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宗教命理 > 宗教 
     
    解脫,從這裡開始-阿底峽尊者《要義定攝》之開示
    出版社:橡實(大雁)
    出版日期:2014-07-09
    ISBN:978986636292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佛教宗派

    優惠價:85折,238

    定價:  $2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定價:350 元
    特價:85折!298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00 元
    特價:85折!340
     
    定價:250 元
    特價:85折!213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脫離輪迴,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仲.敦巴的轉世,以及大寶法王噶瑪巴的攝政法太子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書在浩瀚如海經教中,如何找到解脫輪迴的快捷之道?阿底峽尊者以二十頌,總攝佛陀教理的精髓,讓你懂得取捨之道,創造正能量,同時,幫助初學者勾勒解脫藍圖,還原與佛無二無別的本然面貌。輪迴是痛苦的,但人類掌握了解脫之鑰人類之中,最重要且最危險的能力,就是「造業」。所有投生六道的業因,可說都在人道之中形成,因此,佛陀為了救濟六道痛苦,而選擇投生人間,藉由宣說佛法,來引導眾生達到解脫果位。所以想要獲得解脫,依靠觀修之力及在人間行善修業最易如願。跟著阿底峽尊者,掌握佛教三藏十二部精華阿底峽尊者最受後世感念讚揚的,便是精闢開示出「道次第」道理的《菩提道燈論》,尊者在攝集《菩提道燈論》精華要義之後,再著作了此《要義定攝》。它不只是闡明了佛教基本教義,更是一套通往解脫的完整修學之道,千年來影響所有的藏傳佛教徒。國師嘉察仁波切將自身體悟,融會貫通於開示中開示上師: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即是《要義定攝》作者阿底峽尊者之心子:仲‧敦巴尊者的轉世,同時也是大寶法王噶瑪巴的攝政法太子、噶舉傳承的重要上師,以及身為經教及實修兩大傳承的公認大成就者,他終身秉持書中的實修引導,以累世凝聚之學養、智慧及修為,在講解阿底峽尊者偈文時,將自身體悟之智慧心髓,融會貫通於本開示中,精闢且詳盡的解析尊者所規劃的解脫藍圖。◎本書簡介本書是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針對十一世紀初影響藏傳佛教深遠的阿底峽尊者的著作《要義定攝》所作的開示。阿底峽尊者是十一世紀初藏傳佛教偉大的上師,也是西藏後弘期貢獻最大的上師,尊者以《菩提道燈論》一書,奠定融合顯、密三乘經教、且可融會共修之快捷成佛路徑,並針對五濁惡世修行難的艱困局勢,再以更精鍊之二十頌偈文,集結《菩提道燈論》之法義精華,也就是本書開示之文本:《要義定攝》。《要義定攝》以「輪迴」及「解脫」兩個層次來論說,並依序闡述了「方便」、「智慧」兩大車軌,及「五道、六度」和「三身果位」等直至成佛的一切路徑。書中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地鋪陳修行的次第,將顯密三乘佛教應備的基本觀念統攝於一,成為囊括了佛教大小十二部、三藏十二部精華的一套完整修學之道。這套凝聚成就者苦心及經驗、在從起步到證悟的完整路徑,讓難以精讀厚重佛經,或修持路上方向及步驟混亂、見樹不見林的修學者,能夠提綱挈領、快速精準的找到學習的座標及切實易行的方法。
    作者介紹
