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五南本版 > 博雅書屋 > 財經新視界 
     
    廉價商品:全球貿易與便宜貨的窮途末路?[RM24]
    出版日期:2012-03-22
    ISBN:9789866098475
    參考分類(CAT):財經新視界
    參考分類(CIP): 商店

    定價: $4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85折!298
     
    定價:550 元
    特價:95折!523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480 元
    特價:95折!456
     
    定價:430 元
    特價:85折!366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由於石油高漲,消費型態勢必會有革命性的轉變。大型零售商沃爾瑪、宜家家居、家樂福等便是利用其價格優勢搶佔各大消費市場,但這些商品是如何訂出如此低廉的價格?而通貨膨脹的壓力下,廉價商品是否還能繼續存在?本書探究隱藏的折扣變革,並試圖估計幾乎每日低降的結果與前途。  作者發現,現在大多數的消費經濟,錯誤的依賴於無法維持的勞工、運輸體系、資源、不均衡的貿易,以及消費者的借債。我們就像是在測試這個世界的物質極限,折扣快速成為促進21世紀危機的一個因素。從訪談沃爾瑪的經營者到非法移民,一個單一的問題顯現:我們能在廉價品中生存下來嗎?  當世界從平的又變回圓的,我們還會有廉價商品嗎?廉價商品的核心是:削價競爭、降低利潤和壓縮進貨成本。當原油一桶要價200美元、運輸成本大漲四倍、海外勞動力不再、原料短缺、信用貸款緊縮。追求便宜,已成為21世紀的危機來源。零售市場飽和造成過度競爭,除了價格以外,已沒有成長邊界。在這種環境下,到最後:「如果你繼續成長,你就死定了。」這一次,長期趨勢非常明顯:消費經濟枯竭、歐美國家的貿易優勢不再、人口成長、能源民族主義、食物短缺、氣候變遷。歷經幾十年激烈的價格競爭,顧客坐享漁翁之利之後,如今再也無法隔離於對廉價商品上癮的威脅和陷阱之外。  沃爾瑪、好市多、家樂福、家得寶、百思買、IKEA、特易購、玩具反斗城、Kmart、Target、Woolworth’s、一元商店、暢貨中心……人人買得起、選擇多樣化、天天有折扣的王國,儼然是今日世界最主要的支配力量。  全世界最大的企業銷售的是廉價商品,你的生活也仰賴廉價商品,全世界數十億人口,富有的和貧窮的,都在這個網路裡面。目前為止,推動全球化的仍然是貨物買賣:全球總值高達十三兆六千億美元,超出全球金融、軟體和旅遊等服務業產值四倍以上。廉價商品開發使繁榮的景象擴大好幾倍,人們尋求便宜貨,也把舉凡全球貿易到地方經濟都徹底改變了,以便榨乾還沒開發的資源和最後的積蓄。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給的額度,讓我們可以輕鬆付款、繼續買東西。中國等開發中國家供應充裕的勞力,讓每個人可以持續舉債購物。這麼好的事情,有誰會去質疑?  我們慢慢發現到,全球化其實比很多人所爭辯的理由要脆弱許多,我們對交易的依賴也使負面的衝擊、成本和風險擴大好幾倍。從廉價消費品革命中竄起的傑出大型企業,證實了同時具備創造力、爭議性和毀滅性:不論在亞洲或歐美國家,原封不受廉價商品開發影響的城鎮或街坊微乎其微。如今似乎只要有航運貨櫃和量販店的地方,都逃不過當地自有店鋪的比例下降、勞工權益不斷受到侵害、污染日益嚴重、成長無法持續以及政治動盪的局面。  全球廉價商品經濟的基礎:低利貸款、海外勞動力、負擔得起的能源和運輸,也將會在二十一世紀裡減少供應或全部消失不見。為追求虛幻的經濟成長,把豐富的資源和消費信用都燒盡,然後大量消費廉價商品的世界,已然無法維持。但是全球化式微又缺乏退場機制,問題只怕還會更多。
    作者介紹
