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繪畫/雕刻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
    編/著者: 徐小虎
    出版社:典藏藝術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986683397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中國書畫

    優惠價:85折,680

    定價:  $8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900 元
    特價:90折!810
     
    定價:600 元
    特價:90折!540
     
    定價:800 元
    特價:90折!72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1200 元
    特價:90折!10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全球藝術史學者一致推薦的中國書畫鑑定方法書  真跡,並非如你所認識、熟悉的那樣。它的真實面貌,往往會被後世與種種偽作給淹沒!取而代之的,是符合與貼近你我審美觀的種種新創作或想像之作!漸漸地,世人都遺忘了,也誤會了,那個時代、那個人、那些事。透過《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徐小虎 著)我們試著重拾「真相」,和接近它應該有的感動。  一張中國古代繪畫裡頭藏了多少的糾葛?如果是某大師的真跡,那麼,它透露大師創作時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創作的時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風格?或者是一張假畫,那麼它與大師的真跡有哪種關連呢?是如實的臨摹,對原作者的誤解之作, 甚至是全新的創造?   面對這些真跡與後作的層層關係,作者以元代畫家吳鎮(1280年—1354年)為研究對象,逐一分析出這位十四世紀藝術家的真跡與後世偽作群,同時開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縝密的方法學,鼓勵中國繪畫史的學者和愛好者用開放的眼光,重新審視研究的對象,提出新的懷疑、釐清差異所在,進而重建更詳實的「真相」。  這不僅是探究創作者歸屬問題的專業人士應該閱讀的一本書,論述過程中抽絲剝繭、脈絡分明的交叉對照過程,就一般大眾而言,讀來也是引人入勝。但更重要的是中國藝術史長久以來對於書畫時代風格的混亂認知狀態,透過這一套方法學,將能夠透析與解決各種真假畫問題背後的實際狀況。  此書除了追求真相的理性研究外,作者對於假畫橫行的現狀,更大力倡導一個實際且包容的角度,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並不是一門如何地深邃、神秘、無法理解的學問?相反地,只要具備不帶任何成見的一雙眼,拋下任何既定詮釋與包袱的開放態度,直接面對作品,透過作品直接與其創作精神面對面,那麼我們所接觸與感受到的,當不只是單純的筆墨與二分法的真假問題,獲得更多的,將是各個時代的審美觀與宇宙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徐小虎教授(Joan Stanley-Baker)(MLitt DPhil Oxon)  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  生於南京,具有中德雙重血統,接受東西方文化多元洗禮,小學和初中學業分別完成於羅馬、重慶和上海。大學就讀於以人文教育與藝文創意知名的美國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 Vermont),開啟了對視覺與表演藝術的熱愛;之後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中國藝術史,在研究方法學上條理嚴謹且分析敏銳的訓練,為往後四十多年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奠定堅實的基礎。至五十歲始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1967-1971年,以筆名Jennifer S Byrd每週為《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發表藝術評論專欄,其後持續在台灣報章雜誌上發表有關藝術、建築、教育和環境方面的評論。   .1975年,針對傳統書畫家與收藏家筆墨鑑賞,對書畫家、鑑定家及收藏家王己千(季遷)作數年的長期訪問,由台北《故宮文物月刊》刊出中譯「畫語錄」(第13, 15-29卷,1984-1985)。  .1975-1980年,擔任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長,負責督導該館以收藏日本文物為主的亞洲部門典藏和展演空間設計,並進行中、日兩國的藏品研究。  .1980-1984年,為了研究中國古書畫真假問題,移家台北,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期間研發出有效的英文教學方式,並引進「小西園布袋戲團」,促成台灣傳統藝術與學術界的首次連接。  .1984-1987年,攻讀牛津大學博士。課餘參加學院、都市與大學賽船隊,1987年為牛津大學賽船女隊長(OUGBC),夏天參加古典希臘三排戰艦世界首次海上實地演練(World’s first Seatrials of the Athenian Trireme)。  .1987-1990年,任教澳洲墨爾本大學藝術系所,授中國與日本藝術史課程,並於該校榮任「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1991-1994年,在台灣擔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993-1996年,協助籌備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後改制為大學)。  .1996-2006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首任學務長。於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領導研究生突破傳統論文撰寫模式,在書畫斷代鑑定上獲得新發現。  .2006年,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退休,至今仍持續深入研究、發掘、演講,並教授書畫專題討論課程。  【著作】  專文評論外已出版的專書包括:Japanese Art 1984年Thames and Hudson,已出版法文、中文《日本美術》、西班牙文和伊朗文譯本)、《中國文人畫之東渡日本》(1993,密西根大學出版),以及本書英文原著《Old Masters Repainted, Wu Zhen (1290-1354) Prime Objects & Accretions》(1995,香港中文大學出版)。譯者簡介劉智遠  1965年生,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譯有《剛果藝術發展及其對世界之影響》,以及繪畫史、藝評、社評等專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最後成為傑出的範例,不止因為它是出類拔萃的學術,也因為它具有智性、學術性的勇氣與正義。─許理和(Erik Zercher)-萊登大學漢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氏對鑑定斷代問題所提出的方法論,將強烈地刺激著學者在中國藝術方面的研究及理解,同時也將對西方藝術史領域的學者造成同樣大的啟發。─衛特林(Ernst van de Wetering)-藝術史系教授.林布藺研究計畫主持人  徐氏此新研究法挑戰了傳統,並進一步提出全盤重新檢驗傳統典藏書畫的呼籲,期能釐清我華夏文化中輝煌遺產及書畫演變的真實過程。─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探究創作者歸屬問題的藝術史專業人士,都應該閱讀本書。一般大眾讀來也會津津有味,因為其中樂趣無窮。由於寫作如此精采,即使是探討中國書法鑑定的技術性章節,同樣令人著迷。─保羅.泰勒(Paul Taylor)-倫敦大學沃柏格研究所研究員  徐氏所用的方法使她得以揭開歷史上一層層,對一位藝術家持續變遷的認識,並且展現出大師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不同面貌。本書可以鼓勵中國繪畫史領域的專家們捐棄歷史的包袱,用開放的眼光看看他們所研究的對象。─郭樂知(Roger Goepper)-科隆大學東亞藝術館榮譽館長
    目次
    中文版自序與誌謝原(英)文版自序英文版序.許理和(Erick Zercher).衛特林(Ernst van der Wetering).郭樂知(Roger Goepper)中文版序 劉兆玄書評 保羅.泰勒(Paul Taylor)第一部 方法論的問題導論 中國繪畫贗品之不同層次第一章 研究方法概述第二章 中國傳統鑑定法第三章 日本在中國繪畫研究上的貢獻第四章 中國繪畫研究中的西方傳統第五章 原跡及其在演進、變形與捏造過程中的面目變遷第二部 從同代文獻與圖像尋找大師真跡第六章 時代風格的重要準則第七章 個人風格:聚焦於大師第八章 尋找真跡:吻合最早文獻資料的元代山水第九章 兩件佚名的元代繪畫第三部 方法論內部自我檢測 第十章 系統檢驗:由既定準則辨識竹畫真跡第十一章 真跡與偽作的筆跡鑑定:書法分析的心觀點第四部 明清的變形之作第十二章 山水畫中的變形面目第十三章 竹畫中的變形面目第五部 明清的捏造(增生)之作第十四章 山水畫中的捏造之作第十五章 竹譜中的捏造之作第六部 結論第十六章 用心觀看:清理與重建第七部 附錄A 山水畫中以筆劃為主與以渲染為主的模式B 吳鎮與傳董源《寒林重汀》C 長寬比與絹之寬度D 《墨竹譜》頁面的尺寸與狀況E 中國與日本的「仿吳鎮」作品F 吳鎮的印章G 項元汴的印章H 《墨竹譜》與《墨竹冊》款印檢驗後言:心觀與感知參考書目圖片索引內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