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繪畫是視覺的享受,音樂帶來聽覺的愉悅,料理則是藉由味蕾而帶來感動。好吃與否並不需要長篇大論,可以透過立即性的直感體驗而心領神會。美術的鑑賞也是同樣的道理……-《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引言 ◆ 以簡明方式依年代編排精選日本美術相關作品101件 ,深入淺出綜覽經典名作。 ◆ 彩色精印裝訂,圖片精采。一本進入日本美術世界不可獲缺的導覽手冊! 《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精心挑選了101件日本美術及相關的名作。書名雖名為「日本美術」,同時也包含了由中國漂洋過海至東瀛,並且對日本產生絕大影響力的繪畫作品。以年代分類依序介紹日本各時期的經典名作,目錄並以「中、日年表對照」方式編排交互參照。可清楚概覽千年的日本美術進程,以及中國藝術對日本的影響。此外日本美術的傳統當中,「書」自成領域,起源可追溯至中國。因此書末特地安排了中國書跡的名品解說,充實全書內容並構築出全書的整體架構。內文中每件作品皆以一頁做介紹,第個二頁面則進一步深入美術鑑賞領域。引領讀者由淺入深,更親近藝術的天地。 美術鑑賞存在著特殊的方法或祕訣,如同品味美食一般。當我們品嘗到佳餚,便會渴望進一步了解料理的材料、調味方式等,甚至會好奇這位廚師究竟是何方神聖?同樣的,佇立於美好的作品之前,我們也會渴望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土地?什麼樣子的方式?可以孕育、創作出此等扣人心弦的作品。藝術鑑賞的世界便是由此展開。《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將提供開啟這個世界的鑰匙,帶領我們以坦率的心情進入美術殿堂。除了這本導覽書之外,還有姊妹篇的《西洋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即將推出,如能合併參照閱讀,將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美術的趣味性,並能盡情享受美術的盛宴。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鄭夙恩 1971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市。目前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組畢業,負笈日本留學。先後於神林恆道教授及藤田治彥教授指導下,取得國立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化表現論專攻美學領域之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曾任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兼藝術組召集人。 著作: 《近代美術館發展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出版,2002年)、「世界遺產專欄」12篇(《藝術家》No340-351)等。
序
序1 在閱讀這本鑑賞導覽書之前,希望讀者們先瞭解一件事情。「藝術」或「美術」的用語,是日本近代明治時期以降,作為「art」的翻譯所形成的造語。在這之前,我們稱之為「書畫古董」。這門被翻譯成「美術」的學問,隸屬於被譯為「美學」的學問範疇;而「美學」的原文為「aesthetics」,是西歐人文學底下的一個部門至於「美術」一詞,最早公開使用於日本最早成立的國立美術學校-「工部美術學校」。 「繪畫」、「雕塑」、「建築」也都是日本近代新的造語;繪畫剛開始譯為「畫學」,「雕塑」則是組合「雕刻carving」與「塑造modelling」兩個字而成。