      加拿大專業資深文字及攝影記者、暢銷書作家。多次榮獲國際雜誌獎項的肯定,文章和評論經常刊登於國際各大媒體: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加拿大國家廣播電視台CBC、《遠東經濟評論》、《環球郵報》、《商業報導》、《瓊斯母親》、《麥克琳雜誌》、《國家郵報》、《赫芬頓郵報》、《多倫多星報》等。《環球郵報》稱他為「全球新聞資訊來源最可靠的記者之一」。著作《權力:橫越能源國度之旅》(Power: Journeys Across an Energy Nation)曾榮登2003年加拿大的百大暢銷書。另有著作選集《特洛伊木馬回歸》(2005)、《食物與燃料》(2008)等。2006年曾榮獲非小說類的Dave Grebe獎。
    給台灣讀者序一九八九年,中國境內的民主抗議活動達到頂點的時候,我正好在當地學習華語,無意間開始寫這本書。那一年我二十歲,住在一個離上海不遠的大學城裡。當時許多我新結交的中國朋友紛紛蹺課,冒著危害前途和失去自由的風險,走上街頭去參加抗議和公開談論中國的未來,看得我膽顫心驚。對我而言,整個過程就像一場夢一樣的不真實。天安門廣場的民眾遭到武力鎮壓後不久,我來到了台灣,這裡提供我安全庇護。我那時候對「中華民國」所知不多,卻發現這裡經濟活絡且文化豐富,是個美麗又友善的國家。在台灣待了大約一個月,主要在台北以及中部阿里山附近的山區。我在古道上徒步旅行,造訪了幾個來台灣必遊之地,在小村落裡認識了新朋友,並且在山區渡假中心的卡拉OK酒吧短期打工。在大陸認識了從前的中國之後,又在台灣認識了現代的中華民國,我開始意識到這兩個國家和其他環太平洋國家將會為全世界帶來重大的轉變。我於一九九○年代晚期重返亞洲,擔任《遠東經濟評論》的自由撰稿記者,去了中國、蒙古、西藏以及尼泊爾,觀察到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之間的聯繫與日俱增:新的產品、新的消費者、運輸網路和新的財富。我還研究了佛教,藉此才瞭解了各個不同的人民、國家,以及全世界正盛大展示的互相依存關係。當時,以折扣為導向的全新零售經濟在歐美國家迅速發展──特色是沃爾瑪、Target和無數一元商店紛紛展現出史無前例的驚人成長──全都拜亞洲國家的勞工、工廠和航運港口之賜。眼看消費品和便宜貿易的市場不斷發展的成功跡象,全球經濟互相依存的關係因而到達了頂峰。透過生產和消費便宜的東西,將全球性的消費主義發揮到極致,我把這整個過程稱之為廉價商品開發。沃爾瑪是舉世最著名的廉價商品行家,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個。事實上,大部分全球性的大企業都跟沃爾瑪有一些共同的特色,就連通常製造高價值產品的電子業鉅子富士康也不利外,但是在效率、物流、速度和適應性等方面的才能卻是共通的。我認為便宜商品成為全球經濟繁榮的典範,跟過去通用汽車公司生產汽車儼然是美國經濟理想的典型,兩個方式並無二致。從廉價消費品革命中竄起的傑出大型企業,證實了同時具備創造力、爭議性和毀滅性:不論在亞洲或歐美國家,原封不受廉價商品開發影響的城鎮或街坊微乎其微──如今似乎只要有航運貨櫃和量販店的地方,都逃不過當地自有店鋪的比例下降、勞工權益不斷受到侵害、污染日益嚴重、成長無法持續以及政治動盪的局面。這不單只是大肆採購、勞資糾紛和交通阻塞的問題而已。就如我在本書中所主張的,廉價商品開發為我們帶來許多東西,只可惜,我們已經對折扣商品上了癮的全球經濟,充分運用一系列不會久長的創新和發明以維持岌岌可危的槓桿平衡。除了陷入困境的金融網絡之外,很多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海外的廉價勞工、便宜的能源及運輸──將於二十一世紀消耗枯竭或難以取得。到時候不論消費者將經濟朝著任何方向發展,靠過度舉債所建構出來的繁榮富足終將無力償還,情況不會比也因舉債過度而引起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金融市場好到哪兒去。現在唯一不同的是,全球化的問題核心可能多影響數百萬人。倒不是要跟消費者唱反調。我一方面極力贊成,因為人們應該在消費主義中扮演更活躍的角色;人們應該共享資訊,找出好的價值,並且對市場造成影響力。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折扣造成了歪曲的印象和期望,例如不切實際的希望價格不斷往下掉,或是假設人們轉往線上交易,而忽視當地的商店和企業的話,那些商號都還能生存。