    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Gyaltsab Rinpoche)嘉察仁波切被視為是大勢至菩薩及密乘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同時也是阿難尊者的化身,並被追認為是蓮花生大士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的喀千.貝吉.旺丘、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仲.敦巴.嘉尾.炯涅(Drom Tonpa Gyalwei Jungne, 1004-1064,仲.敦巴尊者)、密勒日巴(Milarepa)尊者「如月」般的大弟子惹瓊巴(Rechungpa)等大成就者的化身。1954年生於西藏尼木縣,三歲時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認證為嘉察仁波切的轉世。六歲時,跟隨十六世法王從西藏移居至錫金,並在十六世法王跟前,求受到噶舉傳承所有共同及不共的灌頂、口傳、竅訣等,圓滿一切聞思及覺受,成為近代不分教派公認的大成就者之一。十七世法王噶瑪巴曾說:「我在嘉察仁波切近前,領受了諸多灌頂、口傳及竅訣,不同於其他的上師,仁波切的性格率直,完全不沾染世間八風,像仁波切這樣,身語意不受絲毫染污的賢哲上師,在現今這個渾濁不堪的惡世,可說是稀有難得,因此,我一直都尊敬他。」仁波切一生履行十六世法王的聖願,為法王守護錫金隆德寺,同時擔任隆德寺佛學院院長一職,為噶舉僧俗二弟子傳授顯密大論,以及灌頂授戒,並為弘揚傳承教法,先後至美國、歐洲、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世界各地創辦中心。西元1988年,在錫金創建了根本道場:大吉祥寺,同時開辦了經學院、閉關房及尼師寺等。自2000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抵達印度後,嘉察仁波切多次專程至印度,為第十七世噶瑪巴呈回從第十六世噶瑪巴處得到的所有灌頂、口傳與竅訣,延續猶如黃金珠鬘般的清淨實修傳承,並依第十七世噶瑪巴的囑咐,持續住持隆德寺。譯者簡介倫多祖古(Lungtok Tulku)《因為你,我在這裡: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譯者。
    前言佛法是透過認知到事物的實相,並藉著內心的修煉,而獲得絕對及永恆安樂的最好方式,因此,只要想追求永久快樂的人,都值得來接觸和學習。西元七世紀佛法傳入西藏後,佛法之於藏人,就猶如空氣之於人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佛教傳入雪域西藏的過程,包含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階段(以發生在西元841至846年的「朗達瑪滅法」事件為分期),從七世紀至今的漫長歲月中,最著名的上師就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士,以及後弘期的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整頓了當時偏棄佛教基礎,而沈迷於高深顯密理論和修持的陋習惡俗,重新從「皈依發心」開始,闡明佛教的根本教義。他的心子仲.敦巴大師也繼承了尊者高尚的風範,在西藏開創出著名的噶當派傳承。阿底峽尊者最受後世感念讚揚的,便是精闢開示出「道次第」道理的《菩提道燈論》,尊者在攝集《菩提道燈論》精華要義之後,再著作了此《要義定攝》。雖然此論中的許多偈文,都被後繼的大成就者如宗喀巴(Tsongkhapa)大師引用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藏Lamrim Chenmo)等著作中,但是,針對此論,近千年以來,至今在文獻上未能見到普傳的教本。而此次的授課上師──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與阿底峽尊者有著獨特且深厚密切的淵源。在第七世法王噶瑪巴確札.嘉措時期,蓮花生大士曾出現在法王噶瑪巴的淨觀當中,在此淨觀中,蓮師認證歷代嘉察巴為阿底峽尊者的心子仲.敦巴大師的轉世。在阿底峽尊者等大師的教言與噶當派的經論中,也多處記載「歷代嘉察巴會弘揚噶當教法」的授記。大學者達隆.阿旺.南嘉(Taklung Ngawang Namgyal, 1571-1626)曾特別提到,第四世嘉察仁波切(1550-1617)是當時噶當派和噶舉派兩派之中,最為重要的上師。