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西洋文學 
     
    地下室狗頭
    編/著者: 莫頓.朗斯蘭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986637781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北歐各國文學

    優惠價:85折,323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媲美馬奎斯《百年孤寂》、約翰.厄文《心塵往事》  阿言德《精靈之屋》 新世代家族史鉅作  丹麥文學金桂冠獎,年度作家、年度圖書和讀者票選獎  「別讓黑暗穿過你,寧可你自己穿過黑暗」  一則惡童修復記憶、回首往事不堪的長篇懺情告白──  關於四代人在詐騙、戰爭走私、海上浪遊、樹精鬼魂與英雄傳說、冷冽迷幻森林的性冒險、被瘋狗幻影撕裂的人生……等不斷輪迴如火十字烙印的宿命旅程。  一對分隔丹麥和阿姆斯特丹的姊弟史蒂娜和奧斯卡,因族中長輩凋零殆盡而重新聚首。  藉由弟弟跳躍現實與過去、謊言與真實難辨的告解式述說,一個個看似荒誕實則表裡不一的畸人、阿達一族肖像逐漸成形,如黑色幽默版的一千零一夜或說不完的追憶似水年華──  爺爺阿斯吉爾,立體派繪畫狂熱者,為了保命殺害集中營的戰友,一輩子尋找自己的歸屬;奶奶碧玉,耽溺於羅曼史、賭博,與醫生偷情被丈夫活逮,還踩爛他欲急救的斷指;爸爸「招風耳」,從小躲在廚房水槽下的櫥櫃,以爺爺的鬼魂為人生導師,錯偷女友媽媽的內褲藏珍;媽媽莉樂,不是躲在淹水地下室懷想生母,便是夜夜在閣樓貪歡做愛報復生父;而奧斯卡自己,不僅偷窺並錄下姊姊和追求者在房間的舉動聲息,同時背負著一個家族亂倫與謀殺的罪愆;  地下室的狗頭如影隨形跟著他,將他放逐遠方,也召喚他回歸……
    作者介紹
    丹麥作家莫頓.朗斯藍 (Morten Ramsland)  一九七一年生,擁有丹麥史與藝術史學位。已婚,育有一幼子與一女,作品有一本詩集、早期完成的一部小說和幾本童書。  《地下室狗頭》是他第一本以英文出版的書籍,在丹麥成為熱賣的暢銷書,並榮獲二○○五年的年度作家獎、年度圖書獎、讀者票選獎與最具聲望的文學獎金桂冠獎。譯者簡介丘淑芳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及外文研究所碩士班,曾任《聯合報》專職編譯、新埔技術學院專任講師與東吳、淡江、清華等大專院校兼任講師。現專事翻譯,譯著有《第二十個妻子》、《醜聞筆記》、《地球玩一年》、《歡喜過一生︰歡笑、喜樂與醫治》與《我們之間,大氣干擾》。
    名人/編輯推薦
    國內推薦  臥斧 作家──專文導讀  涂翠珊 作家、「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部落格格主、郭光宇 《中國時報.開卷「世界書房」》撰稿人、黃俊隆 自轉星球文化社長、童偉格 作家、張錦忠 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劉毓秀 台大外文系教授、駱以軍 作家、魏瑛娟 劇場編導、魏德聖 電影導演、聶永真 設計師(依筆劃序)──著魔推薦  ◇ 所有瘋狂角色都是為了引領故事而存在,橫衝直撞滑稽突梯的事蹟則勇敢地反應了某種不堪入目的真實。──臥斧  ◇ 刻畫出真實的人性,也勾勒出一篇篇的生命之歌。──涂翠珊  ◇ 投射出北歐電影中那些奇妙的光和影。爆笑、慰藉和殘虐往往難以區分,所有的個性和畸變各得其所。──郭光宇  ◇ 四代人苦笑參加的家族旅行史。看他們空尋不著永遠棲身的腹地,我感到愉快且悲傷。──童偉格  ◇ 啟蒙、成長與哀悼的故事。一個時代就像發霉的挪威紙鈔般碎裂,但是歷史沒有貶值,反而銘刻在故事裡。 ──張錦忠國際推薦:  ◇ 結合了騷亂、粗俗的幽默和詩意的想像。——英國《獨立週日報》(Independent on Sunday),年度圖書獎  ◇ 此書的幽默頗有德國小說巨擘葛拉斯《錫鼓》(The Tin Drum)的況味,情感真摯又似《安琪拉的灰燼》(Angela’s Ashes)……卓越超群的家族小說。