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教科專業 > 政治 > 政治學總論 
     
    政治學概論
    編/著者: 謝國斌
    出版社:洪葉
    出版日期:2011-09-30
    ISBN:9789866828942
    參考分類(CAT):政治學總論
    參考分類(CIP): 政治學總論

    優惠價:9折,252

    定價:  $2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550 元
    特價:85折!468
     
    定價:160 元
    特價:90折!144
     
    定價:620 元
    特價:90折!55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基於讓年輕學子看得懂為原則,本書定位為政治學的入門書籍,因此作者並沒有像一般的政治學學術論著一樣,做引經據典的長篇論述。本書主要的訴求對象是政治學的初學者,包含政治系本系生,與外系或修讀通識課程之非本科生。因此,作者嘗試以通俗的口吻撰寫,目的是要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學子認識政治學的基本知識。當然,作者也希望本書除了能讓學子獲得一些知識的累積之外,也能有系統地建構出政治學的大致樣貌,並培養出其對政治議題具批判思考的能力。  本書除了涵蓋常見的政治學議題外, 更進一步探討政治之「誰」、「什麼」、「如何」等層面的議題。因此,特別納入了民主政治、族群政治、政治權力的工具等章。此外,為了讓學子有更清楚的背景知識作為了解政治的基礎,作者也以相當大的篇幅介紹臺灣的選舉、政黨政治、政府組織等,並引用國人於報章媒體常見的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等為案例來輔助說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謝國斌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會學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碩士現任:  興國管理學院通識中心專任副教授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副秘書長經歷: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兼任副教授  長庚技術學院嘉義分部兼任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著作:  《平埔認同的消失與再現》(2009)、  《社會科學概論─多元觀點的透視》(2009)(與何祥如合著)  另外有發表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台灣風物》、《教育研究月刊》等期刊論文合計二十篇。
      隨著民主化的發展,「政治」一詞已是國人所熟悉的詞彙。但人們對政治的態度,可說又愛又恨。愛的是,人們喜歡談政治、看政論節目、關心國家大事等;恨的是,人們對於政治的權力鬥爭、社會對立等黑暗面,卻又有所顧忌。不過,不管是愛也好,恨也好,或不愛也不恨,只要住在人類社會,只要不離群索居,人們就離不開政治活動。因為,如美國政治學者伊士頓所言,政治涉及的就是生活中「社會價值權威分配」的問題。  在社會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並非人人都能獲取其所欲之「社會價值」,如財富、權力、意志的遂行等。因而,勢必有些人能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有些人則得不到,箇中奧妙如另一位政治學者拉斯威爾所言,政治就是:「誰得到什麼?如何得到?」  政治學即是探究「社會價值分配」的一門學問。不過,什麼是「社會價值」?使用抽象的概念來指稱具體的事物,是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常見的作風,政治學者尤然。一方面有其周延定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其也具有隱晦不明避免得罪人的作用。有時候,這也可能是學者欲彰顯其獨特性的策略。問題是,玄之又玄的抽象概念,對於涉世未深,人生經歷尚淺的年輕學子是否適合?他們能否有效理解箇中奧妙?依據我的經驗與觀察,答案是否定的。  基於讓年輕學子看得懂為原則,本書定位為政治學的入門書籍,因此作者並沒有像一般的政治學學術論著一樣,做引經據典的長篇論述。  本書主要的訴求對象是政治學的初學者,包含政治系本系生,與外系或修讀通識課程之非本科生。因此,作者嘗試以通俗的口吻撰寫,目的是要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學子認識政治學的基本知識。