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科學科普 > 理工 
     
    為什麼E=mc2?探索時空、質量之源與希格斯粒子
    編/著者: 考克斯Brian Cox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
    出版日期:2012-10-31
    ISBN:9789862621134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理論物理學

    優惠價:85折,238

    定價:  $2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540 元
    特價:90折!486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 全國各大學物理系主任一致推薦◎ 科普書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決選入圍◎ Pansci泛科學選書推薦◎ Amazon讀者四星推薦◎ 香港誠品選書唯一一本讓你真正理解相對論的科普書!CERN希格斯粒子研究團隊成員、英國最受歡迎科普節目主持人,帶你重新探索史上最經典的物理公式,尋找希格斯粒子與質量之源。你一定聽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知道 E=mc2 這個公式,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能量(E)會等於質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呢?史上最暢銷的科普書《時間簡史》從頭到尾唯一出現的公式就是 E=mc2,足見這個物理方程式有多重要。但是,因為該書編輯曾警告作者霍金,每多寫一個公式,書籍銷量就會少一半,因此就連霍金也沒辦法更深入地解釋這個公式。而其他介紹相對論的科普書,大多也只介紹相對論「是什麼」,卻極少討論「為什麼」,更別提要探討公式的本質了。BUT,這本書不一樣!本書作者考克斯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希格斯粒子研究團隊的成員,負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導環場探測器實驗,尋找神祕的希格斯粒子。同時,他也是英國最受歡迎的科普主持人,在 BBC 主持多檔節目。曾是搖滾樂團鍵盤手的他,人稱「物理界搖滾巨星」,每每現身講台,都掀起一陣旋風。同為 BBC 主持人的費亞曾這樣讚美他:「我想包括霍金在內的任何人,都無法超越考克斯所表現出的那種專業、智慧、激情、清晰和力量的完美結合。」就是這樣充滿搖滾精神的熱情,讓考克斯勇於挑戰連霍金都不敢嘗試的寫作方式。他和福肖教授共同突破科普書以往避談公式的禁忌,正面迎擊 E=mc2,透過輕鬆易懂的語言,運用國中教過的畢氏定理,一步一步解構,讓這個只有極少數人真正理解的公式,變成人人都能懂的科學常識。於是,你不必再靠模糊的比喻來「領悟」相對論,這一次,你將真正理解愛因斯坦!考克斯和福肖在書中完整解釋時間空間的相對性、光速的極限,以及為什麼愈接近光速,時間就會愈慢等相對論的基礎概念,並且思考一連串更核心的問題:什麼是能量?什麼是質量?光速與能量、質量究竟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光速是質能轉換的兌換率?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作者也帶我們來到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現場,探索希格斯粒子與質量起源的奧祕。
    作者介紹
    考克斯Brian Cox 有「物理界搖滾巨星」之稱的考克斯是英國的粒子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並任教於曼徹斯特大學。他同時也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成員,負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導環場探測器實驗,研究前部質子探測器。除此之外,考克斯在 BBC 主持多檔科普節目,頂著搖滾造型的他,曾是 D:Ream 樂團的鍵盤手,每每現身講台都引起一陣旋風,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由於他為科學普及做出的卓越貢獻,歷年來獲得許多獎項。 福肖Jeff Forshaw 福肖教授是曼徹斯特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基本粒子物理。一九九九年,他被授與物理學院馬克士威獎章,表彰其在理論物理學的卓越成就。 譯者簡介 李琪 生於八○後,留學新加坡,在英語環境的多元文化社會中學習工作近十年,對英語國家的科學、人文、生活有廣泛的了解,畢業後曾在國外語言學校任職,回國後進入大型培訓機構,關注數理化科目的英文教學。
    名人/編輯推薦