日本的大學建築系曾經有一段時間被稱為「造家學科」。「風景畫」與「靜物畫」則分別為「landscape」、「still-life」的翻譯語。一般說來,他們被視同為「山水」、「花鳥」的對應物而被接納,但是事實上卻無法完全呼應、等同。舉例來說,嚴峻的水墨山水世界,與陽光灑落遍布的印象派風景畫,在感官上充滿了異質性。靜物最原初的語源為「死去的自然natura morta」,但是東方花鳥的世界中,描繪的都是飽含生命力的花草、鳥獸、魚蟲。 對於年輕一輩而言,提到日本的傳統美,他們聯想到的是「歌舞伎」、「浮世繪」。然而與這些遙相對應的,還有「能劇」與「水墨畫」的世界。簡單地說,「歌□」與「雪舟」這種對照存在的審美意識,該如何理解比較好呢?從建築領域來說,「日光東照宮」與「桂離宮」又是另一組不可思議的對照,而且這兩件建築物件,還幾乎在同一個時代出現。日本或東方的美術,無法單純地與西洋美術進行疊合比對。我們先將這個事實、前提置於腦海當中,針對精選的101件日本美術(編按:及相關)名作,逐一進行咀嚼、玩味。序2日本美術史的時代區分 日本「美術史」的編纂,究竟起源於何時?自古以來,中國便有《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日本也有《等伯畫說》、《本朝畫史》等畫論、畫史類的著作。但是以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美術」的「歷史」觀點,所構築而成的「美術史」,其成立則是在明治以降的日本近代。 日本首部的「美術史」,是明治29年由帝國博物館委任岡倉覺三(天心)為主任,所著手編纂的官制美術史-《稿本日本帝國美術略史》。在這之前,大前年發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前年則開設了帝國議會,日本正處於躋身西歐近代國家之列的體制整頓期。易言之,官制美術史的編纂,無疑是向諸國宣示國家威信的手段。 岡倉天心於明治23年起的三年間,在東京美術學校講授「日本美術史」,這也是首次在公開的場域,所開設的「日本美術史」課程。他以藝術精神的自覺歷史為主軸,將美術史進行定位與闡述,將日本美術區分為「古代」、「中世」、「近世」三個時代。「古代」指的是「奈良朝」,「中世」是「藤原氏時代」,「近世」則是「足利氏時代」。其實岡倉的思維來自於德國觀念論的哲學家-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並以其美學講義作為學術基礎。 依據他的主張,古代是奠基於小乘佛教思想的美術,衍生自人界、佛界兩相隔的概念,因此屬於壯麗感、理想性的美術。中世則以淨土思想為基底的大乘佛教為中心,強調人有佛情,佛亦有人性,人佛之間相繫相近,因此產生優美的情感性美術,並延伸到近世禪宗高淡、自覺的藝術境界。總之,岡倉將黑格爾絕對精神自覺的過程套用到佛教思想上,改變形式並進行解讀。 有點兒小問題的部分,出現在「足利氏時代」。這段時期是從足利氏時代開始,包含之後的近世400年的時間。而近世又細分為「第一期 東山時代:以東山(足利)義政的思想為基礎,雪舟、正信等人輩出,成為足利時代最盛期;「第二期 豐臣時代:以豐臣秀吉為中心,元信已逝,因秀吉偏好而產生足利時代中期華美之風,永德為其代表」;「第三期 寬永時代:自寬永至元祿時期,探幽、常信、一蝶、光琳屬之」;「第四期 寬政時代:應舉、吳春等人輩出,以寫生技法試圖創造足利時代的變化」。 到了「大日本帝國美術略史」,時代區分的設定變成「自國初至聖武天皇時代」、「桓武天皇時代到鎌倉幕府時代」、「足利幕府時代至德川氏幕政時代」三個時期。此後,日本美術史便以「上古」、「推古(天皇)」、「奈良前期」、「奈良本朝」、「平安前期」、「平安後期」、「鎌倉」、「足利」、「織豐(織田.豐臣)」、「德川」、「明治.大正」等時代區分法-意即以天皇的名稱、政廳的所在地、年號、將軍的名稱交錯使用的方式,成為普遍的通則。 西洋美術史以「樣式」的變遷為基軸,構築出美的歷史。至於日本美術史,則是在一般史或是政治史的體系下進行時代的區分,在如是的範疇下記述、說明美術的發展。