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德布西撞擊
    編/著者: 陳恒安
    出版社:成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9865635299
    參考分類(CAT):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應用心理學

    優惠價:9折,198

    定價:  $22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10 元
    特價:90折!189
     
    定價:100 元
    特價:90折!9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70 元
    特價:90折!63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德布西撞擊》
      到大學來要做什麼?難道只能接受強勢的情書、按軌道、按SOP規劃生涯?學習這檔事,也請小心冒牌老師的教誨!


      為什麼讀歷史?歷史又不重演!畢業典禮的氣球、江蕙與多明哥、羅生門、噗通與怦然的記憶究竟與歷史何干?


      這本書記述日常生活中與歷史相遇的各種經驗,選編成冊,並非嚴謹體系。不過,不嚴謹,不協調,就不好了嗎?


      法國音樂家德布西的音樂,急促、緩慢、優雅、跳躍、衝突甚或頑固的樂音,都能共譜出意想不到的創意樂曲。德布西既然見證多元不和諧亦可成美,那麼這些篇章的調性不一,或許更能反映大學多元的生活日常。 


      既然「何謂大學」或「何謂歷史」這種大哉問難以有標準答案,那倒不如學學德布西,偶爾用不受限的姿態撞擊傳統以激發新意,以活潑的質問,回應與挑戰大學/歷史/課!
    作者介紹
    作者
    陳恒安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生物研究所、德國慕尼黑大學主修科學史,副修生態與演化,以及醫學史,目前落腳成大歷史系服務。近來關注知識溝通議題,開設「公眾史學」與「科技與社會」課程,持續遊走於各專業領域邊界。做得不錯時,或被讚勇敢跨域蝙蝠俠;若普普,也還好,頂多如蝙蝠被歸其他類,藉以增加大學多元性。總之,闖蕩邊界,原本就如驚異奇航,自有意想不到的風險與樂趣。
    推薦序:拆城牆的人
    王健文(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成大圖書館館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恒安在臉書上貼文,感嘆學術機構的滄海桑田:「大學讀理學院環境科學系,近年來改成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研究所讀生物學研究所,近年來改成生命科學研究所(有些學校甚至從理學院獨立成生命科學院)。後來讀的科學史研究所,因由數學史教授創立,歸屬數學及資訊學院。近年來整併回大歷史學院成為科學史講座。」於是他玩笑地聲明:「待過的系所都改了名,我想,目前為止應與我無關……可是,歷史系的以後,還是與我無關?」 我倒覺得這是對他以及這本書的一個隱喻,這是一個到處拆除圍牆的人所寫作的拆除大隊工作手冊。

    我一直羨慕像恒安這樣在各個學術領域之間穿梭的漫遊者,特別是兩相對照,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大學到碩士博士,唸的都是歷史,而且我的母校母系居然從不改名?更糟的是,大學到博士,都只在同一個校園中,從一而終,想來單調無趣至極。
    拆除圍牆,是因為看穿那是國王的新衣,也像是哈利波特推著行李車撞向磚牆,心一橫眼一閉,來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才發現看似在阻隔的牆,其實只是虛幻泡影。牆會消失是因為本來不存在,是人們把概念性的虛構邊界誤以為是實體的圍牆。

    不管是「主任的話」還是「下課後上課前」抑或是「備課漢筆記」,這本書在一開始寫作時,有著明確預設的讀者,也就是成大歷史系學生或是課堂上的學生。但是這些文章都在臉書上公開貼文,如今出版,想必恒安期待與更多對知識感到疑惑、對世界感到好奇、對行動覺得迷惘的讀者,更廣泛地對話。

    作為一個學系的階段性負責人、作為課堂上的教師,恒安不只是個拆除知識領域壁壘的見證者。他不厭其煩、絮絮叼叼、碎碎念地指指點點,遮蔽自己與內在心靈、外在世界的各色各樣的牆。各個知識領域壁壘分明的牆、世俗價值與既有成見的牆、大學與社會之間的牆、專家與業餘者之間的牆、知識、思慮與行動之間的牆。

    因為對牆內世界的困惑、帶著好奇心向著牆外走去,這是拆除守則不變的第一條。只要勇敢地走向牆外,牆就會消失無蹤,每個人就有機會走到自己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走向牆外是個沒有地圖指引的冒險之旅,但是旅人卻能因此繪製自己的知識地圖、看清自己的行動方向、最終是走到自己的內心深處。
    牛仔很忙,恒安更忙,他忙著穿梭在各個知識領域之間、循走在學院門牆內外、連結課堂與課堂之外,並且在思想與行動之間搭橋。