    好評推薦吳小華 東海大學物理學系主任李孟恩 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主任孫允武 中興大學物理學系主任高涌泉 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郭永綱 東華大學物理學系主任陳永富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學系主任曾耀霆 屏東教育大學應用物理系主任簡麗賢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好評推薦 我想包括霍金在內的任何人,都無法超越考克斯所表現出的那種專業、智慧、激情、清晰和力量的完美結合。如果你對尖端的科學發展問題有興趣,並且想知道這些最新發展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人,那麼就讓這位充滿熱情的教授為你解釋一番吧。看到他你也許不禁會問,如此俊朗的外表之下,真的藏著一位教授嗎? ──史提芬.費亞,BBC 節目主持人 考克斯和福肖選擇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知道,卻只有極少數人真正理解的物理公式作為對象,清楚明瞭地解釋給所有人聽。這是一段令人興奮的發現之旅。 ──德魯揚,科普作家、科普節目製作人 很多學者都嘗試解釋公式的本質,但他們並沒有成功。相較之下,沒有人比考克斯和福肖更能勝任這份工作了。他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BBC焦點》雜誌 為了弄清楚愛因斯坦一生中最經典的理論公式 E=mc2,作者成功地開闢一條通往那神祕領域的道路。這條路從數學表達的時空結構,一直通向原子彈、天體物理學,最終到達質量之源。 ──《新科學家》 考克斯和福肖為非專業人士生動地描繪了現代科學家如何理解周遭世界,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他們提供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歷史背景,同時非常明確地揭示了愛因斯坦理論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包括永遠地改變了科學家們對宇宙本質的看法……雖然所有的基礎知識都有了詳細的解釋,但是本書依然給科學愛好者留下了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間。 ──《出版家周刊》 如果想去除大多數人對愛因斯坦最著名的公式膚淺的理解,你可以聆聽資深科學家考克斯和福肖的闡述。透過精準的語言和幾個充分解釋的公式,他們將一些物理學中最不可思議的發現,平易近人地帶到讀者身邊。 ──《種子》雜誌 年輕人的活力與專家級的知識間完美的結合……考克斯和福肖將萬有引力、質量及量子理論這樣艱深的概念,直接拋向大多數害怕數學的大眾。這類讀者應該能從對理解很有幫助且幾乎不涉及數學的解釋中,受益匪淺。 ──《物理世界》 這是一本態度謙遜、不循常規並且幾乎不涉及數學的書,而它的內容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公式。這不禁讓我意識到愛因斯坦的公式並不是什麼只有科學超人才能明白和思考的高深理論,相反地,它是一個不斷影響著人們生活中各方面的客觀規律。考克斯和福肖對於其研究對象的熱情是顯而易見的,你會發現他們是很親切友好的嚮導。 ──《波士頓環球報》 《為什麼E=mc2?》行文清晰明確,有不少亮點,然而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任何驕傲自大。任何有著一顆探索之心的讀者,都會被這兩位睿智的科學家平易近人的語言所吸引而受到啟發。這是一本讀後會讓人愉快的書。 ──《赫芬頓郵報》 《為什麼E=mc2?》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識和非常好的解釋。它為那些喜歡科學或曾經想更了解科學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免去了他們必須再次回到學校學習的麻煩。在閱讀本書的時候請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和一顆好奇的心,那麼當你放下它時,將會發現自己獲得了相當豐富的知識。 ──沙加緬度書評 這是一本浪漫的科普書,作者想像力很豐富,使得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譯者的文筆很流暢,讀起來生動有趣。好浪漫的物理科普書,特別是前面,全部都看懂了! ──讀者「我往此處來」 我從來沒想過會看一本與物理科學和相對論有關的書,這對於文科生的我而言太不相干了。但這本書我看了,很認真地看,居然看懂了。這讓一向畏懼理科知識的我很開心。而這本書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告訴你一個人人都懂的相對論,而是要開啟讀者封鎖很久的想像和懷疑的大門。你看完書就會發現,書中的浪漫讓你驚訝。 ──讀者「剎那含永劫」