當然,作者也希望本書除了能讓學子獲得一些知識的累積之外,也能有系統地建構出政治學的大致樣貌,並培養出其對政治議題具批判思考的能力。  國內政治學相關書籍不少,不過普遍存有兩個問題。首先,國內學者的著作較少,也過於老舊。許多著作都是成書或醞釀於1990年代以前,而當時的威權政治環境迫使學者們對政治的運作與內涵隱晦其詞,或僅以國外為案例,讓國內學子無法依據己身的背景經驗認識政治。其次,國外學者的翻譯書頗多,其中雖然不乏知名學者的著作,其對政治的剖析也深入淺出,然而其書寫背景畢竟是以其自己的國家為背景(例如美國),對於缺乏背景知識的人不見得適合。  基於上述理由,本書的寫作試圖解決此問題。全書分成九章,第一章詳述政治的意義、政治運作的場域與政治分析的層面等,作為貫穿全書的主軸。在政治涉及「誰得到什麼?如何得到?」之意義下,本書除了涵蓋常見的政治學議題外,例如國家、政黨、選舉、政府等,更進一步探討政治之「誰」、「什麼」、「如何」等層面的議題。因此,本書特別納入了民主政治、族群政治、政治權力的工具等章。此外,為了讓學子有更清楚的背景知識作為了解政治的基礎,作者也以相當大的篇幅來介紹臺灣的選舉、政黨政治、政府組織等,並引用國人於報章媒體常見的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等為案例來輔助說明。  本書構思於作者課堂的教學,包括政治學、民主與政治、政治時事解讀等課程。而作者的政治學知識之型塑,則源自於臺大政治系所的基礎訓練,而後加上在美國所受的社會學訓練。因此,如果要誌謝,臺大政治系的師長們當然要特別感謝一番,包括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莊錦農教授,大一政治學啟蒙導師任德厚教授,以及其他曾經授業於我的諸多師長們。學思歷程的型塑是持續而動態的,除了臺大政治系外,我也要特別感謝近幾年來在臺灣國際研究學會的學習經驗,包含論文的發表以及與政治學界前輩們的互動,如施正鋒教授、紀舜傑教授、范盛保教授、陳俐甫教授等。  從社會學再度看政治學,或許增添了一點距離感,卻能幫助作者釐清當局者迷的可能謬誤。這方面,我得感謝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會系的師長們,包括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Michael Lichter,以及Michael Farrell、Tai Kang、Jorge Arditi、Mark Gottdiener、Christopher Mele等教授。他們對我的社會學訓練,猶如學習新的武功般,迫使我必須先忘記政治學的招式,但最後結果卻是將政治學與社會學融合在一起,成為混合政治與社會的媒地絲。  本書的完成我也得好好地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體諒,本書絕對沒辦法順利完成。再者,我要感洪葉文化的同仁們,若非王建惇經理的提案與支持,與其他同仁的協助,即使本書的撰寫構想已經醞釀數年,安於逸樂的惰性恐怕會讓此書的出版遙遙無期。政治學是一門有趣但也包含廣泛的學問,雖然力求周延完善,但由於作者才疏學淺,或恐內容的涵蓋與立論上仍有疏漏與謬誤之處,尚祈學者先進不吝指正。謝國斌2011年7月26日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什麼是政治?第一節 多元的政治定義 第二節 政治運作的幾個通則 第三節 政治分析的幾個面向 第二章 國家第一節 國家的緣起 第二節 國家的實證意義與構成要素 第三節 國家的規範性意義與價值 第三章 意識型態第一節 意識型態的意義與特質 第二節 意識型態的作用 第三節 重要的政治意識型態 第四章 民主政治第一節 民主政治的意義 第二節 民主政治的實踐方式 第三節 代議機關的類型 第四節 民主政治的類型 第五節 民主政治的條件 第五章 選舉第一節 選舉制度的緣起 第二節 民主選舉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誰該擁有投票權? 第四節 常見的選舉制度 第五節 選區劃分 第六節 臺灣的選舉 第六章 政黨與政黨制第一節 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政黨的分類 第三節 政黨制 第四節 臺灣的政黨政治 第七章 政府體制第一節 民主政府體制的原理─分權制衡 第二節 常見的民主政府類型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 第八章 族群政治第一節 族群作為政治行為者 第二節 族群關係與族群政治 第三節 民主國家實施多元主義之常見方法 第九章 政治權力的工具第一節 政治權力的意義與本質 第二節 統治者的工具 第三節 弱者的武器 重要法令條文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