    拆圍牆是為了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知識的漫遊會讓心靈更加自由,心靈的自由才成就了自在的人生。



    推薦序:初心
    林瓊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如掌一顆心
    真歡喜《德布西撞擊》終於結集出版了。
    這本版型迷你的掌中書,是陳恒安擔任成大歷史系系主任期間,一份認真勤奮於職場田野的勞動筆記。
    執於手中,如掌一顆心;一個愛智者慧黠溫暖的猶在初心。
    他從一個歷史學者和師者的立場,專業、幽默地和歷史學徒們談大學教育、談歷史學這門知識各個面向的思索與反省、談生活見聞中有感而發的,對青春學子的憂思和期許。圍繞著「大學」和「歷史」這兩大主軸而撰寫的這些深入淺出的小文章,歷歷可見作者身為史學工作者的深厚功力,重讀其中精彩篇章,腦海中隨即閃現著,這篇、那篇,要轉給這位、那位史門同事、學友及學生們分享討論的念頭;這些嚴肅的歷史學主題,常常是以一種精神上平等開放,態度詼諧輕鬆,實則暗藏對知識和學生們無比深情而寫就的一則則微言大義。
    說是「『初』心」,似乎意味著,在時間之河彼端,筆者曾於上游識得那初發萌芽的愛智心靈?而這通常確實是「『老』友」才有幸為彼此見證的人生際遇和場景。

    2. 澤及後戒嚴的臺灣公民社會
    雖然近三十年前,當我們相識於青春江湖,其時甫解嚴未久,臺灣環保運動的風火正熾,他不是,我也不是歷史學門中人;爾後海角天涯,前後抵達歐陸,卻各自入門,相會於歷史道場,磨劍復修行。當然這一切誠非時代的偶然。
    然駑鈍如我,硬是在法國待了近兩倍長於恒安在德國的時間。返臺後,諸事懵懂,幸得已在學界的師友們指點幫助甚多,恒安便是在歷史教學上,常有機會切磋深談,常使我獲益良多的重要老友。
    做為《德布西撞擊》前身時期,在成大歷史系系網「主任的話」專欄的老讀者之一,初讀幾篇有關論述史學的精彩好文後,我便強烈建議,未來應該收集成冊出版,讓這份史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不僅澤及成大歷史系的師生們,也可啟發所有於歷史有心,不論身處學門內外,對當前臺灣歷史正以無比熱情如春蠶吐絲和密密補課的,後解嚴社會的臺灣公民們。是的,我的身邊,正有如此許多使我敬重的前輩、師長和認真的學子們,他們也正是我心中閱讀《德布西衝擊》的最佳讀者們。未來若能出版電子書,像現代多寶格,可拆可重組,則一篇篇都可視主題,去向適合組成討論的小群組,反思的漣漪將更具擴大與深入的效益。

    3. 老友,是個人生命史的見證者
    如果,「老友」二字,說的也是關於時間的故事和奧秘,一個人可以成為另一個人生命史的見證者,多少年後,回望迢迢來時路,能為彼此記憶已然模糊的,關於那一兩灘人生泥沼、幾個冷卻多時的人名、三兩道深藏意識地窖,不復回顧的人生悲喜風景的細節或重要轉折處,默默低語:「我還記得……」,然後為對方在這方記憶史頁渾沌處,補上一個個註腳的,一種為彼此抵擋時間忘力的角色,那麼,這回,能為恒安的《德布西衝擊》寫下這篇小序,讓文字銘刻歷史,便像在天地日月的光照中,立下一個小小的里程碑,上書:「初心猶在」。
    而有什麼能比得上世途風雨幾回,目睹臺灣高教搖搖欲墜的險惡中,仍能為一位老友見證初心,更令人安慰、歡喜並備受激勵的樂事呢?是以為序。


    自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老師,跟您報告,我剛獲得一個年業務費近百萬,擁有二十幾位研究成員,以及四位專任工作人員的教育部三年期計畫。」

    「哇,這麼大團隊的三年計畫!不簡單,不簡單。是什麼計劃?」

    「喔,系主任。」

    「哈哈哈哈哈……」

    大部分人應該都沒有擔任系主任這種生涯規劃,不小心碰上,難免不知所措,得想法子面對。初任職時,天真想將主任室當田野,自我後設觀察「當主任」三年,試記錄了一陣子,迫於研究倫理煎熬,遂放棄計畫。隨著行政工作漸上手,發覺許多事務雖屬個案,實具普遍性,該與同學溝通,卻又不到必須開會程度。不知如何是好之際,想起前前前前前主任曾在系網發表數封公開信給同學,深受感動。心想,自己就算寫不出文情並茂的深度信函,短小輕薄的碎碎唸應該難不倒,打定主意,便寫起大約兩週一篇的「主任的話」。