    前言本書的目的是想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愛因斯坦在時空方面的理論,同時也想向廣大讀者展示其蘊含的科學美感。最終我們將運用和畢氏定理難度相當的數學運算來得出著名的公式 E = mc2。如果你不記得什麼是畢氏定理沒關係,我們到時候也會介紹它。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則是希望任何看完本書的讀者都能夠了解近代物理學家們是如何思考大自然,並且建立起那些能夠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作用和改變的理論。愛因斯坦藉由建立一個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模型,為後世人們尋找為什麼恆星會發光、為什麼電動馬達和發電機能夠運作的解答鋪路,最終他的理論也為所有近代物理理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挑起大家的興趣。物理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問題:我們在本書中將會逐步看到愛因斯坦的理論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了,而且他的理論得到了很多實驗數據的支援。然而我們必須強調的是,總有一天愛因斯坦的理論必然會讓位給一個比它能更準確解釋大自然的理論。在科學世界裡,並沒有什麼永恆的真理,有的只是那些現在還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觀點。我們最多只能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到目前為止還是正確的。我們所說的挑起興趣,是指科學促使我們去思考周遭的世界。不管是科學家還是一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直覺和感受,我們都從每天的生活當中推斷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如果將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的結果放在科學精準而不帶感情的目光下檢驗,我們常常會發現大自然在我們的直觀感受中製造了一些混沌。隨著本書中的討論不斷深入,我們會發現當所有的事物都以高速運行時,我們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常識將被拋棄,並且被一些意想不到而又十分優雅的全新理論所取代。從中我們得到一個非常樸實而誠懇的教訓:宇宙遠比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現象豐富許多。這也常常使科學家們對宇宙發出陣陣讚歎。也許最讓人感覺奇妙的是,新的物理理論充滿了數學上的和諧與優雅。雖然科學有時候看起來十分困難,但從其核心意義來說科學並不是一門複雜的學問。甚至有人大膽地說,科學就是人們試圖移除自己本身的偏見,從而能更加客觀地看待整個世界的過程。也許他說的對也不對,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學對於我們了解宇宙如何運轉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真正的困難點在於我們是否能克服相信常識的慣性。運用科學方法我們才能了解並接受大自然本來的模樣,而不會受到我們固有的偏見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當今科技社會中所取得的種種成就。簡而言之,科學方法的確是行之有效的。本書的前半部分,我們將致力於推導 E = mc2 這個著名的公式。這裡「推導」的意思是,我們將說明愛因斯坦是如何得到「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結論,正如公式本身所說的那樣。如果我們稍稍對它做一番思考,也許會覺得這是個非常奇怪的結論。也許人們最常見的能量是在運動中產生的,例如有人扔出一個板球恰巧飛向你的臉,當它打到你時,你會覺得痛。這時一個物理學家會說,這是因為投手賦予了板球能量,而這個能量又在你的臉阻擋住板球繼續運動的同時轉嫁到你的臉上。質量則是衡量一個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一個板球比一個桌球的質量大,但它又比一個行星的質量小。E = mc2 這個公式要告訴我們的是,就如同美金和歐元能互相兌換一樣,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它們之間的兌換率則是光速的平方。那麼當時愛因斯坦的腦子裡到底有什麼樣的奇思妙想才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呢?而光速又是怎麼把自己塞進這個關於質量和能量的關係中呢?本書中我們並不要求讀者有任何專業科學知識,我們也盡可能地避開數學。儘管這樣,我們依然努力為所有的讀者提供一個真正的科學解釋(而不僅僅是一種描述)。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希望提供些新鮮的知識。本書的後半段中,我們將去看看 E = mc2 如何指引人類在理解大自然的道路上前行。為什麼星星會發光?為什麼原子能比煤炭和石油的效率更高?「質量是什麼?」這個問題將帶領我們走入現代粒子物理世界,讓我們見識位於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並尋找希格斯粒子,因為它或許能幫助我們揭開質量起源之謎。在本書的結尾處,讀者會看到愛因斯坦另一個驚人的發現。那便是萬有引力其實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結構本身特點而產生的。以至於得出「地球的公轉是圍繞著太陽做的『直線運動』」這種神奇的結論。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時間和空間 第二章 光的速度 第三章 狹義相對論 第四章 時空 第五章 為什麼E=mc2? 第六章 為什麼原子、捕鼠夾和星星的能量都值得我們關注? 第七章 質量之源 第八章 彎曲的時空