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健康醫療 > 健康 
     
    老祖宗的傳家寶
    編/著者: 陳金柱
    出版社:商訊文化
    出版日期:2009-10-05
    ISBN:978986637806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中國醫學

    優惠價:85折,204

    定價:  $24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55 元
    特價:90折!410
     
    定價:760 元
    特價:90折!684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660 元
    特價:95折!627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人體的五臟六腑與五穀的關聯性介紹起,詳細說明自古以來,中西方飲食的差異,以及後來國人因飲食西化的緣故,對身體、五臟的影響,導致治療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總而言之,西醫從微觀入手,將人體分割論症,以可見的資料作為治療標準和依據,但對於醫療器材未能檢驗出的"症",西醫往往未能預先察知且加以治療,加上細菌及外在環境變化多端,研究往往趕不上變化,西醫的治療因此陷入了迷宮。反之,中醫則是從宏觀的角度,認?人的身體機能是整體統一,密不可分的,並從疾病的根源著手,不是針對單一的症狀,而是透過全面調整身體機能,恢復陰陽平衡,調動人體自身能量來治癒疾病,標本兼治。  並以淺顯的文字進一步談到對腎、肺、脾、肝、心等的影響,以及引起病症的原理,因為遵循的原則不同,探尋的角度有異,所以中西方的治療方法自然有所差異。同時,更讓我們知道,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如何利用智慧,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遠離疾病痛苦的方法。作者介紹大陸中醫陳金柱53年次天津人承襲四代祖傳中醫藥吳儀時期曾入圍中央級中醫群。平日除行醫外全國巡迴講演。本書之後,他將透過商訊出版系列中醫書籍(包括大陸繁體及簡體版權),如談婦科、談普及化的重大疾病---如直腸癌、糖尿病、女性的子宮頸瘤及子宮頸癌……等等。序/書摘中醫大道,道不遠人  幼承庭訓,練武習醫,三十多年來,面對各種疾病早已習以為常,可是近十多年大量增加的病人和不斷新增的所謂疑難雜症,常令我無法安坐。在面對一個個被現代醫學宣判為不治之症的疾病後,我發現其中大部分病因都只是傳統中醫裡很簡單的病理。為什麼小病會致命?為什麼科技越發達,而人的生命卻越脆弱?  十年來,我幾乎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走到香港、台灣,到處演講行醫,接觸無數病人,都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中國的老百姓真是可憐又可悲。  可憐的是對健康知識幾乎一無所知,太多太多的人僅僅因?一個很小的毛病甚至只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而斷送了生命,至死也不知道是?什?。更可怕的是我們的下一代,中國的青少年正以比經濟發展更快的速度步入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中。  可悲的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中醫文化日漸式微,離老百姓越來越遠,各大醫療和學術機構都是由西醫主導,連對中醫的研究和教育,居然也是採用西醫的理論和技術,傳統中醫被邊緣化,甚至還出現了廢除中醫的荒謬言論,令人無比痛心。  在人類歷史上,許多偉大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戰亂與疾病令整個種族滅亡,而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經歷了無數的戰亂與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瘟疫疾病,卻能頑強而且健康地繁衍生息,正是古老的中醫文化不斷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延綿強大。但是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中國人知道《黃帝內經》?這部唯一以民族先祖、帝王命名的寶典,曾作為歷代文人學士、王公大臣必讀的經書,今日卻沒有多少中國人願意翻閱。隨著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自然和社會環境快速變化,文化的傳承卻日益困難,文言文的衰落令中醫術語越發顯得艱澀難懂,相較於西醫的現代化和大眾化,傳統中醫離老百姓越來越遠。在這個凡事都與經濟掛帥的時代,多少醫者已被迫成了商人,而醫院則變成做生意的地方。中醫需要傳承發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援力量,雖離不開市場經營,但更需要從普及教育開始,希望現代中醫也能透過產業的擴大規模和影響,中華民族的醫道也能得到弘揚,以商載醫,以醫弘道。  作為一介平民,我沒有高深的學術背景,只是秉持著醫道中人願天下生靈「眾病悉除,身心安樂」的初衷,憑藉著多年行醫的實踐經驗,十年來運用一切可能的管道與機會行醫講課,盡力地把古老的中醫理論轉化成老百姓的語言向大?講解,結合簡單的生活常識,透過對常見病例的分析,力求讓大家能認識到最基本的健康知識。  中西醫關於人體健康的理論基礎其實是一致的,區別在於研究的方法與治療的手段。西醫從微觀入手,將人體分割論症,以可見的資料作為治療標準和依據,但是西方科技也早已論證了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現在每年出現大量新的疾病和細菌名稱,人們不斷花費大量資源研製對治的藥物,可是疾病越來越多,研究永遠趕不上病毒的變化快,西醫治療的手段也就因此陷入了迷宮。  中醫則是從宏觀角度,認為人的身體機能是整體統一,密不可分的。從疾病的根源著手,中醫關於疾病的名稱遠沒有西醫繁多複雜,都是直接歸結到病因與病機上,不是針對單一的症狀,而是透過全面調整身體機能,恢復陰陽平衡,調動人體自身能量來治癒疾病,標本兼治。  當全世界都在呼籲環保,提倡預防勝於治療的同時,我們是否知道在幾千年前的中醫理論中早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未有形而除之」是中醫的最高境界,而如今卻不被世人所重視。通常我們所見的治療都是「病而後藥之」,「亂而後治之」,但往往因?延誤時機造成重大損失。大量的臨床實驗證明,許多現代疑難雜症、慢性疾病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早發現與防治的,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健康不是依賴醫生和藥物,只有正確的思想和知識才是我們保護身體健康最強大的力量。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對於希望通過看一本書,聽幾次講座就能得到一個包治百病的秘方的朋友,看了我的書後恐怕會失望,這裡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全都是最基本的健康常識,但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這些基本的道理,健康就已經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