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中國文學 
     
    啞謎道場之香夢長圓
    編/著者: 蔣曉雲
    出版社:印刻
    ISBN:9789865933371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散文;隨筆;日記

    優惠價:85折,221

    定價:  $2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220 元
    特價:90折!198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140 元
    特價:90折!126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從小說到散文,從虛構到紀實,曾經封筆三十年的蔣曉雲,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份功課。那個紮著馬尾一定得繫個蝴蝶結的小女孩,那個青春芳華卻早早看透愛情的大學生,那個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的女作家……  加州的明豔陽光,台北的霪雨霏霏,上海的燈火流離。  在回憶裡穿越,俯拾自得,何其快哉!  「建我的道場,訴我的衷腸」。蔣曉雲文章背後的世界,依然有她的冷眼熱肚腸,笑謔綿裡針,總教識者回味,新朋友驚豔。  可是再怎麼裝腔作勢,那時候就是個孩子,不明白光陰的殘忍,以為青春無敵,流水無情戀落花,遇見什麼福緣都不懂得珍惜。──〈雲淡風輕近午天〉  「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一時之間寬頻有限,感慨無限。不禁長歎一聲道:「別說了!再講,我就覺得自己混得實在太差了。」──〈打東東〉  第三最重要,我必須再度鄭重恭喜一次,就是原來閣下還有少女情懷。這真是千金難買。想想世上還沒有鐳射可以打掉一個人心上的老人斑。──〈心理醫生〉  有時候相互愛慕的人,排除困難相廝守,可是在一起卻會遭遇到類似「泉涸」的困境,分開反而可以自在地悠遊於江湖。──〈相忘於江湖〉  女友就說,笑死人,我們這年紀跟前男友去摩鐵魯都絕對是真的肚子痛要借廁所,更何況是一大堆人吃個飯,這樣怕太太也太離譜了。──〈苦主〉  我和朋友互相取笑身上的青青紫紫各色花斑和一個一個圓圓的拔罐留下的紅印。朋友說:真像你說的,變成粉紅豹了。──〈紅粉和粉紅〉  「五一七!五一七! 接到客人,五一七!」後座的歐巴桑聞言大怒,伸手就拍前面駕駛員的後腦勺,罵道:「啥咪伍么拐?(什麼有妖怪?)恁祖媽今天只是粉搽得厚了一點!」──〈不老此裙釵〉
    作者介紹
    蔣曉雲  出生於台北,祖籍湖南岳陽。現旅居美國加州。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報》兒童版、《王子》雜誌主編。  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一九七五年發表處女作〈隨緣〉,一九七六年起連續以短篇〈掉傘天〉、〈樂山行〉,中篇〈姻緣路〉,三度榮獲聯合報小說獎,以媲美張愛玲的驚人才華飲譽文壇。作品後來結集成《隨緣》、《姻緣路》出版。  一九八○年後赴美留學,成家立業,停筆三十年。  二○一○年復出寫作,二○一一年出版長篇小說《桃花井》,短篇小說集《掉傘天》緊接在後。民國素人誌第一卷《百年好合》在民國百年年末推出,餘將陸續出版。二○一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啞謎道場之香夢長圓》。
    代序文章自得方為貴  還是台灣小姑娘的時候,我懵懵懂懂嘻嘻哈哈長大,調皮貪玩,抱怨和同學相較,家裡管得太嚴;連續得獎成了前途被看好的青年作家以後,更羡慕朱家文友有開通的作家爸媽支援女兒的文學志業。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算是被父母「栽培」過的孩子。  我從小參加作文、演講、朗誦比賽,課外活動充當朝會司儀、致詞代表、晚會主持也是常事。彼時台灣升學壓力大,學生家長多要求孩子心無旁騖,專心課業,我家父母卻對女兒有機會「見世面」不吝支持。尤其是自認因戰亂離鄉失財失勢「下台」的父親,看到小女兒「上台」,更是事前教戰,事後叫好,熱心非常。這樣養成,難怪在青年時代寫作得獎出席表揚大會,主辦方臨時要我上台致詞,向官方或者報社答禮,都輕鬆交得了差。現在想想,幾十年前在一群靦腆的文學青年當中,我看起來可能很另類。  我的素人,也是俗人,父母有兩次用看小孩出風頭的心情,出席當時開風氣之先,盛大舉辦的《聯合報》小說獎頒獎典禮,他們對掛著貴賓證、文名赫赫的老中青三代文學家,統統有眼不識。