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科學科普 > 電腦 
     
    上網不上癮
    編/著者: 張立人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3-08-23
    ISBN:978986611281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電腦科學

    優惠價:85折,204

    定價:  $24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499 元
    特價:90折!449
     
    定價:680 元
    特價:90折!612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路,它究竟是帶來更多自由,還是更多束縛?沒有手機、電腦,你就覺得渾身不自在?網路遊戲為何讓人深陷網海,難以自拔,甚至犯法犯罪?當每天上網的時間愈來愈長,「習慣」、「沉迷」與「成癮」如何區隔?網路成癮是不是一種病?網路成癮和科技心理學已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南韓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約有兩百萬人有網路成癮現象。美國網路成癮的人口約為6%~14%、芬蘭約4.6%~4.7%、臺灣約10%。張立人醫師針對新興的網路成癮現象,探討其定義、成因以及治療之道。書中包含自我檢測量表、網路成癮的類型、網路成癮造成的不良後果、醫師及諮商者的專業協助等,加上許多真實案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針對一般人常見的疑惑,完整的加以解說。張醫師並提供五個預防手機成癮方法、九個因應電子書包計畫的技巧、五個與成癮者對談的方式,幫助網友適時離開虛擬網海,走進真實世界,經營美好關係與幸福人生。本書特色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的專業權威,提供正確的相關知識,減輕家屬及老師的擔心疑慮,以正確而溫和的方式幫助孩子。網路成癮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南韓2011年官方數據顯示,全國4860萬人口中約200萬有網路成癮現象,9到19歲佔4成。美國約為6~14%、芬蘭約4.6~4.7%、臺灣約10%。世界各國都發生過網路成癮導致家庭失和的悲劇。本書針對新興的網路成癮現象,探討它的定義、成因以及治療之道,包含自我檢測量表、網路成癮的類型、醫師及諮商者如何展開協助,全書近五萬字,淺白易讀,非常實用。
    作者介紹
    張立人臺灣屏東人,臺大醫學系暨中國文學系輔系畢業。曾任臺大精神科主治醫師暨雲林分院主任、臺灣心理治療學會電子報主編。目前為臺大醫學院精神科部定講師、臺北人間診所主治醫師、《張老師月刊》專欄作家、精神健康基金會雲林區執行長、心靈園地電子報副主編、臺灣睡眠醫學及老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張立人熱愛生活與寫作,擅長將臨床感悟及藝術美感冶為一爐,詩人鯨向海讚譽為自然系的音樂心靈醫師。近年隨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推動臺灣精神樂活運動,發表大眾演講近百場。專業興趣包含:網路及科技成癮、正念認知治療、心理治療、自律神經功能研究、社區精神醫療。著有《25個心靈處方:臺大精神科醫師教你過減法人生》,榮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紓壓健康網」選為優良好書;詩集《如何用詩塗抹傷口?》;合譯作品《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學習認知行為治療:實例指引》;醫學期刊論文20篇等。個人部落格:「張立人的祕密書齋」
    自序善用,不被利用 張立人近年我受邀到台灣各級學校,演講網路成癮與療癒的主題,往往激起相當熱烈的討論。老師們擔心,學生們夜半沉迷於線上遊戲或社群軟體,白天到了學校就睡成一片,不如乾脆把教室改成臥室、學校改成旅館!課堂上,老師在上頭振筆疾書寫白板,學生則是低頭不慌不忙滑平板,一上一下,成為沒有交集的兩個平面。相反地,學生們認為玩手機是天賦人權,憲法沒有規定上課不能玩手機,我願意來學校已經是給老師面子,如果你敢沒收我手機,學期末的教學回饋問卷我就打低分,害你被學校解聘!如果學校半夜敢關閉宿舍網路,我就發動示威遊行⋯⋯ 許多家長更是手足無措,親子之間為了網路和手機使用,時常針鋒相對,大小衝突不斷。然而,在這個「窮忙族」的時代,年輕父母們為了賺錢買房(或是,買智慧型手機?