——德國《明星周刊》(Stern)  ◇ 就像智利小說家阿言德(Allende)的《精靈之屋》(The House of the Spirits),但更反諷,更現代一些,家族小說鮮有更勝一籌的。——德國《圖書市場》雜誌(BuchMarkt)  ◇ 才情煥發的魔幻寫實家族史小說。——丹麥《週末報》(Weekendavisen)  ◇ 此書為約翰.厄文(John Irving)和波伊爾(T. C. Boyle.)的小說迷更添閱讀薪火。——德國《盧北克電訊》(Lubecker Nachrichten)  ◇ 一部充滿鄉土氣息、趣味盎然、大無畏的家族史。——美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惡意中幽默、劣性中溫柔的頑劣家族史──關於《地下室狗頭》/臥斧導讀  書寫家族的小說,通常講的,都不止是家族。  說起來「家族」的定義很簡單:以「婚姻」及「血緣」搭出主幹,連結「夫妻」與「親子」元素,如此便構成了「家庭」這個所謂的「社會最基本單位」,真要稍微複雜一點,加上「領養」及「同居」之類的旁枝,大約也就能描述絕大部份的狀況;單一家庭開枝散葉之後,「家族」於是形成。  家族包括許多價值意義,諸如成長、教育,在經濟及情感上的相互依存,以及延續種族繁衍等等,因為這個基本單位,正卡在「個人」與「社會」當中的關鍵位置。  雖然定義簡單,但因為位置特別,所以書寫一個家族,就會連結到更多面向。  比如陳玉慧的《海神家族》,以尋根女子的故事對應台灣百年歷史,更巧妙地將媽祖傳說編織入裡,顯現海島背景的重要特性;比如莫言的《豐乳肥臀》,以母親及姊妹的各種遭遇,描述歷史長河裡的動盪年代,以及身處其中的堅韌女性與相對而言莽撞、短視、急功甚至怯懦的男性;比如山崎豐子的《華麗一族(華麗□□一族)》,以父子之間的鬥爭及恩仇,帶出六○年代末期詭譎多變的商場內幕及利益勾結的政治黑箱,成為橫切歷史斷面、值得觀察細究的社會切片。  又如比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偉大作品:《百年孤寂(Cien anos de soledad)》。  《百年孤寂》這部記錄了邦迪亞(Buendia)家族六代起落的故事,其中不但充滿了中南美洲熱帶生活的奇異風貌、移民墾荒的蓽路藍縷,也置入了資本主義入侵小鎮的反思、對「歷史」真相的辯證;權力的交替、慾望的肆流,充滿革命戰役的動亂史實與滿是特異象徵的魔幻角色,全都被細密地編織在這部小說當中。馬奎斯以虛構的小鎮馬康多(Macondo)反應拉丁美洲的百年興衰,也利用這部小說,替自己在其他作品中反覆提及的馬康多小鎮,撰寫生滅的經過──在寫馬康多鎮史時,同時寫進了現實中的拉丁美洲斷代史;在寫邦迪亞家族史時,同時寫進了自己創作中重要背景的完整歷史。  在這樣的書寫部族當中,《地下室狗頭(Doghead)》是頗特殊的一部作品。  《地下室狗頭》是丹麥作家莫頓.朗斯藍(Morten Ramsland)2005 年出版的作品,由名為奧斯卡.艾瑞克松(Asger Eriksson)的第一人稱主述者,講述自己家族的三代歷史,從在二戰之後被尊為戰爭英雄的祖父阿斯吉爾(Askild)開始談起,細數父系血脈之後,再將母系家族捲進敘述當中,構成一幅繁複黑暗卻時時令人發噱的畫作。  上下三代的家族紀錄,似乎不是多麼複雜的歷史。  但藉著奧斯卡回憶講述這支家族沿革的朗斯藍,並不是規規矩矩地順著時間軸向記敘,而是以一種宛如雜耍藝人投擲物件的姿態出現──這種在西方稱為「juggling」的雜技,常見的型態是由表演者不斷地向半空拋接三個或更大數量的球、瓶、火炬甚至尖刀等物件,在表演當中,表演者會利用雙手的動作,不讓拋擲的物作墜地。近代這類表演更見精進,除了表演者加入配合音樂節奏加入雙手交錯、肢體舞動等難度更高的動作外,還會利用拋球的彈性加上表演的場地形勢,創造出各種反彈花式。觀眾眼見球體飛躍,常分不清這顆球來自何處、要往哪裡,只看得見交錯縱橫的弧形軌跡,劃出複雜的炫目圖形。  《地下室狗頭》當中的第一顆球,拉出阿斯吉爾在德國荒原上狂奔的畫面。  隨著情節開展,愈來愈多的角色加入這個拋擲炫技的軌跡當中:有些角色曾在不自覺的剎那彼此擦肩而過,有些角色的碰撞則讓另一些角色的動線產生變化、人生就此改觀。