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幫助讀者瞭解廠商行為、產業結構及其經濟績效,並期望讀者能夠因為唸過本書而於未來從事經濟活動時很有效率。本書中的產業結構部分與個體經濟學有點類似,但較為深入。此外,本書在討論理論模型之後,我們以台灣實際的資料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來說明,用以驗證經濟理論的實用性,也用來說明廠商的一些行為,其背後都是有很好的經濟理論的支持。此外,本書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蒐集了很多台灣的資料,讓讀者得以瞭解台灣的廠商與產業及政府政策的實際情形。再者,書中也引述許多產經學者的研究成果,希望透過這些研究成果,讓讀者對產業經濟學的一些議題有更深入的瞭解與體認。 本版在章節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新增第15章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由於賽局理論的發展日益成熟,且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因此我們把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納入。另外,為了不增加篇幅,將原來第19章臺灣產業政策改為第22章,並放在CD中。再者,在相關章節中也新增了一些內容,例如沈入成本與網路經濟等。除了以上較大的章節結構的更動外,各章的內容結構也做了小幅度的改寫、調整與增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正倉台灣桃園人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大經濟學系教授林惠玲台灣彰化人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大經濟學系教授陳忠榮台灣台北人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莊春發台灣苗栗人中興大學經濟學碩士現任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目次
1 緒論 1 1.1 產業經濟學的發展 3 1.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目的 4 1.3 產業經濟學的內容與研究方法 52 廠商理論 9 2.1 廠商的出現與發展 10 2.2 廠商的目標 19 2.3 廠商的規模 28 2.4 現代的企業組織 28 2.5 廠商內部的組織與決策的執行 34 2.6 廠商經營績效的衡量 403 產業與市場 42 3.1 產業與市場 43 3.2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48 3.3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52 3.4 產業結構 594 臺灣的產業發展及其結構 70 4.1 部門別(大類產業)的產業結構 71 4.2 大規模企業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73 4.3 臺灣產業的發展及其結構的變化 78 4.4 臺灣工商業細類產業結構 815 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88 5.1 廠商的加入與退出 89 5.2 規模經濟 94 5.3 絕對成本優勢 109 5.4 資金優勢 109 5.5 產品差異 110 5.6 沈入成本 117 5.7 加入障礙的其他因素 117 5.8 加入障礙的相對重要性 118 5.9 臺灣產業結構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 1196 完全競爭市場結構 124 6.1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質 125 6.2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126 6.3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138 6.4 剩餘需求曲線與需求彈性 141 6.5 競爭的意義 143 6.6 完全競爭市場的優點 144 6.7 完全競爭市場的缺點 146 6.8 完全競爭市場與價格機能 147 6.9 對完全競爭市場的管制 1487 獨佔市場結構 157 7.1 獨佔廠商的目標-追求最大的利潤 159 7.2 完全獨佔市場的短期均衡 160 7.3 完全獨佔市場的長期均衡 166 7.4 需求彈性與獨佔利潤 167 7.5 獨佔與利潤 171 7.6 獨佔地位的創造與維護 173 7.7 獨佔的優點與缺點 177 7.8 獨佔與外部性 185 7.9 政府對獨佔廠商的管制 186 7.10 網路經濟學 1938 寡佔市場結構(1)領導性廠商 197 8.1 領導廠商的意義 198 8.2 領導廠商形成的原因 199 8.4 領導廠商的行為 2019 寡佔市場結構(2)合作的寡佔市場 214 9.1 什麼是卡特爾 215 9.2 為什麼要組織卡特爾 218 9.3 卡特爾的形成因素 219 9.4 卡特爾的強化與維持 222 9.5 卡特爾的績效與解體 225 9.6 勾結模型 231 9.7 公平交易法對聯合行為的規範 232 9.8 世界著名的卡特爾組織 23310 寡佔市場結構(3)非合作的寡佔市場 241 10.1 Cournot 模型 244 10.2 Bertrand 模型 255 10.3 Edgeworth 模型 258 10.4 Stackelberg 模型 261 10.5 異質寡佔-Bertrand 模型 267 10.6 市場佔有率模型 270 10.7 寡佔市場的經濟績效 27111 獨佔性競爭 274 11.1 獨佔性競爭的短期均衡 275 11.2 獨佔性競爭的長期均衡 277 11.3 品質相同的獨佔性競爭 279 11.4 獨佔性競爭與完全競爭的比較 289 11.5 獨佔性競爭的經濟績效 28912 獨佔廠商的差別取價 295 12.1 差別取價的目的 296 12.2 差別取價的種類 297 12.3 跨期差別取價 306 12.4 兩段訂價法 30913 廠商的價格行為 320 13.1 成本加成訂價法 321 13.2 目標價格訂價法 323 13.3 成套出售訂價法 326 13.4 搭配銷售法 328 13.5 清倉大拍賣(一物兩價法) 329 13.6 間接市場區隔 331 13.7 傾銷 332 13.8 資訊產品的訂價 334 13.9 其他的訂價法 33514 廠商的策略 342 14.1 掠奪性訂價法 343 14.2 限制性訂價法 345 14.3 超額能量策略 356 14.4 多品牌策略(品牌氾濫策略) 359 14.5 降低生產成本 362 14.6 提高競爭廠商的成本 36515 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 368 15.1 優勢策略 371 15.2 Nash均衡 373 15.3 囚犯的兩難 375 15.4 重複賽局 378 15.5 序列賽局 380 15.6 阻止加入策略 38416 整合與多角化 390 16.1 企業多角化 391 16.2 水平整合 397 16.3 垂直整合 399 16.4 複式整合與集團企業 405 16.5 國內外的企業合併 407 16.6 策略聯盟 421 16.7 整合的法律規範 42617 創新活動與市場結構 430 17.1 廠商規模與創新 431 17.2 市場結構與創新 435 17.3 專利權 435 17.4 技術擴散(選讀) 442 17.5 共同研發(選讀) 45118 廣告與競爭 459 18.1 廣告與產業結構 460 18.2 廣告與利潤率 471 18.3 廣告與產業集中度 479 18.4 廣告與產品價格 48419 產業結構與經濟績效 491 19.1 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 492 19.2 「結構-行為-績效」實證研究的結果 495 19.3 集中度與市場佔有率 502 19.4 價格與集中度 503 19.5 臺灣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的實證研究 50420 臺灣的經濟管制 511 20.1 經濟管制的法律基礎 512 20.2 經濟管制的理由-公共利益 513 20.3 經濟管制的實務與問題 520 20.4 經濟管制的質變-捕捉理論 528 20.5 解除管制與管制革新 53321 公平交易法的管制 545 21.1 我國的公平交易法 546 21.2 公平交易法對獨佔的定義與認定 548 21.3 公平交易法對獨佔力濫用的管制 550 21.4 公平交易法對聯合行為的管制 554 21.5 公平交易法對結合行為的管制 564 21.6 結合的經濟分析 56622 臺灣的產業政策(本章置入光碟) 22.1 產業政策的意義 22.2 臺灣的經濟發展 22.3 臺灣的產業保護政策 22.4 臺灣的產業發展政策 22.5 臺灣的產業自由化政策 22.6 民國90年代的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