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然無界》
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華人世界最活躍的探險家黃效文,
再次為我們帶來廣闊自然與異域文化的第一手資料!
本書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
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所呈顯的人文關懷。
透過本書,身為資深探險家的作者,
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得了的「奇幻真實」世界。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圖片,
每一張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動。
在自然界面前,再飽學的科學家也會感到謙卑,他總是四處搜尋,設法累積周遭世界裡的相關知識,一點一滴,緩慢漸進。在很多方面,自然科學家仍保有高度的好奇心,就像身處知識的黎明期。
可是一旦碰上了文化,我們就傾向於堅持個人特殊觀點,覺得有權利去詮釋人類歷史,往往忘記自身在文化、政治、宗教上的偏見,以及所處時代的限制。
這兩本新書,就是這樣開始的。有時自然與文化相遇,有時岔向不同的方向。有些文章出於直覺、謙卑之心,有些文章則流露個人的怪癖與傲慢;兩類文章反映的都是旅行中我處理事情、跟生人與熟人打交道的當下心態。很偶爾地,我也會步入精神領域,發表我的人生哲學。──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11-2013探險、旅行與中國探險學會工作項目的考察札記,中英對照,每篇均有精彩圖片。循例分為自然與文化兩冊同時出版。
作者介紹
黃效文(Wong How Man)
2002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經在頭版登載他的消息。發現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
自1974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份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1986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行動。在該雜誌社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黃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已有十多本著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1999年獲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1990年出版於英國,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題為Exploring the Yangtze與Tibet的兩張光碟,分別獲得11個與5個獎項。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個保育計畫,許多計畫後來成為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演講行程中受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不少國家元首及社會名流都聽過他演講。贊助他所從事工作的包括個人、私人基金會與大企業,後者如國泰航空、可口可樂、港龍航空、Land Rover、歐米茄鐘錶、聲寶國際電器、施華洛世奇、瑞士聯合銀行等。
他的座右銘是「完成有價值的計畫並不夠,還要有創新的解決手段。」這句話的前半能讓人安心,後半才是好玩、具挑戰性的部分。
譯者介紹
秦唐
筆名。
喜愛自然,嚮往公冶長、Jon Young的世界。曾經拜訪中國探險學會雲南中甸基地,已為黃效文譯書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