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魯蛇,很容易;當阿宅,不容易! 人生無處不充滿著競爭,而戰鬥就是這個情境的比喻。各種形式的戰鬥表現與力量呈現構築了當代ACG作品的主要骨架,更特別值得我們去關注與透視:在這些作品中,戰鬥與力量以什麼形式呈現?具有什麼樣的寓意?如何被設計?又展現了什麼樣的世界觀或價值觀? 本屆論文集共收錄十四篇論文,依主題區分為「日本動漫遊戲作品的受容與衍生」及「ACG的理論實踐與多元角度」兩單元。其中包括析論漫畫文學中的異能設定與故事接受、日本妖怪文化與地方都市傳說對動漫角色創作影響,以及對二十一世紀日本反烏托邦動畫等多部作品之探討;而ACG理論實踐則論及虛擬偶像及人工伴侶的狂想,以及3D角色扮演遊戲實務的研究等,篇篇皆以紮實的文字力道展現遊戲人生的戰鬥,也展現動漫研究的力量。
作者介紹
周文鵬文學博士,動漫文學暨產業文化研究者。熱愛圖像及書寫,醉心動漫故事及文創分析,關注多元載體的敘事與接受。王文劭遊戲設計師,妖怪大師,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碩士生。曾鈺涓數位藝術家,策展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副教授。林則堯1981年生。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現於北海道大學攻讀博士。曾獲時報文學獎(動漫人物書簡組)優選。蔡佩真童年就閱讀CLAMP、高橋留美子、武內直子作品,90年代開始參加同人誌販售會,遊戲、輕小說和cosplay皆有一點涉獵。江亞軒文字與設計工作者。寫小說,參與同人展與設計展。現在以書評、電影評論,藝文撰稿、設計外包為方向。林執中熱愛日本動漫與棒球還有聖地巡禮,最喜歡的是Key社的作品。希望有一天能完成所有Key社作品的聖地巡禮!梁世佑從小與電玩、動漫結下了不解之緣,致力於ACG文化之知識脈絡討論。臺北數位藝術節電玩藝術展、交通大學御宅文化研討會主辦人、旭傳媒科技U-ACG負責人。陳冠亨目前任職於IT公司的系統工程師。熱愛遊戲迄今於25個年頭,也喜歡ACG跟各種現實的連結與可能。沈奕廷目前為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研究生。從小深愛日本電玩與日本文化。2015年擔任遊戲「FallOut4」中文化LQA測試員。陳啟英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遊戲對社會文化之影響,以及社群媒體之傳播效應。邱懷瑤輔仁哲學系、淡江未來學研究所畢業。碩士論文先後於世界未來學聯會(WFSF)於羅馬尼亞及芬蘭發表。一個社會的Outsider。宋玫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策略遠見中心主任。致力於推廣未來學。張智涵畢業於實踐大學多媒體研究所,小時候看了侏羅紀公園立志當生物學家,但現在時常浪跡天涯於大銀幕的世界裡。吳培寧台文所碩士生,暫居中部某座總是紫爆的城市。近期心願是每天早上醒來後,都離人類更近一點。朱家賢遊戲業工作資歷7~8年,任遊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遊戲美術總監,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在職生鄭聖勳美術編輯,現為重慶大學人文社會學科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近著有《少女詩篇》(角立,2015)。
目次
日本動漫遊戲作品的受容與衍生周文鵬 獲得強大的理由:論漫畫文學中的異能設定與故事接受── 以《神兵玄奇》系列與《Hungry Joker》為例王文劭、曾鈺娟 日本妖怪文化與地方都市傳說對動漫角色創作影響之研究──以角色妖狐為例林則堯 二十一世紀日本反烏托邦動畫初探蔡佩真 迷的戰鬥:試論APH國家擬人文本及次級文本的政治表現江亞軒 新海誠動畫電影中超寫實主義運用之探討林執中 幻想與真實間的戰鬥──《海貓鳴泣時》ACG的理論實踐與多元角度梁世佑 在地下城尋求真理並沒有搞錯了什麼:電子遊戲的民主實踐與主體共識陳冠亨 從生存作品中找到面對生命的價值沈奕廷、陳啟英 虛擬偶像的發展模式邱懷瑤、宋玫玫 人工伴侶未來狂想張智涵 從二次元跨越到三次元 吳培寧 實境幻想:淺論遊臺灣執事文化接收與發展朱家賢 3D動作角色扮演戲戰鬥動作節奏製作實務之研究鄭聖勳 我們相愛如罌粟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