該好好看這本書,調整日常生活中的教養方式,讓你的孩子學會吃苦,邁向幸福的道路。
    目次
    TEST──你是「慣爸爸」、「慣媽媽」?!推薦序 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 邱文仁推薦序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作者序 辛苦,是孩子通往幸福的路Part 1 教孩子學會生活這堂課Step1 別當孩子的人肉鬧鐘What?三催四請,是大人自找的?See ~ 動力讓孩子用心學習用力玩Do it!讓孩子學習運用時間表Step2 別剝奪孩子維生的能力What?爸媽管太大,孩子變生活白痴!See ~ 孩子其實有能力自己做Do it!讓孩子動手,爸媽不必當超人Step3 別把孩子養成飼料雞What?「宅」年齡下降,養出「奧」少年See ~ 孩子愛運動,身心都健康Do it!讓孩子培養運動興趣Step4 別讓孩子變成懶惰蟲What?懶惰惡習上身,天才變庸才See ~ 天才還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Do it!訓練孩子養成勤勞的習慣Step5 別讓孩子放棄接觸大自然What?到了郊外,用眼睛「踏青」?See ~ 大自然教給孩子的求生術Do it!帶著孩子接觸花花世界Part2 教孩子遠離對物質的依賴Step1 別讓孩子吃太好、太隨性What?這個不愛吃、那個要丟掉See ~ 孩子能學會感恩與珍惜Do it!良好飲食習慣,營養均衡才健康Step2 別再幫孩子不斷買新玩具What?玩具買買買不完!See ~ 珍惜每一個玩伴Do it!玩具總動員的啟示Step3 讓孩子向瘋狂消費說Bye-byeWhat?追流行,追潮流?大家都有!See ~ 衣服夠穿,東西夠用就好Do it!用「選擇題」引導孩子消費Step4 別給孩子虛有其表的幸運What?天塌下來有爹娘擋著?See ~ 孩子有白手起家的潛能Do it!教給孩子受用一生的本事Step5 別讓孩子以為金錢是萬能的What?孩子一見面就伸手要零用錢!See ~ 世界上還有錢買不到的東西Do it!教孩子理財勝過給孩子錢財Part 3 教孩子學會情緒這堂課Step1 別讓孩子任意發脾氣What?孩子愛抱怨又愛生氣See ~ 憤怒不能解決問題Do it!管理心中的小惡魔Step2 別讓孩子陷入悲傷的漩渦What?為什麼快樂不見了See ~ 乘著悲傷的翅膀,會飛得更高Do it!轉化痛苦成為希望的泉源 Step3 別只教孩子說對不起What?孩子有一千一百個對不起See ~ 能面對錯誤的孩子,更有能力解決問題Do it!先別急著生氣,才有導正孩子的機會Step4 別讓孩子被恐懼追著跑What?怕這個,怕那個,緊張兮兮See ~ 打敗恐怖的怪獸Do it!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Step5 別讓孩子成為無法做主的稻草人What?遇到困難卻什麼都不做See ~ 至少要表達自己的意見Do it!讓孩子的意志自由Part 4 教孩子得到自知的力量Step1 別只教孩子用一種方式看世界What?自大狂妄沒有公德心See ~ 同理心帶來好關係Do it!和孩子約定新禮貌運動Step2 別讓孩子以為他是超人What?用錯方法就不會成功See ~ 一時的挫折是成功的能量Do it!用鼓勵和包容轉化挫折Step3 別讓孩子走不出失敗的陰影What?什麼都要爭第一See ~ 讓成功變得更甜美Do it!化失敗為追求成功的動力Step4 別讓孩子不敢踏出第一步What?孩子不敢嘗試新的挑戰See ~ 肯定自己才能超越自己Do it!給孩子受到肯定的機會Step5 別讓孩子沒有時間反省What?「我沒錯!」那問題在哪裡?See ~ 自我反省讓孩子變得更好Do it!每件事情的成敗都能讓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