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再增添一些樣式史的概念,則會演變成「先史」、「飛鳥」、「白鳳」、「天平」、「弘仁」、「貞觀」、「藤原」、「鎌倉」、「室町」、「桃山」(一般史當中多稱為「安土.桃山」時代,但美術史則多半稱為「桃山」)、「江戶」、「明治.大正.昭和」的時代區分法。「飛鳥」、「白鳳」、「天平」、「弘仁」、「貞觀」、「藤原」的稱呼法,是美術史固有的時代區分。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上述的日本美術史的時代區分,可以與西洋美術史當中的「古典主義」、「巴洛克」或是「矯飾主義」等樣式概念相互疊合並進行思考。事實上,將天平雕刻視為日本的古典主義,公認飛鳥佛的表情洋溢著古拙的微笑,已經是非常習以為常的觀點。神林恆道序3中國美術史的時代區分 此本《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當中,包含了9件中國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書跡的相關作品。或許有不少讀者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們通稱的「美術」範疇中,坊間出版品所列舉的作品群通常不會加入書法之作。這是因為從明治初期開始,將書法與美術視為不同的領域,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通例。在這之前,書法通常在傳達佛教教義的經文中、繪卷物的詞書中、寺院的匾額中登場。因此在日本這個民族國家中,書法是用以支撐文化的重要支柱。於是,書法在這些重要場域、舞台中盡情揮灑,同時也在一般的生活層面生根茁壯。與熟識的親友魚雁往返,書信中所撰寫的文字與內容足以擄獲人心,使人為之動容,這便是典型的生活書法之例。 這些由書法所譜出的感性歷史,若是要屏除中國的影響而不談,將無法完整地娓娓道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本來就是由中國傳遞而來的。漢字是中國的珍貴資產,平假名.片假名便是在這個基礎上所建構的,從而孕育出日本特有的文字體系。在本書當中,之所以特別粹選出中國書跡,便是希望掙脫狹義的「美術」框架,在漫長的歷史中回顧文化上的緊密牽動與連結,讓大家得以鑑賞到更具全面觀照性的經典之作。 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美術史固有的時代區分及其源流。提及中國美術史的時代區分,基本上與王朝的時代區分是相互呼應對照的,這反映出中國特有的價值觀。英語中的「China」,其實是中國「秦」王朝的音譯。秦朝雖然只有短暫的14年,但是卻整備好政治與文化的傳統基底,樹立了重要的啟程碑。請看看世界地圖,中國領土的廣大遼闊是一目瞭然的。在這片寬廣的土地上,有眾多的民族生活著,同時也使用了各自分歧的語言。秦始皇為了要將多元、歧異的局面整合起來,因此立下了統一全國的雄心壯志。以貨幣、度量衡、車軌、文字為首,秦始皇強力推行重要單位的統一政策。特別是文字的統一,成為統馭生活樣式、語言各異之諸多民族的重要關鍵,孕生出凝聚文化的強大力量。爾後,以漢字為中心的文化圈不斷擴大。 「中國」一詞,意味著佇立於世界中心的自我期許與驕矜。它明確地區別了知曉中華文明的人(華)、不識中華文明的人(夷)。而中華文化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其造形上的洗鍊度以及運筆力道的強勁,即便時至今日,依然是支撐書法之美的規範;而其源流,正代表著為政者的權力象徵。 為政者必須具備的技能,被尊稱為「六藝」,即所謂「禮、樂、射、御、書、數」。一般認為,擁有高水平的六藝,才能具備賢能治世、德禮兼備的成熟人品。其理想形象的追求與探討,可以見諸於孔子的思想當中。「六藝」中的書,不僅只是文字字形的書寫。所謂書跡,原本便是為了某些目的而書寫的物件。它用來傳達訊息、想法等,因此內容本身便具備相當的重要性,所以從文章的構成、用詞的選擇,再到運筆的技巧,都可以發現獨特的價值。