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史上最”古靈精怪”的小神探芙拉維亞回來了這次竟然發生了更離奇的命案,有更多的嫌疑人......  「我熱愛化學,對毒藥情有獨鍾,對命案有不健康的興趣,  我是芙拉維亞,今年11歲……」  ~~~~~~繼轟動全球的暢銷書《餡餅的祕密》後,芙拉維亞再次大顯神通!  全國知名的傀儡劇團來到村裡表演,  沒想到傀儡師竟然在眾目睽睽下被殺了!  這麼刺激的命案,我怎麼可能錯過挑戰的機會,  看來,暗算姊姊的事可得先等一等……  神聖的氰化物,立刻見效的砒霜  管他三七二十一,通通扔進那鍋湯。  點起守喪燈,喚人做棺材,  好教她們知曉,芙拉維亞最張狂!  這是個精彩刺激的夏天……  一個多月前,芙拉維亞才幫老爸洗刷殺人嫌疑,幫探長偵破謀殺案(詳見《餡餅的祕密》),沒想到這回又遇上命案啦!  全國知名的傀儡劇團行經比夏雷西村,在牧師盛邀下準備在村裡演出傀儡劇《傑克與魔豆》,唯恐天下不亂的芙拉維亞,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湊熱鬧的機會,她假裝熱心的幫忙準備演出,卻發現女團員妮雅拉不但懷有身孕,身上還有被施暴的痕跡,而原本該是陌生人的傀儡師,卻彷彿跟當地農場主人英格比是舊識,而英格比太太自從五年前獨生子羅賓意外在森林裡的舊絞刑架上吊死之後,就過得有如行屍走肉般。  傀儡劇的演出雖然風靡了全村,精彩萬分的演出卻彷彿遭到詛咒,先是傑克人偶竟然酷似死去的羅賓,讓村民們議論紛紛,再來則是表演到最後高潮處時,傀儡師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掉落台前觸電身亡!  好奇心可以殺死貓的芙拉維亞當然不肯放過這大好機會,決定要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包打聽的伎倆,搶先在探長之前破案!究竟是誰謀殺了傀儡師(當然不可能是意外啦)?他為何要假裝不認識農場主人?為什麼傑克人偶會有羅賓的臉孔?而這一切,是否跟五年前羅賓吊死在森林裡的意外有關?  小檔案:  姓名:芙拉維亞  年齡:11  地址:英格蘭,比夏雷西村,伯克蕭大宅  嗜好:化學實驗,精於毒藥研究  專長:暗算姊姊,探聽消息  工具:配備齊全的化學實驗室,紅色腳踏車  特徵:古靈精怪,對命案有不健康的興趣……
作者介紹
亞倫.布萊德雷(Alan Bradley)  亞倫.布萊德雷大學念的是電機工程,多年來在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任職,也在大學裡教過劇本寫作、電視製作等課程。十四年前,他提早退休,開始認真創作,寫了很多給小孩子看的故事,散見於加拿大的童書期刊。  他寫了一本頗有自傳色彩的勵志書《鞋盒聖經》(The Shoebox Bible),被書評家拿來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相提並論。此外也和同好成立了「薩斯卡屯事件簿」(The Casebook of Saskatoon),這是個福爾摩斯迷專門討論、研究和創作相關作品的組織。他結識了威廉.沙真博士(Dr. William A.S. Sarjeant),兩人合著了《貝克街的福爾摩斯小姐》(Ms. Holmes of Baker Street),他們在書中舉證歷歷,認為推理文學第一名偵探不是男兒身,卻是如假包換的女人!  這位住在加拿大、年過七旬的老先生一直是個推理小說迷,心中一直想寫推理小說,也確實有個構思了很多年的主意。這時他聽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的「匕首獎」裡面有一項「新人匕首」(Debut Dagger)開放未出版、甚至未完成的作品投稿。於是寄出三千字的《餡餅的祕密》稿子,外加兩本「續集」的故事大綱,各只有一行文,結果輕鬆擊敗所有的參賽者,拿下新人匕首大獎。  讀了一輩子推理小說的老頑童布萊德雷,總算一償夙願,自己也成了推理作家,他預計要寫至少六本芙拉維亞的故事。,一本比一本稀奇古怪。目前這系列已出版了兩本,賣出了二十多國版權,而且幾乎都是由最頂尖的大出版社一口氣簽下三本。老先生還有什麼新把戲,我們不妨拭目以待。譯者簡介丁世佳  以翻譯糊口二十年,譯有《銀河便車指南》、《宇宙盡頭的餐廳》、《穿越時空救簡愛》、《大笑的警察》、《餡餅的祕密》、《剪貼簿裡的謀殺案》、《都鐸王朝》、《告白》等。部落格:tanzanite.pixnet.net/blog 
名人/編輯推薦
  亞倫.布萊德雷巧妙地喚起時代氛圍,芙拉維亞對事件妙趣橫生的敘述,則是整個推理過程最精采之處。她的反應逗趣、處事不恭,已為後續的情節營造出氣勢。─《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成功召喚了一個屬於芙拉維亞的世界,密實地支撐了這幾本書。其中不乏令人難忘的故事片段……但有時候犯罪只像是添加的情節,真正重要的其實是人物和場景氣氛。  ─加拿大《納奈莫日報》(  NANAIMO DAILY NEWS)  亞倫.布萊德雷的寫作魅力十足且具有洞見,即使是次要的人物,他也能賦予其無法忘懷的性格……芙拉維亞的故事令人驚奇且歡喜。─《希區考克雜誌》(ALFRED HITCHCOCK MAGAZINE)  芙拉維亞是這幾部作品的核心與靈魂,在今日的小說作品中,此類全然寫實、卻比真實人物還逼真的英雌人物太稀有了。─加拿大《愛民頓紀事報》(T  HE EDMONTON JOURNAL)  宛如阿嘉莎風格,一處詳實描繪、可信度高的英式小鎮,和芙拉維亞這一位果決的偵探,是整篇故事的焦點。─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芙拉維亞滑稽的腔調和其餘的古怪配角,是故事的樂趣所在……太有意思了。─ 《時人雜誌》(PEOPLE)  亞倫.布萊德雷推翻了各種讀者的期待,完成了一篇聰明慧黠、玩事不恭的推理故事。─《娛樂週刊》( ENTERTAINMENT WEEKLY)  任一個讀者,都等不及想知道芙拉維亞在實驗室裡調製了什麼邪惡配方。─《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令人驚喜,亞倫.布萊德雷的風格別無分號。  ─BOOKPAGE  近期作品最突出的角色之一。─《今日美國》( USA TODAY)  一次完美音準的演出,並超越了優秀的處女作。─  《休士頓紀事報》(THE HOUSTON CHRONICLE)  芙拉維亞是當下最有原創性和討人喜愛的角色之一。─  加拿大《卡加里先鋒報》(CALGARY HERALD)  芙拉維亞既複雜、又輕快、帶著渴望的語氣,讓故事隨之飛舞。 ─加拿大《倫敦自由通訊》(  LONDON FREE PRESS)  芙拉維亞的早熟帶有趣味。  ─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