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經濟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1990?2020
    編/著者: 陳添枝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5
    ISBN:978986525443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經濟史地

    優惠價:85折,425

    定價:  $5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520 元
    特價:90折!468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370 元
    特價:90折!333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縱橫學界與政界的知名經濟學者陳添枝,
    在台灣人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之際,
    梳理1990~2020年台灣經濟脈絡,並提供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引

    1950~1990年,台灣經濟從開發中國家順利走過初步工業化的階段,達到每人所得1萬美元的成就,造就台灣經濟奇蹟。如今,到了2021年,台灣每人所得超越3萬美元,順利突破中度所得陷阱,成為已開發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成就,在世界上除了南韓,就是台灣。
    這30年來的努力國外學者沒看見,因為他們都被中國的快速成長所吸引,但是從實際數字來看,台灣已經無聲無息創造又一次的經濟奇蹟。這段工業化後期的產業發展比工業化初期更困難,因為產業已經走過價格競爭,進入品質競爭,不能靠便宜而成長,得靠創新來成長。而台灣雖然有民主化與中國崛起的內外兩個因素,但藉由組織轉型、創新與品牌的發展,確實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本書中,陳添枝記錄這30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肯的給予這段時期台灣經濟評價。不過邁入已開發國家以後,台灣仍面臨很多挑戰, 作者也提出幾個未來發展方向供讀者參考。

    ※本書收錄〈台灣經濟大事件〉年表
    作者介紹
    陳添枝
    曾任台大經濟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經建會和國發會主委,現為台大名譽教授,清大台北政經學院約聘教授。
    目次
    推薦序 應對台灣產業未來的重要參考書 施振榮
    各界好評
    自序
    前言 一九九○年後的台灣經濟奇蹟

    第1章 低成長的年代
    中度所得陷阱:靠資本累積促成經濟成長的極限
    四小虎的轉型:台韓星港利基不同,命運也不同
    組織轉型:從「毛三毛四」到破壞式創新
    微笑曲線:脫離製造紅海,改變工程師基因
    制度創新:民主化後的經濟改革嘗試

    第2章 產業組織的變與不變
    中小企業: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生產網路:如變形蟲般的代工帝國
    規模化:從血汗工廠轉型研發夥伴
    產業網路重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脫鉤
    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護國神山群

    第3章 民主化是禮物,還是包袱?
    發展型國家:政府照樣領頭拚經濟
    政府投資:打造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國營事業民營化:拔掉經營的緊箍咒,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公共建設:藍綠都愛「十大建設」
    反經濟發展勢力:勞權與環保的兩大衝撞

    第4章 產業政策的功與過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獎勵投資多於獎勵升級
    規模的迷思:企業變大,但沒有變強
    技術政策:科專是產業政策新工具
    產業創新條例:打破政府選擇贏家的思維

    第5章 兩兆雙星發威了嗎?
    半導體產業:汰弱留強的殘酷市場
    護國神山:從晶圓雙雄到台積電獨霸
    平面顯示器:中國攪局下的十年慘業
    生技產業:挑戰新藥開發的傲骨
    數位內容產業:殞落的明星

    第6章 顛簸坎坷的創新之路
    創新驅動:台廠的兩大路障
    共同創新:與蘋果、特斯拉合組研發團隊
    功能創新:化身品牌廠的「軍火供應商」
    隱形冠軍:深耕技術、創新應用
    代工廠的創新:不是沒有,是沒被看見

    第7章 品牌之路路迢迢
    工廠思維:「堅若磐石」也難打動消費者
    技術的陷阱:雖有創新,難成大器
    小眾品牌:捷安特從大甲騎向國際
    中國市場的誘惑:十四億人口的「本土市場」?
    台灣品牌的未來:從關注「成本帳」轉向「銷售帳」

    第8章 對大陸投資的得與失
    西進、南進、上進:其實並非選項
    加工出口:在世界的工廠練兵
    內銷市場:難以鯨吞的世界市場
    無國籍公司:台骨陸皮的KY公司變生力軍
    何者得何者失: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坐困

    第9章 二十年悶經濟的啟示
    亞洲金融風暴:躲進政策保護傘,反而帶來詛咒
    追逐獨角獸:台灣缺少利用網際網路造反的人
    尚未起飛的服務業:金融、觀光、餐飲,誰有出口潛力?
    半途而廢的ECFA:雪中不送炭,看不到牛肉
    悶經濟下的希望:台灣資通訊捲動全球數位浪潮

    第10章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經濟奇蹟
    微笑曲線的變樣:谷底長出了山頭
    如果沒有中國崛起:產業轉型較平順但緩慢
    如果沒有民主化:產業結構不同,但發展方向不變
    如果沒有IT產業:難以實現高度工業化
    台灣經驗的價值:聯盟資本主義下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