在座只有三毛女士算我媽心中的大作家。即使如此,我媽她老人家全程也沒有上前道聲仰慕,卻跟我竊竊私語發表對三毛眼妝的高見。回家途中,二老自我感覺良好得像家長參加了小學遊藝會,發現列舞跳錯邊或演戲忘台詞的不是自家孩子,當我的面交讚女兒「拿得出去」。我老媽看重儀態風度,說:「女孩子就是要穿著得體,落落大方。」我老爸則強調口齒清晰,說:「上台說話要看場合、講重點。」至於「文學成就」則顯然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幸好那時有多位文壇前輩無私的鼓勵和提攜,我才能在家裡人只會「打岔」的情形下,持續數年發展對寫作的志趣。  生前對我愛護提攜的朱西甯先生推崇張愛玲女士,盛讚她寫作能「天道無親」。我這後學聽見只是苦笑。我等俗人,何敢望「祖師奶奶」項背?在我當年的創作環境裡,能近身的「讀者」,無論父母手足師友,無不拿著放大鏡在我編的小說裡尋人,蛛絲馬跡都不放過。 我有一次違背取材遠離個人生活圈的原則,即使仍屬創作,最終果然嘗到苦果。  一九七九年夏天,我寫了〈姻緣路〉,得到台灣第一屆中篇小說獎,卻也失去了一位好朋友。這以後,我就逐漸封筆,終至斷絕。 煮字不能療饑,還時不時的有閒言碎語飄進耳朵,最後還弄到好友誤會淡交。「作家」這個職業真不是普通人做得來的。那時候我覺得天地之大,何事不可為?哪裡不能去?只有「作家」這行,算已經嘗試過了,「否來事」,還是趁著年輕,趕緊去找點父母親認可的「正經」行當做做。  那年除了得獎,生活上也有種種不如意,算是我小姑娘時期的人生低潮。好友的冷淡讓我的冤枉無處申訴。當時我以為小說屬虛構,就算有幾成事實也深藏在編出來的故事裡,隱匿不彰。情節發展之間哪怕確實借用了一些朋友之間的私語,可是她講我聽,知情者寡,曲筆寫出只增加了特定讀者讀小說時的趣味性,並不涉及暴露隱私的危險。可是我忽略了讀者對熟識的作者,對號入座是有預設心理的;作者可以決定筆下的人物怎麼說怎麼想,現實生活中,周邊人的想法卻不是作者說了可以算的。  被珍惜的友人認為我的友誼之中藏有玄機,甚至覺得被出賣,讓年輕的我沮喪到對寫作失去了熱忱。到美國以後結交了新朋友,我絕口不提自己在台灣的寫作經歷,如果稱呼洋名的朋友和知道底細的老朋友沒有交集,就到現在也不知道我曾經有過的「文學生涯」。幾十年來,我對作家這個身份一直很敏感,甚至避諱提起。事實證明並非多慮。就在我退休之前,亟思「復出」之際,一次僑居地華人家庭聚會中,一位自稱年輕時寫詩的台灣客人聽別人說起我曾寫作,特別過來攀談,發現原來是當年聽過的名字,就開玩笑對眾宣稱:「原來是大作家!以後我們在她旁邊講話要小心了,不然她就會把你寫出來!」  我不知道他的詩是哪樣寫出來的?不過作者不是記者,寫小說不是報新聞,何況即使是新聞,也不是事事人人都有傳播價值。進一步想,虛構的小說隱含作者夫子自道的人生觀,要比新聞只反映偏離常軌的人生片斷複雜許多,而且文學是良心產業,隨便道聽途說一件傳奇不就能激發創作靈感。  哪怕我以為自己經過了一些風浪,臉上除了歲月滄桑,心裡也較之三十年前更篤定自信,可是聽見初識者的閒話,還是微微感覺不悅。驚覺當年讓台灣小姑娘從文學道路上退縮的「俗而有力」終將再現,除非永遠躲在「洞中」當我大夢不醒的老華僑,塵封的鈍筆一旦再見天日,就意味著又有憂讒畏譏的時刻到來。  要不要繼續寫呢?「復出」以後有時會問自己。我曾以為父母仙逝之後,就諸法皆空,能像當年小友天文和天心那樣有一個百無禁忌、獨尊文藝的創作環境。然而原來人生的牽絆早就深植心腦,從我媽堅持在女兒的馬尾上綁個蝴蝶結才能上台表演開始,我就已經接受父母的「栽培」,走向今日之「我」。花了三十年,從只敢編織虛無飄渺的小說,到有勇撰寫抒情紀實的散文,今日還厚顏結集成冊,也算作者破繭而出,自我成長。文章自得方為貴,好與不好,或藏或露,展覽肚臍還打啞謎也算一己風格,從俯仰有愧到能「建我的道場,訴我的衷腸」,光陰也就沒有虛擲; 遮遮掩掩幾十年的作者總算是肯向讀者「交心」了。如果讀者感覺文章果然有趣,作者就不擔心啞謎難解。世事難得洞明,選擇不參「天道」,只為我看人間處處是「親」。二○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目次
    自序 文章自得方為貴輯一 情之為物香夢長圓心理醫生相忘於江湖哪個不多情苦主紅粉和粉紅相欠債以食為名不若彼裙釵不老此裙釵蟲洞後門桃樹下天人五衰未妨惆悵是輕狂輯二 人在台北翻舊帳駐馬望南門閒坐說玄宗阿扁的阿姑窈窕淑婆青春夢B榮譽榜返鄉首日仁與不仁十分寮紀行寒雨曲時光膠囊雲淡風輕近午天愁到夜郎西微笑西門町鄭衛之風輯三 兩岸風情領導的範兒過大年包飯和點心大姐小逛世博中華民國在上海日日新,又日新從吃素說起幾年修得同車坐張飛打岳飛輯四 坐家隨筆一千零一日算命的嘴試說新語像霧又像煙何處是兒家傻妹和英雄哥逐鹿中庭打東東無料是王道算不算張迷拆燴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