待讀者追蹤了足夠的角色、閱讀了多段的人生,才會發現:原來投擲一切的原點,來自奧斯卡與姊姊的對話──彼時阿斯吉爾的妻子、亦即奧斯卡的祖母碧玉(Bjork)已然行將就木,在神智不甚清楚的情況下,原來遠走他鄉的奧斯卡被召回故鄉丹麥,在與照顧祖母的姊姊對話當中,爬梳整個家族歷史。  如此的敘述方式看似繁複,但不時能夠讀到朗斯藍巧妙埋設的關鍵。  阿斯吉爾爺爺因故失聰的耳朵、尼爾斯(Niels)爸爸對收集硬幣的狂熱、遠走他鄉的叔叔、姪兒們戴著玩的假鼻子……以及糾纏奧斯卡的「狗頭」等等,在各段敘述當中反覆出現,而這些物事的來龍去脈,會在另一些段落當中連綴補齊,彷彿拋向空中的球總在繞行軌道後,盡責地回到原點,讓家族成員各自己的遭遇不是獨立順流的時光渠道,而是絞揉纏繞、互相牽扯的龐雜線團。  除此之外,這種種關鍵物件,也代表了角色們的心魔及表裡不一的傳奇。  這是除了敘事模式之外,《地下室狗頭》與其他家族小說最大的不同:大多數描述家族的小說,都利用「家族」這個銜接個人與社會的卡榫位置,將內裡的小歷史和外在的大歷史交纏描寫、相互指涉;但《地下室狗頭》裡的歷史書寫雖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盪年代講起,卻沒有太過側重記錄世界在那些年代的變化,相反的,朗斯藍將大部份的筆墨,都放在家族角色各自經歷的描寫當中。  尤有甚者,在對這些家族成員的記述當中,呈現的幾乎都是人皆有之的劣性。  從阿斯吉爾開始的三代家族,幾乎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幻想和理念,但在努力往這些方向經營人生的時候,卻幾乎都因各種緣由被扯離正途,最後愈偏愈遠。被稱為英雄的人其實沒做過什麼英雄事蹟,以為自己選擇愛情的人發現自己完全不切實際,酗酒者、投機客、偷窺竊聽攔截信件的舉動、不負責任遠走他鄉的逃離……這些亂七八糟的作為,這家人似乎樣樣不缺;最諷刺的,是主述者奧斯卡以擅於說謊聞名,於是連從他口中說出來的這些經歷,看起來都蒙上了一層半真半假、無法全然採信的翳影。  神奇的是,透過這樣的手法,反倒顯出了「家族」的另一個特性。  因為各式巧合緣份才能形成婚配,因為生物繁衍動作才會延續血脈,但除此之外,連結家族成員的,其實是彼此之間互動後發展的種種──尚未產生交集的成員原來的過往及相互碰撞之後迸發的情節、一起生活的成員在不經意間替彼此製造的轉折及挑戰情境……家族成員共享故事內裡的真相,共同維持故事的進展,一面揭開對方的瘡疤,一面掩飾對方的困窘,一面給對方製造麻煩,又一面幫對方解決問題。  是的,某一群人之所以形成家族,實則是因他們共享著故事。  這樣的故事會岔出許多龐雜的分枝,但卻能在分枝當中找到相似的特點;這樣的故事或許不盡誠實,但身在其中的人卻可能因角度不同而探知片段真相。某些晦暗會因此多了狡猾但逗趣的色彩,某些衝突最後可能化為溫和且寧靜的風光。  《地下室狗頭》原來以丹麥文創作,在被譯成英文之後,讀者的反應不一。  大多數的書評給予正面的肯定,有的讀者直呼受不了這群個性扭曲的瘋子,也有的讀者覺得這樣的怪異十分有趣。  但是,倘若換個閱讀角度,就會發現所有瘋狂角色都是為了引領故事而存在的,而這些橫衝直撞滑稽突梯的事蹟,其實勇敢地反應了某種不堪入目的真實;是故因這些故事而黏著依附的家族成員,會在惡意中嚐出幽默、在劣性中觸及溫柔,於是便有了反省、包容,並產生新故事的可能。  這是對家族意義的另類思索,也是《地下室狗頭》獨樹一幟的閱讀經驗。
    目次
    第一部德東平原--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 午餐碧玉和玫瑰色毯子第二部歸鄉麥爾的劇場木匠蛻變老廁所裡的新生命 第三部狗屎玩意兒突破掠奪者老方的歌聲踢蛋蛋的第四部笨蛋逃跑螃蟹事件大風颳落的屋瓦水手返鄉櫃子裡的祕密諾德蘭的奇幻森林 第五部矇著眼睛騎腳踏車粉紅信箋電鉻的喇叭天使與繼母之間--母親的家族錯誤第六部說謊大王與撕信破壞狂樓梯下的狗頭追求者的時代女子登山家第七部布拉克薩山阿斯吉爾的風景畫彩虹盡頭的金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