因此,歷代的嘉察仁波切雖為噶舉教派傳承,但與噶當派也有甚深的淵源。2011年,嘉察仁波切於錫金大吉祥寺應國外弟子的祈請,針對阿底峽尊者所著的《要義定攝》,作了為期七天的精彩開示。嘉察仁波切此次的開示,延續了噶當派祖師們的教言,不僅在法義上意義殊勝,在傳承上更別具意義。嘉察仁波切終生秉持書中指引的實修傳承,所作的開示也都如實且完整地傳達了佛陀和傳承祖師們的教言,為了使徒眾盡可能地從中受益,嘉察仁波切在這七天的教授之中,以一種獨特的教授方式,圓滿地詮釋了此論,而使來自各方的受教弟子們,在短短七天課程後,都能獲得裨益和成長。鑒於以上諸多利眾的遠近因緣,由我負責將仁波切的藏語開示整理成文,並於2013年10月,請求倫多祖古仁波切將之翻譯成中文。本次授課主題《要義定攝》的藏文偈文,也為求審慎與精確,而請祖古譯為中文。因此,這本書今朝能問世,特別要感謝倫多祖古,當我請求倫多祖古承擔本書的翻譯工作時,他視為重中之重,當下便答應了我的請求,立刻著手進行,且在噶舉辯經法會與祈願法會的萬分繁忙期間,不辭勞苦、日以繼夜地再三審譯,若無他如此全心全力地投入,本書不會如此順利完成。這一切努力,無非是希望嘉察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書,能以最好的形式呈現給大家,並希望仁波切海內外的弟子們與廣大的讀者們,都能沐浴在仁波切殊勝的法語甘露中。最後,感謝嘉察仁波切辦公室(Gyaltsab Labrang)的大力支持,以及噶瑪樂說和馮復華兩位師姐的熱心幫助。祈願此書能幫助法友們脫離此生暫時的困苦,並獲得最終解脫和全知佛的果位。本書專案負責人子杰.李通2014年2月10日作者序嗡 嗦 德等覺導師善說法 深廣百川盡所納賢劫燃燈智菩薩 阿底峽之意匯海要義定攝甘露雨 普降救度雪域徒信受智慧殊勝善 今朝傳予六洲眾祥瑞善姓廣增盛 無漏教法盡如願勝興自在十力威 成就究竟二利圓離障純熟之光輝 照耀十方器世間廣增三寶淵驪珠 願此吉祥遍三界吾契合徒眾資質講示之《要義定攝》,今以中文呈現於世,祈願此書存於精進行者心田,成為解脫大道之指引明燈。願增吉祥!嘉察‧札巴‧明就‧果恰(Gyaltsab Drakpa Migyur Gocha)2013年11月25日
    目次
    國師嘉察仁波切序國師嘉察仁波切簡介譯者序前言《要義定攝》導論【第一章】皈敬偈(第1頌)◎釋論名稱◎初譯禮敬◎造論禮敬◎立誓造論【第二章】輪迴與解脫(第2-3頌)◎輪迴的本質◎解脫的特性【第三章】輪迴裡的因果(第4-6頌)◎輪迴1.三界2六道之苦‧地獄的寒熱‧餓鬼的飢渴‧畜生的無助‧天人的墮落‧阿修羅的爭鬥‧人類的業力◎輪迴的因1.粗重的因──業和煩惱‧業 十不善法 /惡業的果報 /十善法‧煩惱2.細微的因──妄念‧我執 人我執/法我執‧我執要斷除【第四章】 解脫中的因果(第7-16頌)◎暫時與究竟的解脫◎解脫的因1.智慧‧人無我 我執是過患/為什麼是「無我」? /斷除我執的方法/「無我」需觀修 /自、他之分‧法無我 「實有法」為何不真實?/「緣起」的要點 /如何觀修「自性空」?2.方便‧慈無量心 為何要觀修慈心? /如何觀修慈心?/慈心的功德‧大悲心 慈悲的相互論 /兩種願心 /祈願的力量/依靠祈願的利他業‧菩提心大乘的種姓 /如何生起菩提心?/有煩惱的菩提心 先「他」而「自」 /心要成為大乘 /如何發菩提心?3.行誼‧十圓滿‧皈依 三士夫 /三種皈依 /皈依的功德/不捨三寶/皈依的利益‧別解脫戒 在家戒/出家戒/斷除二邊‧菩薩行 願行菩提心 /菩提心不可或缺/菩提心的力量 /善心 法供養 /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到彼岸」的六度 六度的次第 /六度的所斷 /法行鎧甲 /六度的功德 果報無盡 /匯集二資糧 /六度的果位4.五道‧總說五道‧細數五道 資糧道 /加行道 /見道 /修道/究竟道5.福慧資糧‧圓滿、成熟、淨化◎解脫的果──三身1.佛的功德2.法身3.報身4.化身5.誰都可以成佛6.三身的事業【第五章】攝集要義(第17-19頌)◎攝集要義而修持◎為何要攝集要義?◎如何攝集要義?【第六章】結偈(第20頌)◎迴向造論善業跋文譯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