也因此,在中國藝術的範疇中,文學與書法一直佔有崇高的地位。 從東漢時期開始,文字書寫的用具素材大致底定,毛筆與紙成為書寫的必備工具。也因為使用彈力豐厚的毛筆,運筆的速度、力道的強弱影響了文字的造形,顯著而明確地表現出文字造形的變化。評論曼妙書法所撰述的書論,也誕生於這個時代。此後的東晉,書聖王羲之登場,還有擅長繪畫與畫中文字記述的顧愷之也活躍一時,因此為過去位階稍低的繪畫,帶來穩固而確定的公認地位。 三國時代的吳,之後的東晉與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設都於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在這個時代裡,書法傳統價值觀的基礎業已穩固,優異卓越的書法陸續出現,繪畫的地位也逐漸攀升,因此在六朝形成了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的區分。南齊的謝赫撰寫了《古畫品錄》,在繪畫鑑賞中提出了「六法」的重要觀點。破題的「氣韻生動」與「骨法用筆」兩大法則,確認了書畫領域的共通性,同時也成為爾後用以支撐藝術觀的重要規範。而如是的規範,也延續、活用於為日本帶來絕大文化影響力的隋唐時代。 北宋是中國藝術綻放獨特個性花朵的年代。西方所指的「美的技術」,是將自身創造性的才能視為特殊技術,並且充分意識、自覺的過程;而西方「美的技術」的覺醒,便發生於文藝復興時期。北宋正好也是「美的技術」產生自覺的時代,因此有人將宋朝比擬為中國的文藝復興。而讓中國創作者發揮創意的舞台,便是詩書畫等重要的藝術領域。 緊接在後的明清時代,基本上也是以王朝的時代區分,套用於藝術史當中。如前所述,即便該時代高度評價、稱頌作者的創意與自覺,但不可諱言的,依舊必須臣服於為政者(華)對於藝術世界的認知與偏好,這個顯性的面向不曾改變。 本書所粹選的書法作品,是南朝系的物件。其主要的理由,在於南朝系的作品確實在中國形成一個很重要的流派,而且對於日本的影響關係,是非常深遠顯著的。然而,如果我們鳥瞰整個歷史,同時並存數個王朝,各自為政的年代不無所見,而在如此的態勢中,也會展現出各自迥異的美術特質。雖然說,王朝史與美術的關係不容小覷,但是這種區分法的套用,以及將多樣風格的作品統攝在單一脈絡底下觀看的模式,是必須盡量避免的事情。只要留意到這個迷思,透過本書作品的鑑賞,不僅可以觀察到日本在繪畫、建築、工藝等領域的橫向連結,同時也可以試圖探索其個別的歷史,以及中國與日本的影響關係。這便是我們賦予自己的使命,也是我們對於讀者收穫的期待。 萱紀子
目次
引言序言日本美術史的時代區分── 神林恆道中國美術史的時代區分── 萱紀子目次飛鳥時代1.〈天壽國繡帳殘欠〉7世紀2.〈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7世紀前半3.〈觀音菩薩立像〉7世紀4.〈玉蟲廚子〉7世紀中葉左右5.〈法隆寺金堂〉7世紀後半奈良時代6. 〈藥師寺東塔〉730年7.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8世紀前半8. 〈阿修羅立像〉734年9. 〈鳥毛立女屏風〉8世紀10.〈四天王立像〉8世紀11.〈月光菩薩立像〉8世紀12.〈鑑真和尚坐像〉763年平安時代13.〈如意輪觀音坐像〉9世紀前半左右14. 空海〈風信帖〉9世紀15.〈兩界曼荼羅圖〉9世紀後半16. 傳 小野道風〈繼色紙〉947 ~ 957年17. 傳 紀貫之〈高野切第三種〉11世紀中期左右18.〈平等院鳳凰堂〉1053年中國 北宋19. 徽宗〈桃鳩圖〉1107年平安時代20. 藤原定信〈本願寺本三十六人歌集〉1112年21. 繪 傳 藤原隆能 詞書 傳 寂蓮〈源氏物語繪卷〉1170年代22.〈信貴山緣起繪卷〉12世紀後半23.〈地獄草紙〉12世紀後半24.〈鳥獸人物戲畫〉12 ~ 13世紀鎌倉時代25.〈東大寺南大門〉1203年26. 運慶∕快慶〈金剛力士立像〉1203年27. 運慶〈無著菩薩立像〉﹝右﹞〈世親菩薩立像〉﹝左﹞ 1208 ~ 1211年28. 