難題在於現今市場的精妙之處既是祝福也是詛咒,因為折扣戰終將破壞市場的穩定性。目前北美和歐洲的重大難題正是如此: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太多高薪的職缺不復存在,現在剩下來的消費者勢單力薄,無法推動經濟或維持穩定的成長。因此,把賭注下在看好美國的穩固復甦可不是什麼好主意。例如,二○一一年七月,美國公布了平均失業期間創下歷史新高:在美國有非常多人已經很久沒有工作,長期失業人數占所有失業勞工的百分之四十五,是一九四八年美國開始統計失業紀錄以來最高的。此外,雖然消費性貸款的問題漸趨平緩,然而紓困和經濟衰退的支出導致報酬遞減,這反映在失業率持續增加和整體的經濟不穩定上,美國國債仍持續升高。而美國的經濟成長往往創造企業利潤,而不是新的工作機會或調高薪資,但這才是振奮消費者和挹注購物經濟的要素。東北大學二○一一年的研究發現,二○○九年到二○一一年之間,「以實質國民所得計,企業利潤占(經濟)成長的百分之八十八,薪資總額卻僅占百分之一再多一些。」換句話說,美國新的經濟成長往往帶來新的經濟問題。結論是「目前的復甦中缺乏真正的就業成長,再加上實際的時薪和週薪停滯不調高,才會產生如此獨一無二、毀滅性的後果。」就某些方面來說,美國財務嚴重吃緊的原因很簡單:許多美國消費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大肆採購,因而破壞了經濟成長。正如同大部分的歐美國家一樣,北美的經濟大約有百分之六十五仍然直接或間接繫於消費支出。經濟上的難題和債務危機持續不斷,正是消費經濟逐漸精疲力盡的徵兆,這跟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消耗殆盡一樣,是全球性的大事。我肯定無法提供所有的解答,而是努力在本書中提出比較好的問題。面臨改變的時候,所有的人們、城市和政府顯然都必須找出新的方法,學會變得更堅強並且更能自給自足。同樣的,仰賴消費支出的經濟體系即將面臨更巨大的變異,一旦受到全球貿易的侵蝕,許多國家的經濟會逐漸衰退,或轉而採取保護主義。事實上,很多歐美國家的經濟體系中需要保護的生產量有時也所剩無幾,他們的未來端賴重新建立更大規模的當地或區域性生產事業。明日的挑戰有一部分是我在書中概述的新興石油地緣政治學。為了爭取寶貴的資源,未來的衝突極可能增加。我認為,平民和各政府需要全面針對潛在的成本以及忽視氣候變遷和環境問題的後果,提出強而有力的論點,以阻止衝突升高的趨勢。例如在中國,大型的抗議污染活動往往能夠成功的促成一些小的改善。我住在加拿大,我們把油砂經過污染很嚴重的製程,好將原油賣給美國;唯有透過平民的活動和要求,這些作業程序才能受到妥善的規範,最終還是無異於在中國或任何其他地方依賴能源的問題。所有的事只要跟能源有關就很難改變,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改變我們使用能源的模式的基本上只有兩個原因:能夠改變我們對能源需求的新科技,以及能源價格上漲。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未來的生活將變得更加昂貴。取得便宜的食物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已經是重要的議題。而出口經濟也已嚴重受制於航運燃料等因素,以及主要貿易夥伴跌宕起伏的影響。我認為,台灣、南韓、中國和其他環太平洋地區發展較高價值的出口貨品是優秀的轉型策略。其他具備附加價值的產業,例如生物科技和可再生能源未來前景可期。隨著美國的消費經濟式微,很可能有更多在地化的貿易網絡興起──美國超級強權的身分動搖,助長了大規模脫離全球化的轉變,例如環太平洋國家之間的貿易便增加了。同時,不要把賭注下在購物上面。沃爾瑪說得很明白,歐美國家現有的沃爾瑪店鋪早於二○○八年開始就停止成長了,做生意的機會在別的地方:中國、巴西,到處都有,就是不在美國。台灣也一樣會發現到。 劉高登(Gordon Laird),加拿大卡加利,二○一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