繳交網路與手機費用?),無不疲於奔命,無暇親身教養小孩,不自覺轉而「高薪禮聘」虛擬遊戲或智慧型手機擔任「電子保姆」。這樣下去的代價是什麼?美國麻州大學的喬.卡巴金博士伉儷在《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Everyday Blessings: the inner work of mindful parenting)中指出,父母把科技產品當成「電子保姆」, 變成孩子打發無聊時間的工具,孩子們重要的成長經驗、人際互動與發展活動,將被這些產品所取代! 有識者擔憂,年輕族群網路沈迷的狀況如此普遍, 國家究竟還有前途嗎?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在許多發展中、已開發國家的青少年,網路沈迷的狀況也是一樣。這已是全球不分老少,共同面臨的問題。當我們搭車、排隊或去風景區,不知不覺地拿出手機,打卡昭告天下、開啟遊戲軟體打發時間、查看臉書有何最新動態、看看誰傳來的訊息得趕緊回覆⋯⋯這時,隔壁的乘客也突然被附身般,開始在手機上面用手指畫起符來。以上網路現象,引發我們去思考兩個深層問題: 第一、網路軟體與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人人得而隨時享樂。當慾望的滿足,像空氣一樣隨處可得,人們變得更幸福了嗎?還是產生了更多的不滿足?我們還願意忍受延遲與等待嗎?從完美的虛擬回到現實中,有辦法適應大大小小的挫折嗎?你我將手中的生命之石,扔到慾望的無底洞裡,有聽見回音嗎?無窮盡的享樂,究竟將帶領你我往哪裡去?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意思是,不去展示誘惑的事物,人的心思就不會被擾亂。我們真有能力能夠「坐懷不亂」,和一天24小時向你招手的誘惑共處一室嗎? 第二、智慧型手機剝奪了我們「活在當下」的能力, 藉著網路,我們忙於逃離現場,總是「生活在他方」。你是否發現,與自己獨處的時間變少了?生活中的空白與無聊,變得更難以無法忍受?你還記得,來工作場所的沿途有聽到哪些聲音?有哪些不同特徵的人聲、鳥鳴聲、狗吠聲、汽車喇叭聲?今天你見到捷運車廂裡有何不同?遇見了哪些人們?這些經驗為你帶來了哪些感覺或想法?你遺落了哪些存在的體驗?願意試試看,讓自己紮紮實實地安住在當下嗎?你能夠成為自己的親密伴侶嗎? 網路就像火一樣,是嶄新文明的驕傲,但也可能將我們的人生付之一炬。如何善用網路,而不是被網路利用,需要人們更多的智慧。如你在這本書中所見,清楚的界線、良性的溝通與親友的陪伴,對於網路成癮者是關鍵的療癒因素。對於長期使用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現代人,為自己規劃不使用手機時間、多與人群接觸、親近大自然, 是避免網路成癮的不二法門! 此書的誕生,受到臺大精神科高淑芬主任及團隊的鼓勵、黃憶欣小姐及心靈工坊編輯部的大力協助。我非常感謝臺灣大學心理系陳淑惠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顏正芳教授、柯志鴻醫師慨然授與問卷同意,供讀者們參考學習。我也要特別提到,臺大精神科總醫師林煜軒在網路成癮議題上的洞見與研究,啟發我甚多,對於此書的誕生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在此敬祝各位讀者:上網,不上癮!
    目次
    5 【總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9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陳錫中13 【自序】 善用,不被利用  張立人21 【前言】 是自由,還是束縛? 26 【第一章】 科技成癮的原型——認識網路成癮28 如飢似渴的「癮」33 網路成癮的定義44 有多少人沉溺網海,需要即刻救援? 46 【第二章】 為何滿街都是低頭族? 47 全家都愛瘋手機59 世界知識帶著走的滑世代65 【第三章】  網路成癮的其他類型66 資訊超載68 線上遊戲成癮75 線上賭博成癮80 網路性成癮89 網路關係成癮94 【第四章】 網路成癮的不良後果95 衝擊社交倫理96 造成認同危機97 延遲發展98 延遲睡眠症候群100 網路犯罪104 造成企業產能下降106 併發身心疾病112 【第五章】 為何網路世界讓人沉迷? 113 網路讓人沉迷的原因132 遊戲為何讓人上癮? 135 網路成癮者的心理特質140 網路成癮的理論150 【第六章】 網路成癮如何治療? 151 如何與網路成癮者會談? 158 醫師如何協助網路成癮者? 180 實際案例分析:阿嘉的故事193 【結語】 網路成癮的省思197 【附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