惠日房成忍〈明惠上人像〉13世紀後半中國 南宋29. 牧谿〈觀音猿鶴圖〉13世紀後半室町時代30. 一休宗純〈七佛通戒偈〉15世紀31.〈龍安寺石庭〉32.〈慈照寺觀音殿〉1489年33. 雪舟等楊〈秋冬山水圖〉15世紀中 ~ 16世紀初桃山時代34. 狩野永德〈唐獅子圖屏風〉16世紀後半35. 長谷川等伯〈松林圖屏風〉16世紀末江戶時代36. 野野村仁清〈色繪雉香爐〉17世紀37.〈風俗圖屏風〉1624 ~ 1644年左右38.〈桂離宮〉17世紀39.〈東照宮陽明門〉1636年40. 書 本阿彌光悅草圖〈鶴下繪和歌卷〉17世紀41. 俵屋宗達〈風神雷神圖屏風〉17世紀前半42. 久隅守景〈納涼圖屏風〉17世紀43. 圓空〈馬頭觀音菩薩立像〉1676年44. 酒井田柿右衛門〈色繪花鳥文六角壺〉1670 ~ 1690年代45. 池大雅〈五百羅漢圖〉18世紀46. 尾形光琳〈紅白梅圖屏風〉18世紀初期47. 尾形乾山〈鏽繪染付梅圖茶碗〉1710年代48. 小田野直武〈不忍池圖〉1770年代49. 與謝蕪村〈夜色樓台圖〉1778 ~ 1783年左右50. 圓山應舉〈雪松圖屏風〉1787年51. 伊藤若沖〈仙人掌群雞圖〉1790年52. 喜多川歌□〈婦女人相十品 吹玻璃鳴具的少女〉1790年代53. 東洲齋寫樂〈三代目大谷鬼次的江戶兵衛〉1794年54. 酒井抱一〈夏秋草圖屏風〉1821年55.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裡」〉1837年56. 渡邊華山〈鷹見泉石像〉1837年57.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大橋安宅的驟雨」〉1857年明治時代58. 高橋由一〈鮭〉1877年59. 狩野芳崖〈悲母觀音圖〉1888年60. 淺井忠〈收穫〉1890年61. 高村光雲〈老猿〉1893年62. 黑田清輝〈湖畔〉1897年63. 藤島武二〈天平的面容〉1902年64. 青木繁〈漁獲〉1904年65. 菱田春草〈落葉〉1909年66. 荻原守衛〈女〉1910年大正時代67. 萬鐵五郎〈裸體美人〉1912年68. 高村光太郎〈手〉1918年69. 岸田劉生〈麗子微笑(手持青果)〉1921年70. 李奧納多.藤田嗣治〈五位裸女〉1923年71. 竹內栖鳳〈斑貓〉1924年72. 土田□僊〈舞妓林泉〉1924年73. 速水御舟〈炎舞〉1925年昭和時代74. 橫山大觀〈夜櫻〉1929年75. 安井曾太郎〈金蓉〉1934年76. 上村松園〈序之舞〉1936年77. 岡本太郎〈悲慘的胳膊〉1936年78. 靉光〈有眼睛的風景〉1938年79. 棟方志功〈二菩薩釋迦十大弟子〉1939年80. 會津八一〈渾齋近墨〉1941年81. 梅原龍三郎〈北京秋天〉1942年82. 須田國太郎〈犬〉1950年83. 上田桑鳩〈愛〉1951年84. 龜倉雄策〈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海報〉1962年85. 森田子龍〈龍〉1965年86. 長谷川潔〈有回轉儀的風景〉1966年87. 加山又造〈雪月花〉1967年88. 吉原治良〈作品(黑地白圓)〉1968年89. 白髮一雄〈真理的祕密〉1975年90. 上田薰〈生蛋B〉1976年91. 田中一光〈日本舞蹈〉1981年92. 野口勇〈Black.Slide.Mantra〉1992年平成時代93. 川□正〈多倫多計畫〉1989年94. 草間彌生〈鏡子房間(南瓜)〉1991年中國 西周95.〈大盂鼎□銘〉西周前期中國 後漢96.〈曹全碑〉185年中國 東晉97. 王羲之〈蘭亭序〉353年中國 唐98.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632年99. 孫過庭〈書譜〉687年100. 顏真卿〈顏勤禮碑〉779年中國 北宋101. 黃庭堅〈黃州寒食詩卷跋〉1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