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法律行為—民法講義I
    編/著者: 陳自強
    出版社:新學林
    出版日期:2023-10-31
    ISBN:978986526426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民法

    優惠價:95折,494

    定價:  $520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80 元
    特價:95折!456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定價:500 元
    特價:95折!47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為民法講義系列第一部曲,原名「契約之成立與生效」,論述解決法律行為實例題所必要之基礎知識。近年來司法考試民法實例題無專以民總人、物為考點者,從民總實例題解決觀點,法律行為有關規定的學習至為關鍵。民總實例題多涉及買賣及所有權變動,探討法律行為是否無效、得撤銷或有其他不生效力的原因時,債權行為、物權行為及契約成立的基本認識為解決實例題不可或缺,本書在第一章「法律行為總論」對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之概念有清楚的說明,第二章論述契約之成立,第三章「契約自由原則及其限制」說明私法自治原則之界限,第四章「能力與意思之欠缺」討論契約拘束力發生之內在要求,第五章探討法律行為不生效力之概念及其效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自強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碩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律師、司法官考試及格
    日本東北大學、京都大學法學部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專任副教授、教授

    相關著作:
    民法總則法律行為──民法講義Ⅰ
    契約之內容與消滅──民法講義Ⅱ
    契約違反與履行請求──契約法講義Ⅲ
    違約責任與契約回復──民法講義Ⅳ
    債之涉他關係──民法講義Ⅴ
    無因債權契約論
    代理權與經理權之間──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
    臺灣民法與日本債權法之現代化
    整合中之契約法
    契約責任歸責事由之再構成──契約法之現代化Ⅰ
    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契約法之現代化Ⅱ
    和解與計算錯誤──契約法之現代化Ⅲ
    契約錯誤法則之基本理論──契約法之現代化Ⅳ
    多角關係請求當事人之確定──契約法之現代化Ⅴ
    契約給付之返還關係──契約法之現代化Ⅵ
    契約法中的給付不當得利──契約法之現代化Ⅶ
    自序
      本書首發於2002年,列民法講義系列之首,同年,中國大陸法律出版社刊行簡體字版,迄今已逾二十年,2012年第二版以降,改列「契約法講義」系列。從初版到第四版,本書論述對象包括民法總則「法律行為」章所有內容、債編通則第一章「契約之成立」及物權行為基礎概念。此次改版,最大的變動,是將原第五章「代理」搬遷到民法講義第五冊《債之涉他關係》第一章,本書也再度歸位為「民法講義」系列。原書代理之論述,涵蓋民法總則法律行為章「代理」節、債編通則章債之發生節「代理權之授與」款,甚至各種之債經理權相關規定,移列《債之涉他關係》一書,彰顯代理制度為契約相對性原則之例外,有其獨特性,並非民法總則之禁臠。
      本書第四版曾對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簡要的說明,並比較我國相關規定。2020年中國大陸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變動雖不多,但中國大陸近年來民法學發展一日千里,已非昔日阿蒙,單純法條比較,參考價值有限,中國大陸民法總則乃至於民法學說判例的發展狀況,有待他日再論。本書移除代理及中國大陸民總介紹後,篇幅更接近基礎教科書的規模,也許可稍減莘莘學子對民法總則的敬畏。
      2005年德國學者Florian Faust撰寫的民法總則教科書(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Allgemeiner Teil,2023年第8版),既無權利主體(人、法人),亦無權利客體(物),更無我國民法總則教科書常見的民法緒論基礎理論之說明,與本書第四版以前之差異,僅在其對消滅時效有簡要說明,個人則在民法講義第三冊《契約違反與履行請求》從履行請求之抗辯觀點論說消滅時效。契約成立,在德國民法為民總規定內容,成為民總教科書論述對象,理所當然,我國民法雖規定在債編通則,但從民總實例題解決之觀點,契約是否成立至為關鍵。事實上,民總實例題幾乎離不開契約是否成立、是否無效、得撤銷或有其他不生效力的原因,契約成立留待債編學習,為時已晚,抑有進者,民總考題多涉及買賣及所有權變動,對債權行為及物權行為若無基本認識,可謂寸步難行。民總實例題鮮少發生人、物等規定之爭議,近年來我國司法官考試民法試題亦無專以此為考點者,從實例題解決觀點,法律行為有關規定的學習至為重要,如果說民總法律行為之學習為民總實例題解決的全部,絕非言過其實。Faust撰寫該書的動機與素材選取的觀點,應與本書初始設定,不謀而合。因此,本書縱然改名為民法總則,不僅無引人錯誤之詐欺故意,從實例題解決的觀點,反而能彰顯法律行為之關鍵地位,引導初學者正確的學習方向。
      本書更名《民法總則法律行為》,乃期許自己有朝一日,坊間一般民總教科書必有的民法基礎理論、法律解釋及適用、人、物、期日期間、權利之行使等議題,個人也能盡情揮灑。
      本書的因緣與來龍去脈,已詳述於前版「緣起」,此心路歷程也許對本書閱讀與民法學習有幫助,特予保留。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碩士班王威翔同學協助本書之校對並提供寶貴意見,謹致謝意。

    陳自強
    2023年9月24日
    臺灣大學萬才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