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健康醫療 > 護理 
     
    照顧別人,是一門不可能完美的藝術:一個全職照護者的生命故事...
    出版社:商周(城邦)
    出版日期:2021-02-01
    ISBN:978986477992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醫院管理;醫事行政;護理

    優惠價:85折,323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95折!428
     
    定價:350 元
    特價:95折!333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你照護著至愛至親,害怕他的生命在自己手中消失;
    你照顧失能孩子,心底恐懼有一天你走了以後,誰來照顧他。
    無止境的漫漫長路,讓你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心目中那個完美的照護者。


    本書作者潘妮・溫瑟爾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在11歲那年,母親罹患了恐慌症,情緒嚴重低落、酗酒,甚至無法開車、下廚……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潘妮成為了一名年輕的照護者。在母親崩潰時握住她的手,獨力承擔所有家事,在學校努力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
    在漫長的十一年過去後,在潘妮22歲那年,母親上吊自盡。
    而後來,她再度成為一名照護者,這次是因為她摯愛的兒子亞瑟確診了自閉症……

    ▋在英國,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正在照顧自己的父母、伴侶或子女。
    臺灣則有大約76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其中超過一半完全仰賴家庭照顧,照護者七成都是女性。

    但是在你的生活周遭,卻幾乎很難看見這些人的身影。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命的某個時刻成為照護者,卻很少對此有所準備。
    他們往往是次等公民,不配擁有正常人的生活,
    公共設施與福利的缺乏,讓餐廳、交通、電影院、這些一般人都能享受娛樂場所,都與他們無緣。
    大眾偏見和歧視的目光,主流媒體錯誤的扭曲和渲染,都讓照護者與失能者被迫躲進陰暗的角落,以免再度受傷。

    ▋「好可憐」、「不正常」、「為什麼要生下這樣的小孩」?
    深植人心的身心健全主義,告訴每一個人失能是不正常的、不配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如果照顧對象是年幼的孩子或壯年伴侶,照護工作可能需要持續多年。
    這些無償照護者盡心盡力付出,每年為政府省下數百億預算,卻往往無法擁有個人的時間,甚至找不到一份正常的工作。
    高達80chr37的照護者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所有的電影、故事和新聞都告訴他們:家裡有一個需要照顧的失能者,是一生最不幸的事情。

    而這一切,只需要多一點點的理解、多一點點的支援,就能夠有所改變。

    在這本書中,潘妮以自己的經驗,加上與其他照護者的訪談,提供了真實且充滿力量的信念與工具。
    她堅信,創造一個讓照護者與失能者不再恐懼為自己發聲的環境,是整個社會的義務;
    更希望幫助每一個照護者學會善待自己、尋找社群、面對悲傷、體驗喜悅,並告訴他們:「你不孤單,而且你已經做得夠好了。」
    作者介紹
    潘妮•溫瑟爾Penny Wincer
    出生於澳洲墨爾本,在墨爾本大學取得電影與創意寫作學位後,搬至倫敦。從事多年室內裝潢與生活風格攝影師,再度執筆寫作。
    溫瑟爾為許多部落格和網路媒體撰寫教養文章,也出版許多關於親子旅行見聞的文章。目前是單親媽媽,和兩個孩子住在倫敦南部。她曾經二度成為照護者,第一次是照顧她的母親,第二次是照顧她患有自閉症的兒子。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道德抉擇的艱難》等二十多本書。
    目次
    前言:成了全職照護者

    第一章| 照護為什麼會是一件如此難以啟齒的事?
    承認自己是個照護者,會帶來很多恐懼。恐懼被憐憫、恐懼得不到工作;恐懼未來會更孤單。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代表直接面對至愛至親的疾病、失能,以及他們可能的死亡。

    第二章| 完美主義
    為自己勇敢站出來並說「我做的已經夠多了」,需要強大的自信,因為所有人都期待你做得更多。照護者需要在這個對我們期待過高的體系中,對自己展現出惻隱之心。

    第三章|歧視殘弱者的身心健全主義
    失能者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敗壞他們存活價值的訊息,主流媒體並不把失能者視為完整人類,也不認為失能者適用一般的人道主義,這樣的文化製造了許多不必要的悲哀。

    第四章|期待
    被照護者的生活同樣可以充滿期待,他們會和一般人很不一樣。但他們生活的圓滿程度,不見得會比任何人低,生活中的愛也不見得會比任何人少,僅僅只是與其他人不一樣而已。

    第五章|悲傷
    照護者也會經歷失落,小小的失落都可能令人崩潰。那是一個非常痛的放手過程,是一點一點慢慢放開某人以及與某人羈絆的過程。認知到這種失落的感覺其實是悲傷過程的一部分,非常重要。

    第六章|自我照顧
    照護者永遠都不應該低估自己身心健康的需求,這些需求與照護對象的需求一樣重要。透過一些創意方式,利用細碎時間呼吸、休息、睡眠、撫觸、運動,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健康展現出不一樣的樣貌。

    第七章|自我疼惜
    我們犯錯或失敗時,自我批判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但是我們也可以反向操作,選擇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一樣對待。抱持著溫暖與慈善的胸懷,給予支持與關心,而不是嚴厲的批判。

    第八章|社群
    在網路時代,社群媒體可以協助照護者用以前絕不可能出現的方式找到彼此,並促使更廣大的群眾對於失能者有更深的瞭解。然而,失能者在網路上也會遭遇各式各樣的暴力。

    第九章|目標
    許多人從照護行為中產生了莫大的使命感,也有很多人發現這個角色讓他們意外認識了一個全新的目標。許許多多照護者,都把自己從家人身上得到的技能與知識,全運用到了幫助其他人的行動上。

    第十章|喜悅
    即使生活有許多限制,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樂趣。我們對於如何尋找生活中的歡樂與開心,必須更有創意、有更多努力,以及很多的放手。不過歡樂會透過令人驚訝的方式來到我們身邊。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