    任期結束,撤掉專欄,轉移至臉書不定期以「下課後.上課前」與「備課漢筆記」po文。前者記錄發生於兩節課中休息時段的有趣對話,後者則是備課時的所思所想。這些短文,少數曾刊登於「故事」網站,大部分就隨著歲月被臉書訊息洗到難以觸及的位置了。

    二○一四年結束系網專欄以來,一直有朋友鼓勵將這些短文匯集出書,但專業編輯朋友說,這些文字內容深淺不一,主題沒系統,有些更是非在地人無法理解,事情就這麼擱著。直至近日,因開設「公眾史學」課程,執行「歷史AGORA:知識溝通者的培育與社會參與教學計畫」,時常與各背景朋友溝通,發覺許多有關歷史學的概念或學習相關議題,過去都曾說過。與同仁商量,決定選取與大學生活、歷史學習相關短文編輯成冊,方便參考。就這樣,幾年來碎碎唸的精神內涵,竟成了這本書的內容。

    雖然選編成冊,但這些隨著日常生活發生的大小瑣事,還是很難構成嚴謹體系。不過,不嚴謹,不協調,就不好了嗎?我們不都聽過法國音樂家德布西 (Achille-Claude Debussy)的音樂?無論是急促、緩慢、優雅、跳躍、衝突甚或頑固的樂音,不是都能共譜出意想不到的創意樂曲。

    我想,德布西既然見證多元不和諧亦可成美,那麼這些文字的調性不一,或許更能反映大學多元的生活日常。既然「何謂大學」或「何謂歷史」這種大哉問難以提供標準答案,那麼倒不如學學德布西,偶爾用不受限的姿態撞擊傳統以激發新意。撞擊聽來嚴重,但大家也別過度擔心,德布西怎麼樣不都還是位古典音樂大師。同樣,大學/歷史/課,都應該不斷受到挑戰與回應,這也就是這本書叫「德布西撞擊」的由來。


    附記:致謝
    感謝擔任主任時期默默護持,時時鼓勵我的同仁。感謝多年來在下課時被我糾纏不休的同學。感謝願意問我問題的所有朋友。感謝成大歷史系前前前前前主任王健文老師與看著我長大的老友林瓊華老師幫忙寫序。感謝成大校刊執編沛雯提供諮詢,編輯睦容對文字與內容的建議並協助定稿,以及負責後續美編與出版工作的許多工作人員。最後感謝「歷史AGORA:知識溝通者的培育與社會參與教學計畫」的經費支持,才有機會讓這些短文彙集出版。

    目次
    一、到大學來要做什麼
    選校、選系與西洋花盆內的秘密
    爸媽,我要重考
    這麼強勢的情書我不接受
    讓生涯SOP去吧,一切便燦爛光明
    Sapere aude!
    二、小心冒牌老師的教誨
    Mapping 課程地圖
    問問題,與問問題的之前與之後
    哲學家與分組報告
    一期一會與一心求當
    來去聽演講
    外語聽力之量子跳躍
    不會只想從光復大學畢業吧
    讀書,請多點浪漫多點氣魄
    六祖只有一個
    偶爾請偏離航道
    將太的壽司
    零學分與掃地僧
    「小心冒牌老師的教誨」
    三、為什麼讀歷史
    歷史不重演
    什麼是歷史系的基本能力,又該如何培養?
    Not just reading,make a commitment and then keep reading
    後宮團團轉
    歷史、考古與風險社會學
    我也來交一份會議心得
    開書單這種事
    大家都愛羅生門
    畢業典禮為什麼要放汽球
    大家都有批判思考,歷史系能強調什麼?
    四、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行動
    開學了!
    玩家上手:歷史營與歷史公演
    詠春三板斧,打你夠了
    當江蕙與多明哥一起唱歌
    週還是周?
    怦然與噗通:誰的記憶比較重要?
    歷史人的「必修課」
    當史記說是,通鑑說不是
    全民書寫時代的歷史學
    歷史學中的時間
    歷史學中的空間
    走讀手記
    維也納:對比與歷史想像
    慕尼黑:白玫瑰安靜的紀念力量
    柏林:以隱蔽空間為被壓迫見證
    臺南:傳統與革命者的對話
    臺北:還未進入集體記憶的黃金大稻埕
    附錄 一書還有一書:另一種購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