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
    編/著者: 林正慧著
    出版日期:2015-01-31
    ISBN:9789863500681
    參考分類(CAT):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民族志

    優惠價:9折,405

    定價:  $4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 元
    特價:90折!45
     
    定價:50 元
    特價:79折!40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70 元
    特價:90折!423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客家」究竟是什麼?今日的臺灣「客家」如何形塑而來?「客家」的形塑是華南與臺灣皆同,還是存在不同的歷史脈絡?此為本書亟欲回答之問題,亦為當前客家研究之核心。清至日治時期,客家一詞並非臺灣客方言人群的自稱,清代習以粵人,日本殖民政府習以廣東人稱之。而客方言人群本身則習以「客人」自稱。清代「閩主粵客」的框架,讓以客方言人群為主的粵人從一開始的渡臺、墾殖,到參與科舉,都必須遭遇比閩人更多的差別待遇,也預示了臺灣客方言人群居於少數地位的必然性。日治的國家力量讓人群的分類,從實到名,一致採取方言的界線。戰後,國家帶來了「客家」之名,臺灣客方言人群在已有的認同基礎上,很快就接納了來自省外的客家及其族群歷史。從清至日治乃至戰後,漢人人群的分類多採方言邊界。戰後華南形塑已成的客家自稱被引入臺灣,且嫁接起中原南遷的族群歷史,以及中華民族主義之意涵,而成為有人為建構色彩的客家。
    作者介紹
    林正慧1971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史館修纂處薦任協修。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史、戰後臺灣史、臺灣客家史。學術專著有《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及〈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例〉、〈從客家族群之形塑看清代臺灣史志中之「客」──「客」之書寫與「客家」關係之探究〉等。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第二章 華南客家的形塑歷程 第一節 客家探源的兩個階段 第二節 邊緣客域的土客衝突與客家的形塑  一、外移廣、惠二府的土客衝突與徐旭曾的客人論述  二、遷徙廣西─太平天國與客家  三、廣肇二府─咸同大械鬥與客家 第三節 客家論述回流中心客區  一、從無到有─中心客區的客家論述  二、「中心客區」以客自我定位的時空環境 第四節 客家意識的散播與學術化  一、離散又團結的客家  二、邁入學術殿堂的客家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閩粵移民 第一節 清帝國視角下的人民:閩粵移民與方言  一、漳泉移民:福建省閩南方言  二、汀州移民:福建省客方言  三、潮惠兩府沿海移民:廣東省閩南方言  四、潮惠嘉移民:廣東省客方言  五、閩粵兩省雙方言混雜區 第二節 由客民到客人  一、客民與義民  二、由客民到粵民  三、粵人與客人 第三節 省籍與方言界線交錯下的認同可能  一、由分類情形看閩粵移民的認同模式  二、閩粵客方言移民的認同可能第四章 日治臺灣的廣東人 第一節 國家的認識:由喀家到廣東人  一、「哈喀」、「喀家」的記載及緣由  二、認識舊慣:「喀家人」變成「廣東人」  三、戶口調查:有方言人群意涵的「廣東人」  四、不同於華南的「廣東人」 第二節 殖民地的廣東人  一、乙未抗日與殖民接觸  二、殖民地的處境  三、「廣東人」的邊緣處境 第三節 統計數字後的意涵  一、殖民政府對閩客方言層次的認識  二、鄉貫調查的意涵  三、鄉貫調查與戶口調查的差異  四、閩籍客人與粵籍福老的為難第五章 戰後臺灣的客家人 第一節 由「廣東人」、「客人」到「客家」  一、沿用舊制的國家視角  二、華南客家稱述的移植  三、本省客人的採納 第二節 新的「客家」成分與本省客家  一、半山客家  二、外省客家  三、本外省客家的互動 第三節 戰後「中原客家」的形塑及影響  一、戰後「中原客家」論述的引介  二、戰後「中原客家」論述的影響 第四節 戰後臺灣的國家與客家  一、參政的客家  二、連繫世界客屬的客家  三、客家族群處境的劣勢化與客語的隱形化第六章 結論徵引書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