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顏元叔的文學批評不是高蹈的理論展演,而是奠基於中國和臺灣的歷史經驗中的批評實踐;它要求文學自由而寫實,既要不受政治教條的約束,又能充分反映時代、貼近人生。如果說文學批評的最高目標是發掘文學與人生相接觸時所迸發的火花,那麼顏元叔等身的著作也可以看作是他人生與時代交錯的軌跡,也許有些格格不入的時刻,但絕少不了鏗鏘有力的忠實反映。這本選集希望能反映這樣的精神。本書從「文學批評人生」、「西洋文藝思潮的引介」、「比較文學與批評的介入」、「時代的印記」與「外文學人的精神氣質」五大方向來把握顏老師的學思重點,突出他的貢獻以及相關研究較少提及的地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顏元叔(1933-2012)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名譽教授,於臺大外文系主任任內成立比較文學博士班,創辦《英文報章雜誌助讀月刊》、《中外文學》、英文《淡江評論》等,不僅提供文學作品發表之園地,促使臺大外文系成為文學研究重鎮,更創立中華民國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籌辦國際會議,推動中外文學研究之交流等。
顏教授為文學批評先驅,引進「新批評」,強調文學作品有自身的生命及統一性,為一自足整體,需要以精讀細讀來掌握文本的結構與字質,反對當時流於印象式的文學評論。顏教授指出文學應是對生命的關懷,故提倡「社會寫實主義文學」,強調文學作品應呈現出人生樣貌,而非與現實人生脫節。他亦提倡「民族文學」,認為所有的文學作品雖要呈現出超越各別民族的通性或通則,但其所表達的真實性卻需要立足於民族的土壤中。顏教授亦為散文大家,為文時而風趣細膩,時而筆鋒犀利,強烈的自省以及對弱勢者多情但不濫情的關懷處處顯露出人本主義者的精神。顏教授的文學觀點引發多場論戰,但他總以昂揚之姿從不畏戰怯戰。論戰激起的火花激勵文學工作者進行更深刻的反省,並提升了社會對文學的關注。
【主編簡介】
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合聘教授、亞際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文化研究》學刊主編,著有Transpacific Articulations: Student Migr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Asian America(2013)以及《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2021)。研究領域為亞裔美國文學、亞際文化研究與後殖民理論;近年則轉向疆界、後/冷戰、地緣政治與建制史。
序
「人文大師系列」編輯前言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現代大學」的興起與建制,是教育文化史上劃時代的盛事。它不只引進現代國家的各種觀念與知識,更牽動此後知識體系的重構,教育理念的調整,文學書寫的新變,以及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影響國家社會未來的走向甚鉅。1931年,梅貽琦校長在清華大學的就職演說中曾表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則又清楚地揭示出:能夠開創學風,陶染學子的「大師」,正是「大學」所以形構的重要骨幹。
對於「人文」學科而言,「大師」其實還另有特殊意義。我們的文化傳統素來講求「尊師重道」;所尊之「師」,往往不僅止於傳授知識與技藝的「經師」,更是兼具風範,能以其理念襟抱感召學子的「人師」。特別在風雨如晦的年代裡,有心的知識分子身處艱難,卻仍然戮力於斯文。無論課堂教學、研究著述,抑或是文學書寫,在在體現出各自的時代承擔與文化追求,為社會厚植人文根基,也引領國家未來走向。尊之為「大師」,亦屬實至而名歸。
國立臺灣大學是臺灣第一所現代大學,自成立以來,即有人文學科之設置。1949年以後,更因兼納來自中國大陸與原本在地的學者,成為戰後臺灣高等教育的重鎮,多年以來,深耕於臺灣的人文教育與學術研究,成果斐然。其間,前輩師長們的開拓導引,自是厥功甚偉。飲水思源,在臺大即將迎來百齡校慶之前,爰有「人文大師精選集」系列叢書之編選。
此一「人文大師」系列,係由臺大出版中心與臺大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共同合作進行。2022年間,校方即已啟動百齡校慶的各項活動規劃,其中之一,即是由各學院分別推選若干位「光榮人物」,以供編入臺大「百年榮光」專輯。為此,文學院兩度邀集系所代表召開會議,最後共同推選出二十七位師長。這些師長們的學科領域遍及文學、歷史、哲學、考古人類學,可謂各從不同面向,為近百年來臺灣的人文研究與書寫做出重大貢獻。「人文大師」系列以此為據,精選師長們的個人代表作,彙為專集,選文大致依循以下四項準則:
一、能體現其人學術貢獻或文學成就之篇章;
二、未曾收錄於相關文集中之重要篇章;
三、能呈現其人風骨與時代精神之篇章;
四、具有開啟未來研究潛能之篇章。
此外,各集主編亦為該集撰寫「導讀」,深論全集之要旨。於是,各冊「精選集」便也並不僅止於「精選」各「大師」的著述而已。選集中或蒐羅佚文,或將原本的外文著述譯為中文,實多有學術研究的參考價值。雖然囿於版權及編者等因素,未必能為每位師長編選專集,仍希望藉此彰顯「大師」之成就、貢獻及時代意義,更為後續的相關研究開啟端緒。「人文大師系列」因此是回顧的,它以感念之心,向惠我良多的前輩師長致敬;也是前瞻的,試圖召喚新一代的學子繼往開來,共同迎向下一輪人文發展的盛世。
目次
「人文大師系列」編輯前言/梅家玲
凡例
導讀──文學與人生/王智明
輯一 文學批評人生
期待一種文學
文學與文學批評
朝向一個文學理論的建立
民族文學及其創作與研究
輯二 西洋文藝思潮的引介
西洋文學批評的重鎮──「西洋文學批評史」譯序
現代文藝思潮的開端──休謨與古典主義
歐立德的文學理論
現代英美短篇小說的特質
原始類型及神話的文學批評
輯三 比較文學與批評的介入
何謂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國際會議的回顧與前曕
對中國現代詩的幾點淺見
中國古典詩的多義性
現代主義與歷史主義──兼答葉嘉瑩女士
「白蛇傳」與「蕾米亞」──一個比較文學的課題
臺灣小說裡的日本經驗
社會寫實文學的省思
也是「鄉土」,更是「鄉土」
輯四 時代的印記
回歸故里
老夏的一生
長巷
柏拉圖式的對話
輯五 外文學人的精神氣質
中國人與外國文學
一切從反西方開始——為《中外文學》
我們不要學英文
附錄 顏元叔先生事略/顏學誠
顏元叔生平與著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